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考这种证。

动态新闻2022-12-19 02:42:56自考头条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官方网站上通报,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两家打着“职业资格”旗号发放“山寨证书”谋取非法利益的典型“山寨网站”。 一方谎报“中国人事考试网”网站名称和公司名称,另一方谎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违规使用国徽,页面上还有“官方认证”等欺骗性文字。

付了钱后,用零度基点也能拿证明书吗?

学员:拿到证书的和废纸一样

不要考这种证。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网信办颁发了《关于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培训评估发证(含网上)活动,开展了四个方面的管理。 关闭“中国人事考试网”和“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是此次专项治理行动的初步成果。 在《通知》中,列举了以下四种情况。

是否使用了与违规相关的字体和标识等;

是否有虚假或夸大宣传等;

有违规培训、违规收费等情况吗;

是否涉嫌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炒作和诈骗等。

具体而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等文字,以及“职业资格”“单位合格(资格)”“专业技术职务)”等文字。 不允许使用国徽、政府部门徽标等标识,声称“已包好”,或者不经过培训(评估)、培训(评估)直接颁发证书。

记者台央广在某投诉平台“查询”上发现,今年3月以来,与“山寨证书”相关的投诉多达上百件。 湖南某投诉人王芯告诉记者,2020年,她在家乡的劝说下,向“装配式高级工程师”培训班报到,预付了“中级消防设施操作人员”的一部分资金。

王芯从来没有任何相关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储备,但该机构承诺,花钱就能顺利拿到证书,今后一年可以收入3万元到5万元。 王芯这样告诉记者。 “机构给了我们网站后,我们在那里上课,只是听了。 在线测试,他们会给你发答案。 ”

两个月后,王芯拿到了证书。 在她展示的照片中,深蓝色证书的封面上,印有国徽图案,下方写着“全国信息通信技术人才专业技术证书”。 证书内审核级别为“高级”,发证机关为“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

小王拿到的证书封面

但是,好的挂牌很难实现。 “我一直在联系他们,说现在也能在3月到6月安排交割。 我觉得不是。 我在网上看到一批人投诉。 这个证明拿到了,但和废纸一样。 ”

其他学生表示,多方查询,即使是记者发现该证书不是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类证书并向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查询也没有到达该中心。

王先生获得的证书页面

虚假宣传、乱发证件等混乱情况较多

王芯报考的这两个项目只是种类复杂证书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我国陆续取消职业资格400余项,同时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职能下放给人社部门备案的用人单位、社会培训评估组织。

但在这个过程中,被一些不法分子、机关利用,航天工程师、碳排放管理员、武器工程师、装甲车辆工程师、家庭教育导师……给他们取了各种各样的名字颁发证书

各种证书

某培训机构老师对记者说,买心理咨询教师课程,还可附带家庭教育导师课程,合格率在95%以上。 “考试前我们也发几个真题、押题。 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就业。 例如,工作半年的人,每小时可以达到200元左右。 工作一年以上的人,每小时可达500元以上。 ”

但当记者询问所谓“家庭教育导师”证书的颁发机构是哪里时,对方多次回避,没有回答。

记者咨询的一些培训机构同样存在夸大宣传、虚假宣传、误区、乱发证件等。 这些情况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伤害了技能培训的健康发展。

培训机构一直以来都是挂包宣传

专家:要看清备案的发证机构

完善“山寨证书”还必须发挥市场淘汰机制

面对各种证件,有考证需求的工人应该如何分辨?

江苏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杨进保介绍,必须认定“备案的用人单位、第三方评估机构颁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经人社部门备案的评价考核机构出具的证明,在人社部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晋升方面享受相应政策,也享受就业培训、创业及评价方面的财政补助政策。 未经政府认定的机构也可以颁发相应的证书,但不享受政府相应的政策。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认为,整治“山寨证书”,不仅要主管部门严管严控,更要长期充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 “职业证书是技能评估,国家应建立入门标准。 企业也要建立一些社会标准,让市场淘汰那些伪证。 ”

来源:央广电总局中国之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