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报“1/3”班,拿大专文凭有风险。

动态新闻2022-12-17 03:02:28自考头条

引子:“13”是什么? 今天,有一位父母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什么是升学班?

推测升学组是要考大学的学生的家长,他回复说,升学组其实是中等学校为了对口升学考试而开设的,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班级。

初中毕业报“1/3”班,拿大专文凭有风险。

家长又问:“这个升学班是‘13’吗? 中专一年级,大专三年级?

一听这个就知道父母突然被骗了。 一些单位混淆升学班概念,企图蒙混过关,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利。

我回答说:“很多中专学校的升学班,都是招收的初中毕业生,三年制,将来都是对口升学。 我见过你说的“13”在几个培训机构里。 多数是注册中等专业学校1年制的学籍,之后通过对口升学的方式报考大学。 但对注册一年制有要求,一般需要高中或中专以上毕业证书,初中毕业生不能报到。

家长理解了大概的意思,提到了核心问题。 中介说初中毕业生可以注册1年学籍,再上3年短大,共计4年就可以获得毕业证书,这不是可以判断为虚假信息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能明确对与错。 只能按照我的判断回复。 嗯,有风险。

一、中职升学班到底是什么? 随着国家开通升入中职学校的通道,各地中职学校的升学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真正意义上的升学班应该是指注册三年制中专,通过中招成绩选拔的以录取升学为主要目标的中职生。

这里的升学主要是指三种升学途径:

第一,通过普通的高考升学。 开设美术类、体育类专业的学校大多是用这种方法升学的,俗称高考升学班。 二是高职单人升学时,几乎90%的中职生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升学。 升学班的学生以优秀的高职学院为目标进行应试学习。 三是随口升学。 对口升学是升学组的主流选择,中职生在普通高考之外唯一可以考本科的机会,是中职高分考生的必争之地,也是升学组的真正意义。 所以,说到升学班,真正的理解应该是针对合口的升学班本科的升学班。 这样的班级在中等专业学校的3年间,毕业的那一年参加升学考试不是“13”。

二、“13”到底是不是骗人的? 所谓“13”,实际上是指1年中职、3年高职。 关于这个“13”模式,其实我看到过两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个是1年制中专3年制大专

这是很多具有一年制招生资格的学校常用的方法。 一年制限定:因为有招生资格,所以只有高中或初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可以报告一年制,所以不是谁都可以报告。

但说实在的,一年制不好招生,每年扩招,让很多学生不选择中职。 因此,培训机构与学校合作,利用学校可注册一年制学籍的优势,培训机构招生,负责培训,组织学生对口升学报考大学。 现在无论是升入大学还是参加考试,只要100分以上就能找到学校,实现所谓的“13”并不容易。

但是,这1、支付的学费很高。 他们借升学班的噱头,利用父母急于让孩子拥有大学学历的心理,大肆制定提高的资费标准。

如果你真的想考一年制的大学,就不去中介机构或培训机构,直接找一年制的公立中学报名,免除学费也学技术,一年后通过升学考试进入大学。

第二,培训机构利用顶岗实习时间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报考大专。

有这样的教育机构,利用学生第三年顶岗实习时间,招生进行专业文化课的集中强化训练,然后参加后进学生考试。 这个模式现在很多,我们不能说他不合法。 这是正规的训练。 学生如果觉得自己基础不好,可以选择正规机构加强提高。 当然,费用不会低吧。

三、遇到这样的问题,父母该怎么办? 初中毕业生选择“13”,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 我还是建议你实地选择正规中学的3年制升学班,打好基础后再升学。

为什么呢? 理由如下。 第一,存在风险,无法弥补损失。

初中毕业生要进入一年制,只能做假证,谎称是高中毕业生,取得一年制的学籍。 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注册一年制的管理非常严格,需要与高校资源库进行比较,学生只有进入才能获得报名资格。 你能想到的“捷径”,早就被堵住了。

因此,选择这条路是有风险的。 支付了高额的费用,最后没能做到。 能否退款暂且不论,推迟孩子向学校的报告是很重要的。 最后因为害怕人才济济,什么也没做成就麻烦了。 这个设施可能有通天的本领,但这需要父母们的孩子去赌一把。 我觉得有风险。 没有必要。

第二,初中毕业生很难在一年时间完全学习高中阶段的知识。

不遵循实际规律,属于典型的“苗帮”。 我们的孩子本来学习就很普通,这就是压缩,时间,那不是困扰孩子的事。 因此,我认为还是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哪个阶段学习什么样的知识。 选择中职不仅要让他升学,更重要的是学习技术,学习做人,找回自信。 这些能力的获得、知识的汲取、品质的培养需要时间。 因此,给孩子充分的成长时间和空间,不需要着急寻求成功。

第三,选择好工作、好专业,孩子也能反扑。

虽然中职的评价很差,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职都不行,需要父母仔细选择。 给孩子选择管理严格的学校,选择适合孩子发展的专业,给孩子制定目标,掌握技能大赛,提高个人沟通能力。 这样的锻炼会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人才。 读书好的是人才,专业强的是人才,情商高的也是人才,所以父母不用让孩子早点毕业,早点工作。 很多知识,时间需要消化,他们需要更多时间经验、感悟、理解。 这比提前获得大学毕业证书更重要。 总之,与其去学“13”,不如踏实地给孩子找一个可靠的中职,更有实际意义。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