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灵魂和自我意识的本质,以及产生的机理原因

今日新闻2023-01-03 15:32:5851data

突然想起昨晚或者前天晚上做的一个梦。在梦里,我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却无法真正醒来。在梦中,大脑似乎同时突然接收到不朽的记忆,许多记忆图像同时不断涌入脑海。虽然它们都是死亡纪念品,但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同时有那么多的记忆影像涌入,感觉自己已经处于那种状态四个小时左右了,感觉大脑一直处于满负荷超频状态,大脑疼痛的感觉一直在持续。我想醒来,但我只能做简单的转身。一直醒不过来。我感觉自己好像接受了自己同时在多个平行宇宙中经历的画面,但是早上醒来就全忘了。我只是在一次切割胼胝体的医学实验后看到了一些后遗症,从种种迹象推断,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个封存在体内的神秘灵魂,而只是大脑中虚构的概念。我在深思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这个梦,但是梦里收到的具体内容已经完全忘记了。通过胼胝体切开的医学实验,可能证明“我”不存在,自我意识不存在。得出这个结论后,我突然想到了佛教徒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空”。佛教徒一再强调“我”不存在,即我无界。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真实的,我们行为动机的产生是由这种自我意识控制的。如果存在“无我”,如何解释我们行为的动机?这让我深思。但在我的思考中,我确实想到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量子叠加态。我们的大脑中随时都在产生许多电信号,这些电信号通过神经元传递到大脑的其他区域,然后被收集并传递到身体的各个区域,从而控制我们的行为和语言。但是,目前我们只知道信号的传递机制,不知道信号的产生机制和处理机制。而且通过观察,我们大脑产生的电信号和传输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电信号不是一个数量级的。虽然科学给出了一些解释,但我们的大脑仍然会随时产生大量无效信号。受我微量子研究中一些现象的启发,我做了一个假设,我们大脑的运行状态、灵魂、思维、自我意识等事物的本质可能是无数量子纠缠组成的混沌状态。平时,是一片混乱。当我们观察的时候,也就是受到五官刺激的时候,某些特定区域的量子会变得稳定。因为这种质量的量子相互纠缠,会影响其他区域的量子态,产生连锁反应,从而不断产生电信号。但是,我们的大脑有某种屏蔽功能。在特定状态下,只有特定区域产生的特定信号才能通过大脑传递到身体,从而实现对身体的精确控制原理。癫痫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大脑的屏蔽功能失效,使大量无意义的信号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但屏蔽功能失效的原因大多是大脑某个区域的电信号突然爆发,大量神经元攻击屏障,从而强行突破大脑的屏蔽。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在失去五官后更容易出现异常行为。如果一个人没有触觉上的疼痛,感觉不到热或冷,听不到任何声音,看不到任何东西,闻不到任何东西,感觉不到重力的方向。那么这个人大脑中的这个量子就会一直处于混沌状态。我们的五官刺激是量子观察的手段。如果是刚出生的婴儿,那它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记忆。无论ta成长多久,ta都会没有记忆,永远处于混沌状态。

所以,在这个理论中,我们所谓的思维、自我意识、灵魂,其实就是一群相互纠缠叠加的量子。我们的五官相当于观察量子,不同的感觉相当于观察不同区域的量子。然而这组量子始终处于纠缠和叠加的状态。当一个量子被观测到,影响到一大群甚至全部量子,当这部分量子趋于稳定时,就会产生特定的电信号。一部分电信号通过大脑屏蔽控制我们的行为,一部分电信号相互作用形成我们的思维和记忆,剩下的大部分无意义的电信号被大脑屏蔽功能自动屏蔽清除。当然,如果我们要解释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遇到明明很陌生的人或事,却又觉得很熟悉,那就要继续推导了。我前面解释过,意识灵魂的本质是一团量子纠缠叠加而成的混沌状态。那么我们可以从集体意识网格理论中推断:“在宇宙的某个地方,有一个集体意识场。这个集体意识场的本质也是相互纠缠叠加的一簇量子。人死后,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这个量子簇会回到这个场中,但是这个场中有大量的量子簇。慢慢的,这些量子团会被其他量子团吸引、同化、分解、融合,从而形成量子海,就像一滴水入海一样。如果一个新生命诞生了,它会把这个量子海中的量子吸引到它的身上,但这种吸引是随机的。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由别人的灵魂分解、随机融合而成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一些死去的人有一些记忆。但即使是部分记忆,也需要来自同一个灵魂的大量量子,而这种概率在浩瀚的量子海中是极低的。一般来说,最后一个灵魂死亡的时间越短时间,随机到达的概率越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几乎没听说过谁有几百年或几千年前的记忆。原因也很简单。比如A死于001年,那么在那之后的每一个生命每年诞生,都有一部分量子从他的量子灵魂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灵魂的概率。那么到100年后,他的量子灵魂仍然保留了很大一部分可以承载记忆的量子簇,同时被一个人随机选中的概率是多少?所以我想我们做梦有两个原因。我们自己灵魂中一个人的那部分量子和集体意识场或者量子灵魂海中的一群量子纠缠在一起。当我们睡眠时,外界刺激减少,原本观察到稳定的量子失去抑制,回到混沌状态,从而与场中的一组量子纠缠在一起,从而获得其他灵魂的一些记忆。第二种是最初构成我们自己的量子灵魂。一部分来自同一个灵魂,已经有记忆碎片,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自发觉醒。那么这种梦,就像我们自己的记忆一样,醒来后不会忘记,往往能记住很久甚至一辈子。其实抱梦也是基于这个原理,但是抱梦里面有一些规则我也不是很清楚,就不推导了。还有一些其他的推导,我自己也不确定是否正确。我就简单重复一下。我个人认为,人、动物、不同物种所携带的量子灵魂形式是不一样的,但同一物种的灵魂形式是固定的。每个物种的身体携带的量子数量也有差异,例如蚂蚁和人。蚂蚁的身体无法承载太多量子,以至于蚂蚁无法产生自我意识,只能受集体意识支配。而身体和物种限制了量子灵魂的形态,形态也限制了量子的整体数量,导致量子少的灵魂无法携带记忆。所以量子数小的灵魂,在这些群体中,他们的量子灵魂形态本身就能表达一种传承的记忆。

论灵魂和自我意识的本质,以及产生的机理原因

不管构成他们灵魂形态的量子来自哪里,只要构成了这个形态,就能表达和承载固定的记忆。这是物种的本能,所以有些物种生来就知道如何行走、飞翔和生存,而不需要上一代的教导。这就是原因。它们是因为肉体导致了灵魂形态的固定,而灵魂形态决定了量子的总数。所以因为量子总数太少,除了运行身体的基本量子,没有多余的量子产生自我意识,所以这些生物只能靠本能生存。这种本能是这个物种的共同记忆,比如当它们返回产卵时,鱼是如何找到那个地方的。其余的复杂量子灵魂自己思考。现在我不确定是不同物种之间的量子灵魂只能固定在自己的物种之间实现量子循环,还是所有物种都可以宇宙循环。按照佛家《业障之轮》六大司的理论,应该是在所有物种中普遍流传的,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还有一些我不知道的规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