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脂肪肝3年后患肝癌!不少病都毁在这个饮食习惯上

今日新闻2023-01-02 12:44:5951data

10月19日,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闫飞在人民日报健康号上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肝病肿瘤学家闫飞:

35岁的吴先生(化名)三年前被查出脂肪肝,但他认为不是什么大病,所以没有及时治疗。

最近经常感觉右肋下部刺痛,皮肤和眼睛发黄,于是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得了肝癌。

查出脂肪肝3年后患肝癌!不少病都毁在这个饮食习惯上

根据吴先生的各项检查指标和他自述的饮食习惯,医生分析,其发病原因可能与他饱腹的饮食习惯有关。吴老师长期暴饮暴食,增加了体内代谢负担,增加了体内脂质含量,产生氧化应激等反应,体内自由基等物质增多,会促进肝癌的发生。

经过治疗,吴先生遵医嘱,改变了饮食习惯。半年后回来复诊,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均未发现异常。

曹浩/摄

很多疾病都是被一个“饱腹感”毁了!

1.肥胖

很多人明明刚吃饱,却因为怕浪费或者因为好吃而多吃了几口。有时候肥胖只是多吃一口少吃一口的问题。一天多咬一口,一年多咬365口,10年大概能增重1.5斤,15斤。

肥胖可能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增加各种疾病的风险。

2.心肌梗死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徐劲松、蒋兴华2019年在《健康时报》发表文章称,很多冠心病患者在吃了一顿大餐后,突然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胃里吃东西为什么会引发冠心病?

这是因为过多的食物,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难以消化,使腹部胀满不适,膈肌位置上升,从而限制了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消化食物时,全身血液集中在胃肠道,使冠状动脉供血更加不足,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所以心血管系统不好的人以八分饱为宜。

3.肾损伤

东南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肾脏病专家刘教授指出,长期暴饮暴食会导致肥胖,直接加重肾脏负担,损伤内皮细胞、足细胞和系膜细胞,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导致蛋白质超滤。

4.胰腺炎

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李在2018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高血脂基础加上暴饮暴食,多吃油腻食物或饮酒,会增加胰腺炎的概率。

5.消化不良

长期暴饮暴食,长期“负重”肠胃,容易消化不良。东南大学附属仲达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红在2018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胃黏膜上皮细胞每2-3天就会修复一次。如果上一餐没消化,下一餐就要填饱,胃里长期饱,胃黏膜得不到修复。胃会分泌大量胃液,腐蚀胃黏膜,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胃炎、胃溃疡。

少吃点,长寿点。

有句话说得好: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所以,不要吃的太苦,不值得。不贪,就是不给疾病可乘之机!

曹浩/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说:我的饭量一向不大,从不贪吃,所以几十年来体重波动不超过5公斤。

中国医学大师郭诚杰活到了97岁。他遵循了早上吃好,下午吃饱,晚上少吃的规律。尤其是他只吃八分饱的饭,最好的饭从来不多吃一口,以“保持肠道清洁”。

饭饱了,胃舒服了,人就舒服了,也就更健康了。我国许多专家和医生用实际行动说明了这个道理

当非肥胖成年人从饮食中减少约300卡路里时,他们可以改善胆固醇、血压、血糖和其他指标,也可以减肥。

300卡路里相当于多少食物?

也就是说,吃一份小甜点,比如一份香草冰淇淋或者六块小饼干。说白了就是少吃。

所以,七分饱是什么感觉?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主任左曾在健康时报主办的健康中国行上介绍,“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觉得饿,但又不觉得饱,那就叫七分饱。”

本文综合自:

2022-10-19人民日报健康号肝病肿瘤学家闫飞《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

2019年8月20日健康时报《35岁小伙不把脂肪肝当一回事,竟恶化成肝癌》

2018年10月19日健康时报《饭吃八分饱 心脏会更好》

2018年10月26日健康时报《吃得多老得快》

2010-01-07健康时报特刊《胰腺炎冬季易高发》

2014年7月24日健康时报《陈君石:我从来不“贪吃”》

Kraus W,et al. 2年的热量限制和心脏代谢风险(CALERIE):一项多中心、2期、随机对照试验的探索性结果。柳叶刀糖尿病内分泌学。发布时间:2019年7月11日

https://doi . org/10.1016/s 2213-8587

2015年6月18日健康时报《郭诚杰:养生常常腹中清》

来源:健康时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