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高考历史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自考指南2022-10-15 09:21:06chanong

历史科复习,要重点梳理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建立历史知识的宏观体系和知识框架,把握历史规律和阶段性特征,解决易错知识点,深化拓展重点知识,尤其是挖掘和理解历史地图、表格和照片中的信息。 要注意结合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认真思考,特别要适当关注本年度重大新闻热点。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点

高一历史考试知识点,高考历史选择题知识点总结

世界古代史政治方面

古希腊和古罗马

(一)雅典民主政治:

(1)梭伦改革;(2)克里斯蒂娜改革;(3)伯里克利改革

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来; 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体现:

(一)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和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二)五百人的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关负责、主持公民大会的建议; 监督大会决议的执行

(3)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终审高级公务员任职资格; 审判等司法职能给予积极评价:雅典民主制度为人类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势,创造了基于法治的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行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限制: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是现代民主,而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二)罗马法

1 .内容(1)发端十二铜表法) a .内容)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在内的内容繁多,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法的汇编,明确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既得权益。

(2)完善)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0《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0055-7900000

2 .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总结《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罗马法,对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有重要作用。 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19世纪以来,欧洲许多国家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

思想方面

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哲学

1 .智者学派:

(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高度繁荣前五世纪

)2)代表人物:前列腺素

(3)主张:把关注重点从认识转移到认识社会,倡导怀疑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作用。 “人是万物的尺度”

2 .苏格拉底:

(1)主张:哲学)认识人本身

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美德,认为人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意义)开辟了古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是希腊哲学成为真正认识人的学问,他推崇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世界近代史政治方面

1 .建立和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一.英国立宪君主制和美国共和制

(一)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

1 .标志的确立: 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1689年《权利法案》年颁布;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含义:标志着英国建立了立宪君主制政体

2 .演变: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权利运作:

王:国家元首,起礼节性作用,统一不治

议会: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

总理:掌握行政权,由议会多数党领导人担任,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领导人和决策者;

内阁:掌握行政权,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质上对议会负责

4.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背景:工业革命进展; 内容提要: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的影响:保证了英国政体的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二)美国总统共和政体

1 .标志的确立: 1987年宪法的公布

(1)内容: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权利,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三权分立原则:国家权利分为立法、行政、司法,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行使

人权原则:总统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

)背景: 1776年美国独立,松散的联合国未能形成强大的中央政府维持统治

(3)评价: a .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国是联邦制的总统共和国

b .保证美国长治久安,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c .此后对许多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 .美国内战:

(1)问题:州权主义严重,南北方分歧严重;

(2)时间: 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

(三)措施:林肯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 根据宪法第13、14修正案,联邦法的至高无上性得到了进一步肯定,维持了国家统一。

3 .两党制:

(1)名称:民主党(驴共和党)像)。

(2)地位:两党制是美国三权分立,是分权制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代表利益的)共和党;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民主党;代表南方奴隶主

二.法兰西共和国政体和德国立宪君主制政体

(一)建立法兰西共和国

1 .曲折的历史: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近百年来,共和制与君主制不断斗争

2 .建立共和制: 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

内容:

)众参两院掌握立法权

)2)总统和内阁掌握行政权

(3)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司令

)4)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

含义:

(1)它标志着法兰西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

)共和制政体的建立和巩固,是法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德国君主立宪制政体

1 .标志的确立: 1871年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内容:

(一)皇帝有权掌握国家权力,由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任命首相,着急解散议会

)2)首相主持政府,对皇帝负责

)3)议会掌握立法权,当时作用很小,权利受到首相和皇帝的制约

评估:

(1) 1971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联邦制和立宪君主制的确立,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是,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继续存在了。 最终将德国拖入世界大战的灾难

2 .德国政体的特点: (1)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立宪君主国家

(2)保留了浓厚的独裁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 .建立俄罗斯社会主义制度

一.巴黎公社

1 .时间: 1871.03.18-1971.05.28

2 .地位:第一个工人政权

3 )失败的原因(1)根本: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期,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

)2)主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工农联盟不成立;

(3)客观)国内外反动势力强大

4 .经验教训: (一)必须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 )2)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3)必须坚持暴力革命

5 .意义:巴黎无产阶级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形象

二.俄罗斯10月革命

1 .背景:

(1) 1861年农奴制改革,俄罗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改革不彻底,社会矛盾尖锐

(3)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

)四)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2 .过程:

(二月革命)时间)一九一七年三月的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大纲)背景:政府不满足民众的要求,继续参与一战

内容提要:夺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进行土地改革,退一战

含义: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为人民所拥护

(3)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时间: 1917年11月

过程: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的工人、农民发动武装起义,攻占了冬宫

推翻临时政府,取得起义胜利,历史被称为“十月革命”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五) (建国)召集全体俄罗斯工兵的苏联代表)宣布一切权利归苏联; 《和平法令》 《土地法令》;

由人民委员会组成

3 .意义:1)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 )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3 )为各国无产阶级指明了新的解放道路

经济方面

1 .资本主义经济

一.开辟新航线

1 .背景与条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本原因); 社会: 《马可波罗游记》广泛传播; 政治:欧洲国家巩固和积极扩大王权; 宗教:对外传播基督教的商业:奥斯曼帝国切断商路(重要原因); 思想: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民粹主义精神的传播; 客观: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2 .过程:迪亚斯-好望角伽玛-印度; 哥伦布-美洲; 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3 )评估)世界)新航线开辟后,初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 欧洲:欧洲商路与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加速了西欧崛起的欧洲封建主义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美国:传统社会濒临灭绝,为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非洲:非洲是一个反奴隶制的国家亚洲:大量白银流入亚洲,高产作物被引进亚洲,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殖民扩张

1 .荷兰:时间: 17世纪

方式:成立大型商业公司,以政府为后盾

2 .英国:时间: 18世纪; 方式:海盗掠夺、商战、殖民掠夺、奴隶贸易

结果: 18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被称为“日落帝国”

3 )影响)推动世界市场扩大,北美和大洋洲卷入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大西洋三角贸易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从殖民地掠夺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殖民主义灾难和灾难,造成亚非拉地区严重落后,殖民主义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

三、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后期335 )419世纪中期) )。

1 .发源地:英国

2 .条件:

(一)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殖民扩张和掠夺

(3)通过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4)工厂手工时代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5)不断扩大的市场对生产效率提出新的要求

3 )成果:棉纺织行业(约翰凯耶( John Hagrives )水力纺纱机

动力:瓦特-蒸汽机的改进

交通:史蒂芬孙——火车机车富尔顿【美】——轮船

机械制造: 19世纪中叶,机械制造业诞生,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4 )影响)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工厂应运而生,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 )。

1 .主要国家:英国、德国、美国等

2 .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3 .成果:

)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3)新兴工业发展明显

)4)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4 .影响:

)1)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了电力时代

)2)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人类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资本主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五.世界市场的形成

1 .时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2 .方式:国际贸易资本出口武力倒逼交通工具转型

3 )影响(积极)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

消极:一个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就造成了波及其他国家的几个国家的贫困和落后

六.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

(一)一九二九年经济危机

1 .理由: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

)2)供需矛盾尖锐,贫富差距过大

)3)股票投机过热

2 .特点:范围特别广、时间特别长,危害性特别大

3 .影响:

(一)为了摆脱困境而提高关税,使货币贬值,导致世界经济更加混乱,国际关系日益恶化

)2)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 .背景:

(1)美国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解决危机

(2) 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2 .措施:

(一)财政金融建设:主要是整顿银行,稳定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税收制度,恢复正常的信用活动

(2)通过立法( 《全国工业复兴法》 ),实现工业复兴。 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工人有组织地与雇主谈判的权利,发起“蓝鹰运动”,用资金进行奖励。

(三)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控制市场价格

(4)实施社会救助和劳务工救助:通过《社会保障法》进行社会救助和保障,兴办公共工程,扩大就业

3 .实质: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 .特点:国家大力参与经济

5 .影响:

(一)减轻危机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帮助美国度过危机

)2)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美国民主

(3)新政为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标志着资本主义进入了政府大规模经济干预的时代

(三)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 .背景:

)二战后,发达国家吸收了经济危机的教训,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3)借鉴了罗斯福新政的经验

)4)发展生产力,扩大企业规模

2 .变化

(1)国家严重干预经济: a .实行国有化,设立国营企业: b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 c .扩大政府支出,利用政府直接采购以及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出现福利国家

(3)企业变革: a .人民资本主义b .经营者革命

3 .评估:

(一)作用: 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期”

)2)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显现。 1973年“黄金期”结束,发达国家出现“停滞”现象

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一)向社会主义过渡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7-1921 ) :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

形势,布尔什维克党梦想通过这一政策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2)内容)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都必须

必需品由国家分配社会劳动:实行强迫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能吃”的原则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了新苏维埃政权

消极性:超越限度,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2 .新经济政策( 1921年-30年代中期) )。

(1)背景:长期战争是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战时农民对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发生暴动

)2)内容)农业)征收粮食税代替剩余粮食的制度;

工业:国有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恢复私有

小型企业; 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

(三)作用:甲.建立与落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b .在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下,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

(二)斯大林模式

1 .形成(上世纪30年代中期)实施工业化运动、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

2 .特点:单一公有制; 排挤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市场,用执行指令计划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3 .评估:积极( a .国家可以按计划调集和使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基本实现工业化

b .工业生产总是迅速提高,为将来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负面: ( a )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落后;( b )轻视消费品生产,过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d )抑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思想方面

一、人文主义精神——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1 .文艺复兴时期:

(1)背景;政治)基督教垄断西欧思想文化教育,人民缺乏理性;( b )经济) 14世纪意大利出现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c )文化)意大利自身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 )黑死病的蔓延) )。

(2)本质: 14-16世纪西欧发生的资产阶级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三)核心:人文主义

(4)代表作(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

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大卫》《摩西》79000

拉斐尔(画圣) 《西斯廷圣母》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5)影响) a .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为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b .在艺术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艺术作品,给人类社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C .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倡导科学实验,注重实践,促进近代自然科学

2 .宗教改革:

(一)背景: A .经济:腐朽的天主教会越来越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思想:文艺复兴的兴起与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c .宗教:天主教腐败

(2)过程:马丁路德改革(马克《九十五条论纲》 )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影响:在路德的领导下,宗教改革开始后的新教登上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加尔文改革(主张)为信称主义,先定论著作( 《基督教原理》 )

影响: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发财提供了辩护。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

加尔文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依据。

(3)本质:反对天主教思想解放运动

(4)影响)打击解放思想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教皇权威

3 .启蒙运动:

(一)背景:甲.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b .政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c .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d .科学技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

(三)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分权制衡著作》《论法的精神》

影响: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历史贡献,这一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建立资产阶级开放君主制”倡导自由、平等、民主

影响: 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卢梭《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康德“人不在工具,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纯粹的理性批判》

寓意: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理性批判哲学思想最终始终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4)意义:

A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想王国,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C启蒙运动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和条件:

(1)推动工业革命和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

(2)思想: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4)主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积极参加工人运动

2 .诞生: 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

(1)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内在矛盾

(3)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4)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 .含义:

(1)这个理论成为无产阶级尖锐的思想武器,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2)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近代科学牛顿的经典力学: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四.文学

1 .浪漫主义:想象力丰富,构思跌宕起伏

代表:拜伦《唐璜》雪莉《西风颂》雨果《巴黎圣母院》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2 )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巴尔扎克(被称为法国社会书记员) 《人间喜剧》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3 .现代主义:代表:贝克特《等待戈多》海明威《老人与海》

(二)艺术

1 )美术(印象派)特征:注重光与影的结合,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 代表:莫奈《日出印象》后印象派: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凡高《向日葵》高更

现代派:特点:对色彩和视觉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形式

代表: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2 .音乐:浪漫主义:特点:时代性、多样性、民族性

代表: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印象派:特点:以声音的回响和色彩,提供暗示或心境

代表:德彪西《牧神午后 前奏曲》

3 .电影艺术: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电视

美国人格里菲斯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

卓别林《城市之光》

:

高考历史复习技巧

一.分析参考答复

做题、背书在文科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认为做题的不仅仅是多少,而是有多少细节。 怎么理解? 大家拿到问题后,会先自己回答,然后对照参考答案,对吧? 那么对照结束了吗? 你会背答案吗? 错了! 你需要学习的是答题的思路,要分析参考答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是什么,为什么自己没有考虑。

二、保持解题习惯

这里要维持的是每天练习的习惯,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做题有助于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总结答题规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一举多得的做题过程中发现忘记的知识点,第一时间查询记忆。 有目的地读书不会让你措手不及。

三.考前自我安慰

特别是考试的前10天,心情很重要。 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 不要慌张着急。 看看以前做过的问题,翻出错题书,再复习一下以前的错题,看看自己又没错。 如果能做到这些,就能有必胜的信心参加大学入学考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