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的忠告与唐太宗在李世民纳谏的轶事

新闻数据2022-12-31 10:30:4851data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除了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等“雄才大略,卑躬屈膝”的皇帝出现之外,还出现了“富于谋略,直言不讳”的大臣、名相。 秦之李斯、唐之房玄龄、魏征等。

“一代名相”——魏征(魏征),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人,唐初名相,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 由于他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挡住郑国公,告诉广禄医生。

魏征直言进谏,唐太宗李世民谦虚纳谏魏征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有名的谏臣,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这里主要讲魏征进谶与唐太宗纳谶的逸事一至四则。

魏徵的忠告与唐太宗在李世民纳谏的轶事

有一次,唐太宗的得意部下濮州刺史庞相寿被控贪污,唐太宗骂了部下后,赠送100匹丝绸继续刺史。 此事被魏征知道后,魏征对唐太宗说:“陛下,颁奖的时候请不要忘记疏远的人; 处罚的时候,请不要在意亲贵。 治理天下必须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 这样才能使人衷心高兴; 否则,纲纪就会混乱,不行就会被禁止。 邪恶随意,天下就不稳了。 庞相寿是你的老部下,因为这个关系,你不追究他的贪污罪反而给了奖,还担任了原来的职务,就这样,实际上是在鼓励贪污”。 魏征的进言得到唐太宗的批准,猛地唤醒了唐太宗,随后立即撤销自己的处理决定,像对待自己的部下一样撤职查处。

又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愚蠢?” 魏征说:“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明智的。 只听单方面的话,发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后,对左右大臣说。 “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知道尧、舜好。 桀? 身体不好,怎么出了事故干出这种荒唐的事来? ”魏征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深沉是不行的,应该谦虚地倾听臣子的意见。 隋皇帝自以为天赋高强,引以为豪,说姚丶舜的话,做了杰、纣的事,后来糊涂了,自取灭亡。 ”。

此外,魏征入朝时,与唐太宗李世民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了,想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面子,只好硬着头皮忍耐。 退位后,他屏住呼吸回到内宫,见到妻子长孙皇后,生气地说:“有一天,必须杀了这个乡下人。” 孙皇后为此向唐太宗表示祝贺。 “今天,魏征可以直言,表示遇到了明主。 我自己庆祝。 ”唐太宗变愤怒为喜悦,像当初一样厚待魏征。

公元643年2月11日,魏征病逝时,唐太宗十分痛心,他说:“人能以铜为镜,正衣冠; 照镜子,就能知道得失。 魏征死了,我失去了镜子。 ”

魏征对史书记载和历史考证唐太宗的多次谏言和辅佐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思想多见于《贞观政耍》,其中最著名的是—— 《谏太宗十思疏》; 还有王方庆编的《魏郑公谏录》; 《隋书》导论和《齐书》、《梁书》、《陈书》总论等有记载。 现在,高中的教科书也把《谏太宗十思疏》列为必读文言文的教材。

结论和评魏征敢于直言谏,方显忠诚,不愧是一代谏臣、名相。 唐太宗李世民敢于自省,无愧于一代明君,认真听取反对意见,在封建王朝极为宝贵。 与明君李世民有名相魏征,加上房玄龄、杜如晦等宰相的共同努力,出现了唐初的“贞观之治”,为后人所吟诵。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