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职业中专(龙泉职业高中)

今日新闻2023-01-04 15:54:0051data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回顾龙泉教育的综合改革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职业教育嵌入当地经济社会结构的印记:

龙泉职业中专(龙泉职业高中)

上世纪80年代,龙泉中等职业学校紧贴市场需求开设青瓷专业,2010年新增宝剑专业,融入产业发展;

2017年,龙泉中等职业学校与龙泉汽配行业合作建设汽配企业学院,探索人才培养的“现代学徒制”;

2020年,龙泉青瓷剑技师学院获批成立。职业教育不再是普通教育的基础,被提升到与普通教育并行的另一个人才培养轨道。

2022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成立,开设三年制艺术设计专业。讲师包括中国美院骨干教师和34位行业大师.

这些创新探索的成果,会让人忽略了先驱者投身其中时必须具备的勇气和魄力。这种勇气和魄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时代恰到好处,在职业教育面临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时,更显重要。

促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发展。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青瓷。职业教育是我的一个梦想。”从龙泉职业学校青瓷高级工班毕业后,钟安洋如愿以偿,成为一名青瓷工匠。

从外行到能工巧匠,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培养人才的方式完全不同。在中校龙泉旁边,有一个青瓷生产培训基地,其内部结构就像一个企业的生产车间,3354。从模具成型区、手工成型区、上釉区到烧制区,所有的生产过程都可以进行。毕业前,钟安洋每天穿着工作服在这里制瓷。

该实训基地成立于2018年,由龙泉中等职业学校与龙泉南方宋歌窑瓷器有限公司共建

“以前学校培养的学生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总是有差距。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往往要重新学习一线技能。”校长张承认,人才市场的人才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应该努力教授实用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创造和还原真实的职业环境。”

这种感觉源于现实的影响。张走访了许多企业,很快意识到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向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普通高校毕业生没有一线运营经验,对企业运营缺乏直观了解,所以虽然很多企业开出高薪,但还是很难招到人。”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意味着难得的机遇。因此,为了让学生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他们逐渐渗透到龙泉职业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课程安排上,学校采用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的工厂模式,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是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把行业内要解决的技术、设备、问题直接移植到校园里”。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训期相当于就业后的学徒期,保证了“一上岗就是技术工人”。

这种“无缝衔接”是通过不断探索形成的,尤其是国内唯一的剑工艺专业,更是没有先例可循。无论是课程开发还是模式调整,都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比如最初开发的铜雕课程,学校进入企业调研时,发现这种工艺比较落后,市场对雕刻人才比较稀缺,于是马上改了包括刀鞘装饰、剑材工艺、剑打磨等雕刻课程。

优质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相匹配。龙泉拥有中国最大的汽车空调零部件制造基地。针对这一主导产业,龙泉中等职业学校创新了现代学徒制

张告诉记者,汽配企业学院就像一个工厂。学生定期进厂实习或实习,参加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参加各种创业创新大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企业产品和技术要求形成完整的概念,在校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进入企业后适应能力和创造力更强。

畅通培训路径,实现技能和教育双提升

在结束了三年的剑术学习后,沈家军今年没有选择就业,而是决定报读龙泉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高级工科班继续深造。“我不只是想成为一名工匠,还想对剑业形成系统的认识。”

在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就像一条“断头路”,很难实现深造。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职业教育并不简单。很多专业也需要长时间的在校学习,尤其是行业内需求量大且相对稳定的技能。培训和实践周期很长,对熟练程度的要求也很高。

怎么解决问题?近年来,依托当地丰富的大师和非遗传承人资源,龙泉职业学校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开展了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区域性试点培养。职业学校、高职院校、社团、企业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计划,构建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和艺术创新设计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这意味着龙泉职校学生完成课程考试后,可以获得大专文凭和高级技师证书。

一旦“断头路”完成,职业教育就能吸引好学生。学生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学制相对较长。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的能力明显更高。因此,中高职院校区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不是学校的简单叠加,而是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重新排列。师资队伍的融合,产教融合也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按照这个思路,每学期学生都会走出校门,到全国各地的名窑学习。学校还积极承办中国陶瓷展、世界青瓷大会等一系列高规格展览,将大师工作室搬进校园,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交流作品、向世界著名陶瓷艺术家学习的机会。

四方一体化培养,不仅畅通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而且实现了非遗传承人“双师型”培养,有效解决了龙泉青瓷、龙泉宝剑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两大现实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使学校和企业达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办学不再脱离行业实际,经过多年努力可以形成独特的专业方向。

高级工艺美术师张西曾在龙泉青瓷烧制基地宝溪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师生参加“不熄窑火”的传统龙窑烧制活动。在他看来,职业教育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这显然不能照搬普通教育的培养方式。“年轻人不仅要掌握技术,还要有思维,有判断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懂得应对传统艺术在时代的变化。”显然,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让更多的年轻人懂技能、会变通、敢创新,进而推动传统行业不断创新。

加快产业转型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今年9月13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成立,打破了非物质技能必须“家族传承”或“师徒传承”的刻板印象。“现在龙泉有了自己的大学,还有了‘正规军’的剑刺

在有着深厚剑瓷文化的龙泉,剑瓷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很高。但以前龙泉没有高职院校,技术人才只能靠中职教育,满足不了行业的人才缺口。今年4月,带着“以高标准培养、高质量就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强烈愿望,龙泉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院级人才培养,组织龙泉分院,“自培人才”。

事实上,在龙泉,“培养一大批当地经典特色产业集群升级急需的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在操作层面上,在该县建立一所大学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3354大学应该做到什么水平?什么样的水平?专业是怎么开设的?教师从哪里来?

“我们在政策层面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龙泉市教育局局长曾告诉记者,省教育厅和丽水、龙泉各级领导对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的建设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筹建”获得重大项目资金支持,还被写入龙泉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龙泉花了很多钱准备高职,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曾郭健说,“办学最重要的是师资和专业设置。”

为解决问题,龙泉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行业调查。结果显示,行业内青瓷造型、图案创新等领域“设计人才”短缺,因此设置了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专业。“目标是通过规范办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设计理念、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的创新设计人才,加入龙泉特色产业行列。”曾说。

“在龙泉办大学,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还可以提升龙泉作为人类非遗基地的整体制作水平和创作水平。”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陈对这一举措的战略眼光表示赞赏,并很高兴受邀到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授课。同时,分院还聘请了中国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吴州为名誉院长,34位剑瓷业大师为导师,意味着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可以在实践中向大师、名家学习。

显然,职业教育在从过去的“等级教育”向“类型教育”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在龙泉获得了与普通教育平等的地位和空间,而且表现出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和探索。在这里,“职校生”不再是一个缺乏细节的模糊概念,而是对当下社会人才观的积极表达。他们不仅有安身立命的技能,更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广阔的人生视野。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