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实践化解科学教师培养难题

今日新闻2023-01-25 19:06:2051data

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教师,最大的希望和依靠在于师范教育源头,必须从源头上保证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崇高目标的实现,特别是要落实提高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培养质量的目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需要攻坚克难的重要任务。不仅需要理想信念,更需要卓越的职业素养和行动智慧。

基于对科学教育和教师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广西师范大学于2000年率先成立科学教育学院,2002年开设科学教育专业本科,2007年率先完成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增设科技教育领域的论证,从而走上了科学教育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开拓之路。20多年来,面对创业的困难,我们从未退缩,从未放弃,尤其是在科学教育方面本科专业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未停止招生专业在科学教育和师资培养的实践中,基本上走过了许多艰难和阻滞。

以创新实践化解科学教师培养难题

回顾我们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心路历程本科作者和他的同事们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莫过于创新驱动力的神奇。科学教育进入中小学教育实践的困难,是教师教育的共性困难与科学教师教育的独特困难的叠加,突出表现在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课程性质对教师的高要求与师范生作为新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之间的矛盾。正是创新实践3354的实践,以理念、内容、方式的创新为导向和驱动,使系统解决问题成为可能。从师范教育源头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创新引领优化科学教师培养模式,出击全面提升科学课程实力。教育本科专业设立最直接的需求来自于中小学《科学》的课程设置。作为综合理科课程,《科学》 《物理》 《化学》三个子理科课程和《生物学》应包含在内容中。一开始课程的综合性一般很难一步到位达到内容融合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内容的混搭,变成了人们常说的“拼盘”式综合课程,突出“合科”“减科”的效果。有了相应的师资培养导向,自然很容易采取“千元油全取”的模式,从培养4个分科理科课程教师的相关专业各取一点。然而,综合性是《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也是其独特的价值。不能停留在内容混合和“学科融合”的层面,而应该走融合、整合的道路。只有相应地提升和构建科学专业创新驱动、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服务和支撑《科学》课程的全面升级和发展。为此,2008年,我校对科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修订,强化了师范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弱化了对学科内容的全面但肤浅的学习,代之以注重真实问题解决的科学探究学习体验。通过精选深度和质量较高的学习活动,虽然内容范围有限,但培养师范生面对未知和挑战时作为未来教师不可或缺的学习态度、习惯和能力,特别是积极求知的学习态度、面对问题好奇的探究学习习惯、善于沟通的合作学习能力。

带动创新型科学教师培养力量和协调能力,攻克科学课程实际实施的难点。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小学理科课程对实用性的要求更高、更特殊。此外,科学课程从内容趋同到整合的全面发展需要实践的支撑平台和实施载体。这种课程性质自然要求科学教师教育突出实践性,培养具有足够实践能力的教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自然而然的要求,恰恰击中了师范教育的软肋,成为科学教师教育的痛点。由于基础教育长期没有走出“应试”的窠臼,教师教育被迫成为应试教师的“供应链”,而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师范类高校普遍面临着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提升的压力。似乎很难兼顾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实践性成为教师教育的短板或痛点,而理科教师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使得问题尤为突出。

面对这样的困境,广西师范大学成立了"兴化科技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简称"兴化平台"),将科学教育专业师生多年的努力和科技素养教育的聚焦创新实践发展为机制创新导向的行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迄今为止,我们已举办了“兴化创新实践教师班”,组织了29所高校的869名高年级学生到112所渴求科技课程教师的合作学校进行实践,以承担实施科技课程创新的重任,实现从准教师到有经验的创新型科技教师的跨越。在“教师强校计划”和“师范教育协同素质提升计划”的背景下,科技素养教育师资培养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升级发展的强大动力,协同创新的成果令人期待。

创新科学探究、实践、教育活动,解决科学课程项目实施难点。科学课程的全面升级和科学课程的切实实施,最终取决于科学教师教育理念的提高和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水平。自2001年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以来,我们确立了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在2022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探究实践被视为学生通过科学课程获得的核心素质之一。鉴于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局限于课本、注重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的教育现状,基于真实问题、实际任务和问题解决项目的科学探究学习备受期待。然而,科学课程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核心素质的目标,以及跨学科主题和项目化课程实施的要求,是每一位科学教师面临的现实挑战。

研究开发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和资源,走在理科教师教育的前列,一直是广西师范大学理科教育工作者追求的兴华责任和创新行动。由此产生的多元化人力资源需求,催生了桂林兴华科教研究院、兴华平台等体制机制创新,攻坚克难能力和相关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有了质的提升。特别是2015年青少年科技运动会成功举办,活动因科技探究的特点和实践教育的价值脱颖而出。到目前为止,自治区教育厅已连续六次在广西举办“广西青少年科技运动会”,学生体育成绩显著

“取法,唯得之;取法,唯得之。”理科及其本科专业建设所经历的特殊困难,其实只是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挑战的一个缩影和突出反映。只有真正直面困难,直击痛点,直达本质,才能超越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障碍,才有机会探索更大的意义。

(作者是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055-79000 2022年12月14日第13版

作者:罗兴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