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50万人,占高校毕业生的61%。专科生有前途吗?

动态新闻2022-12-17 04:54:08自考头条

NO.27起点低的大学生们在哪里? 作者:淮河雨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分享、引用关注的主题。 截至2022年,中国共有3012所高校,其中本科所高校1238所,专科所高校1486所,成人高等学校256所。 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其毕业生通常很少被纳入应届毕业生行列。 直接比较本科和专科高校数量显示,每年专科毕业生占当年应届毕业生的半数以上。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1076万人,其中650万人是专科年级学生,占比达到61%左右。 前几天,我治雨和朋友吃饭了。 朋友之一是专科毕业的。 经这位朋友同意,淮河雨分享了他多年的工作历史。 这位朋友姓陆,所以请叫我陆先生。

2022年,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50万人,占高校毕业生的61%。专科生有前途吗?

小陆在南京读的短期大学

2010年,19岁的小陆从安徽老家上南京大学。 小陆的成绩一直很普通,高考发挥超常,但离本科线还有几分差距。 再三考虑的陆先生没有复学一年,而是选择了南京的大学。 当时在学校的时候,宿舍一共六个人,夏天没有空调,环境一般,但是室友们过得很开心。 我的室友来自天南海北,有河南人,辽宁人,江西人,安徽老乡。 原本在学校的时候,小陆和室友在一起(报考(自考 )本科 )。自考本科的企业知名度不高,总之是国家认可的)本科的学历。 聊总比没有强。 遗憾的是,陆先生和室友自制力不高,最后没有在读书中拿到本科证。 小陆告诉记者,当时在校园里的他们基本都是无忧,没有压力自然就没有什么动力,更不用说鞭策自己考证书了。自考本科合格率低,主要原因是自学需要较高自制力,专科生普遍缺乏。

2012年,小陆与校企合作去连锁产品配送公司实习,从基础实习生做起。 2013年毕业后,小陆也想去其他行业看看,但遗憾的是,投下的简历大部分没有声音,即使反响热烈,那些公司也不如自己实习的公司。 仔细想想,小陆最终决定在实习公司转正。 小陆学习很普通,但很能吃苦,2013年转正后不久就晋升为组长。 2014年是小陆的小丰收年,那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晋升为主管。 据小陆说,他在同学中晋升很快。 2015年陆先生继续保持升职加薪的势头,但很快在2016年遇到了瓶颈。 于是小陆考虑跳槽,但实际上小陆并不仅仅是晋升瓶颈的理由。 带着低廉的工资,小陆不得不去了外面。 小陆告诉我,他这个主管每月的工资基本上没有超过4000元。 但是,这也不是公司的错。 内部晋升的管理层一般薪资较低,不仅仅是他。 尽管是七八年前,4000元的工资对在南京的生活压力还是很大的。

也许你很幸运,陆先生工作的这家公司在业界非常有知名度,很快就有一位猎头推荐了一个在上海的机会。 是外资企业。 经过几轮面试,小陆于2017年去了上海。 那家上海外企给陆先生的工资比老东家多很多。 陆先生说,扣除五险一金和税金后到手7500元左右。 但陆先生很快发现,在上海7500元到手月薪不算什么。 在这个全国经济的中心城市,一切似乎都比南京稍高。 小陆给我举了个例子。 在同样的交通、区位条件下,上海的房租比南京贵300元- 500元。 陆先生是个男人,今后要为买房和越来越高的彩礼做准备。 为了省钱,陆某租住的房子距离公司上下班时间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中途倒地铁三次。 在同等收入条件下,大多数妇女节比男人滋润得多

现实中,听说过全国哪里有彩礼标准,万紫千红等花样百出,但没有问哪里有嫁衣标准。 这意味着同年龄段的男性压力确实很大,家庭普通的小陆也很难自以为是。

据陆先生说,在上海生活的他可以说很节俭。 我买水果吃的时候只买打折水果。 没有做过饭的他也开始学习做饭以节约费用。 但据他解释,在上海其实给他最大的冲击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太大了。 公司里外国人很多,上海本地人也很多。 除了个别上海人能以平常心对待他们这样的外国人外,相当多的上海人在和他们说话时有优越感。 上海被认为是最排外的城市

这里我要说一句话,淮河雨也去过上海。 上海人很喜欢说上海话。 这是他们区别于别人的最重要的标签之一。 他们说普通话的时候经常带着浓厚的上海口音。 因此,只要眼前的人开口,基本上就能判断出那个人是否是上海人。

不仅是上海人,陆先生也慢慢发现了很多外国人,而这些外国人大多是出国留学回来的。 有英国回来、法国回来、美国、澳大利亚等。 在这里说明一下,小陆的工作要求不高,他幸运地以专科生的身份进入了这家外企。 当然,陆先生发现了“残忍”的真相。 由于这家外企知名度很高,这个单位也有985名高中毕业生申请,但由于这些优秀学生的薪资要求太高,终于让小陆成功了。 上海最强大学复旦大学,当然上海交大对此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教育中心,复旦大学、上海交大都是我国顶尖大学之一。 上海经济发达,所以机会很多。 每年各地的大学毕业生,包括留学回来的学生都蜂拥而来,上海最不缺的是人才。

至于公司的老人们,他们在中国的外派生活可以说很舒适。 他们基本上是把妻子和孩子带到上海来的,住的地方根据人员水平公司已经安排好了。 你没必要自己掏钱。 这样,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就有了专车,低层人员就有了公司拥有的车。 当然,公司也招聘从事基层岗位的外国人,数量不多,但他们的工资有点多。 小陆第一次发现人与人的差距那么大,就那么绝望了。 陆先生自己冲进去,说他在这家公司四年的时间,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自己的英语进步了。 因为基础不好,小陆的英语不能用于工作交流。 幸运的是,他的工作单位除了邮件、PPT以外,很少涉及英语。 尽管如此,刚进公司的时候,小陆就像看天书一样,不得不借助翻译软件。 经过几年的风雨,小陆退休后,几乎不用依赖翻译软件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人生之旅也是进步的过程

2019年,陆某拿出自己节俭积攒的11万元,在父母的支持下在老家地市购买了商品房。 老家毗邻南京,当时南京地铁已经延伸到那里,房价还在继续上涨。 陆先生至今还记得拿到钱时的肉痛。 他说自己的工资全部分成几份使用。 存这么多钱很辛苦。 小陆考虑以后把这套房子转卖,自己在南京再买一套。 也就是说,同一年,小陆觉得学历太低,开始拿回自考 (目前小陆已经成功取得本科证书)。 也许是遭遇了社会暴力,受到刺激的小陆,需要尽量在时间之前读书、学习、做题,多次往返南京和上海()小陆学籍在江苏南京并不容易,但不买房就要结婚

2020年随着年龄的增长,陆先生有了回南京发展的想法。 这里离家很近,开车只要一个半小时。 上海很远。 陆先生是独生子女,今后不能不考虑父母的养老问题,在上海找对象也极其困难。 因为自己不是上海人,所以当然不能进入上海姑娘的法眼。 (上海的女孩子中也有人在找外国人,要么是外国人,要么是有很强经济能力的外国人。 )对于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国女孩,也许是因为在上海受到熏陶,眼光变高了,总之小陆放弃了在上海找另一半的想法。 外地人,尤其是外地人普通男性在大城市很难找到对象

2021年上半年,陆先生是一家求职成功的南京公司,在上海外企工作期间多次提高工资。 另外,外资企业的经历中确实含有黄金。 第一家就业的公司也是业界有名的国内企业。 因此,陆先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税前月薪达到了20000元以上。 回到南京后不久,陆先生自己出钱买了一辆二手车,反正过着有车一族的生活。 现在,小陆老家的亲戚介绍了一个女孩。 女孩也在南京。 虽然收入不高,但两个人对对方都很满意。 如果不意外的话,今年就结婚。专科出生起点低,承受压力最大,歧视最多

应该说陆先生最好在专科年级的时候发展。 我还没有在南京买房,但至少我有在南京买房的能力。 她也在老家,认识根。 而且据陆小姐说,她的家庭对彩礼要求很低,只求女儿能过得好就行了。 如今,小陆刚刚过了立定之年,31岁的他已经开始安排自己的后半辈子。 社会为大专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通常是最廉价的

某知名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高校毕业生税前月薪相差较大,硕士以上学历在7500元左右,本科学历在5800元左右,专科出生在4400元左右。 另一项数据显示,全国专科所大学工资排名前30的门槛为5100元,最高为7200元。 全国专科要知道大学的数量超过了1400所。 大多数专科大学应届毕业生专科学生的起薪收入非常低。 据淮河雨自己了解,大部分情况下,专科年级毕业生毕业10年内月收入能达到八九千元是好的,但收入过万的已经很少了。 像小陆这样家境普通、没有资源、没有人脉的人靠自己奋斗,月收入接近两万元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重庆云阳县公务员招聘要求有很多硕士学历的限制

以前听说过专科学生考入成功的案例,现在全国就业形势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硕士生、博士生、海归学生涌向公务员。 推动各地公务员招生要求水涨船高,专科年级和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回小县城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本来机会就不多,现在连试卷都那么卷,小县城可能也没剩下了。 在大城市未必看不到前途,在老家也未必有合适的机会,大部分来自小地方专科学生未来迷茫。

回不去的小郡

结语专科年级学生应该是高中毕业生中最无助的一群,很多时候专科年级学生来自小县城,那里教育资源有限,很多人努力也未必能考上好学校。 他们不想在大城市的专科大学学习几年后回到沉默的小县城。 但是,他们的学历在大城市不太有竞争力。 每年专科生,或者本科生一波又一波地涌来,过不了几年他们可能会把大家都消灭掉。 最害怕的是,一边吓着人们一边在大城市吊起眼睛。 即使能回到小城镇和小城镇,也只是各种不习惯,晃晃悠悠几年后,赚不到钱,也没有对象。 最后只能在家里出钱买套房,当啃老族。 去看看社会,应该和这个世界和解的时候也要选择和解。 无论如何,我希望底层的年轻人有美好的将来。 祝你好运。 (照片来自网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