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招收专升本的学校越来越少了,部分高校取消专升本

动态新闻2022-12-03 09:58:18自考头条

近日,网络新闻报道称,不少高校不再招生“专升本”,引起部分专科高校学生和家长的质疑。 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高校的独立学院确实因搬迁需要,暂停了“专升本”招生。 但绝大多数省份2022年选拔优秀,专科转生本科学习计划正常,招生,且招生名额比往年有所增长。

很多高中不再招“专升本”了吗?

为什么招收专升本的学校越来越少了,部分高校取消专升本

部分高校的应对:正在准备搬迁

长期以来,“专升本”被“专科高考”视为“小考”,尽管升学竞争压力不小,但也有不少学生面临难关。

对比江苏省2021年、2022年“专题转录本”分校计划表,记者注意到,一些独立的本科学院确实不再招收“专题转录本”。 记者电话联系了南京某大学的“招生办公室”。

根据这个“招生”,“2022年的《专升本》,我们没有招生。 今后会怎么样还没有确定。 我们主要是招生专业结构调整,明年是不是招生,还要等招生专业统筹安排。 ”

江苏某高校一位知情老师告诉记者,该校某学院的“专升本”今年停止招生,后期有可能新建,但校本部的“专升本”专升本还在正常进行记者查询相关招生简章,该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将于10月下旬举行。

此外,江苏省多家不招收《特别转录本》的独立学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招收的原因主要是学校正在准备搬迁。

2020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中快进办新设独立学院。 独立学院新建的途径包括转为民办、转为公办、中止办学。 在推进新建独立学院方面,一些独立学院与高职高专结对合并,最后成为职业技术院校新建的。

但是,一些大学的独立学院没有招收“专升本”的学生。 “专升本”中的“招生”并不意味着减少。

据2022年江苏省普通高校“专升本”分校计划表显示,今年江苏有50所普通高校参加了“专升本”。招生计划中,也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地区内的重点高校。

记者注意到,江苏省这50所高校参与“特别转录本”的“招生名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2021年增加了2000多名。

河南、安徽等地的《专题转录本》

还在继续招生

增加特殊教育、人工智能等专业

对河南、安徽等地“专题转录本”情况进行了访谈。 记者从安徽某大学获悉,今年安徽某大学首次通过合作培养的模式招生“专升本”,17个专业共招生2000人,目前新生陆续开始报到。

安徽某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介绍,培养模式主要是合作培养,文科也有,以理科为主,2022年创纪录满。

皖西某学院是老区六安市唯一的“本科”高校,担负着六安地区招生“专升本”的重任。

皖西某学院招生工作室主任介绍,“我们学校的‘专升本’这几年一直在‘招生’,但从2020年开始,‘专升本’为了扩大,‘ 2020年、2021年,我们的‘专升本’招生专业全部达到十几个以上。 ”

据介绍,2020年,受国家多项利益政策对策的影响,皖西某学院“专升本”招生达到高峰。 据介绍,“到2020年,我们学校的‘招生’一般每年招生计划有400人左右。 但是从2020年开始,由于国家有扩招政策,我们的招生计划增加到了1200人左右。 ”

针对不少网上高校不再招收“专升本”的消息,皖西学院宣布继续招收“招生”。 “招生应该还会继续。 至于招聘哪个专业,招生计划有多少,请与上级部门商量后再决定。 ”

2022年河南“专升本”共有47所高校招生所,除今年新增公办高校外,共有12所高校招生所减少,其中8所公办高校、4所民办高校。 这几年,河南省很多高中也停止了“专升本”招生”。

与2021年相比,河南省2022年“专升本”招生专业减少了旅游管理、广告、美术、工业工程、电子商务、智能制造工程等10多个招生专业,同时具备特殊教育、自然地理和

"专升本 "招生模式

我应该继续保留吗?

专家:应该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发展和高校的扩招,“专升本”招生模式是否应该继续保留? 这种入学考试方式将来要去哪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对此表示,是否应该保留社会的实际需要。

有专家表示,“专升本”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之一,部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计划招生体制下,只能升入专科学校,但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他一直在努力学习

来源:中国之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