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主持串词(喜迎十九大征文范例)

今日新闻2023-01-18 08:30:3051data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李微微唐毅)目前,常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785所,教学点247个。近年来,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发展良好,教育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实力和效益不断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普遍增强。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强军成效显著。

喜迎十九大主持串词(喜迎十九大征文范例)

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工程,为教育开出了许多超历史的“政策红利”:教育投入大幅增加。2016年,全市教育投入达到81亿元,比上年增加8亿元;市级教育投入继续保持较高水平。2016年,市级地方教育附加15.87亿中,有7.06亿用于教育。大力实施教育三年。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18.3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965所,其中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45所,新增城区优质学位1.6万个;建成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园60所,新增园3000多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371所,维修改造校舍近40万平方米。设立“简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给予每位获奖教师10万元奖励,为全省首创;为市级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发放地方津贴。随着这些再教育政策的实施,大力推进了教育强市建设。目前,全市已有3个区县市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今年共有6个区县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省级检查验收,年底将接受国家检查评估。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结构全面优化。

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五年来,共投入7亿元,新增公办和民办普惠性园区530个,新增园区6.7万个。三年内毛入园率达到85%,公办、普惠性园幼儿比例达到65%。基础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初中年巩固率99.5%,高中入学率95%,提前实现了“学有所教”、“普及高中”的目标。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全市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1所,省级示范职业学校7所。全省职业教育学生技能竞赛成绩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三。高等教育质量的转变。投资近20亿元的职教大学城框架基本形成,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学校、常德技师学院成功申报。两校新校区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原同德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实现专升本。作为湖南文理学院首批成立的两所试点高校之一,正积极推动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

特殊教育的重要级别提高。投资1.5亿多元建成省中心一流的常德特殊学校,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

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的质量

常德在优化教师结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个城市雇用了4000多名新教师。大力推进“三个”工程(一个校长、一名教师、一个名师工作室),在全市设立11个名师工作室,推荐特级教师候选人29名,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近5万人次。

着力平衡师资队伍,制定下发《常德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实施细则》,大力提高乡村教师工作待遇,全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累计交流校长教师1500余人。

全面整顿师德,出台教师教学“十条禁令”,实施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使教育师德不断向好。

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深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完善中小学安全防控体系,全市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目前,常德全市正在向“十三五”时期“135”目标迈进,开放强市、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正在深入实施。常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教育作为试点,加快智慧常德建设,努力建设成为全省教育强市(一批号),把常德建设成为泛湘西北区域教育中心。今后一个时期常德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教育现代化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提高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办好公平普惠、优质多元、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常德教育。

紧扣“一个中心”的发展定位。即打造湘西北现代区域教育中心。全面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打造教育品牌,努力打造制度完善、质量一流、治理科学、特色鲜明的湘西北教育高地,为常德建设成为湘西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人才贡献、智力服务和要素支撑。

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一是在全省率先建成一批号教育强市。2017年,全市各区县市通过省级教育强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验收;到2020年,全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城市和教育型城市验收。第二,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公平有效得到保障,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基本形成系统完备、开放有序、效率公平的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教育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实施“十大工程”发展措施。围绕教育强市纲要和教育改革发展,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一是学前教育包容性发展工程。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150所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到2020年,75%以上的儿童在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全市三年制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二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启动义务edu标准化建设

第五,高等教育升级改造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经常举办分校,大力支持湖南文理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点建设和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争取常德财经职业学院中标,推动湖南幼儿师范大学专科、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旅游学院做大做强。

它是六个城市学校的扩建和质量改进项目。到2020年,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24所,新增学位1.8万个。市本级已完成一中、七中升级改造,市第一幼儿园分园新建工程;完成湖南幼儿园附属小学、五中整体搬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彻底消除城区“大班额”现象。

七是文明校园创建工程。以德育为根本,以“做文明学生、建文明班级、创文明学校”为主题,以师德师风、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促进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秩序良好、教育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实现文明校园创建全覆盖,使之成为我市教育响亮的品牌。

八是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统一城乡教师队伍人员编制标准,开展“乡村教师红烛奖”、“简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评选表彰活动,确保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大力培养“名、优、特”教师。到2020年,全市将有2000名县级骨干教师、500名市级骨干教师、15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80名特级教师、20名名名校长。

九是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到2020年,全市建成互联互通的教育城域网,全市乡镇小学以上学校全部拥有校园网,各级各类教育机构100%宽带上网,所有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到班通”,基本建成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的教育信息化综合管理和应用体系。

这是一个全面的教育改革项目。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开展城区教育集团化、联盟化改革,促进公办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实施普通高中“走班制”分层教学,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考试招生法;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办法,优化绩效考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