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个问题|一个24岁本溪人的自述:基本上思想上是不会回来的人。

新闻数据2023-01-01 14:12:5851data

刘源今年24岁,两年前从沈阳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辽宁本溪成为公务员。

人口是个问题|一个24岁本溪人的自述:基本上思想上是不会回来的人。

也就是说从那时起,她开始意识到,从小学到高中,和她同班的约200名同学,可能还留在本溪的只有二三十人。 其实,她自己在大学毕业之前也没有想过留在本溪。 机缘巧合,回到了这个城市。

“潜意识就是觉得我应该在外面工作,不应该回来。 ”刘源说。

本溪人离开本溪,至于年轻人,更是“能走的都走了”。 本溪户籍人口正在从2000年的157.1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149.9万人。 其中,2010年至2016年6年间,本溪18岁至35岁年龄段人口减少36.2万人至30.9万人,是所有年龄段中降幅最大的。

这座位于辽宁省中部,距离省会沈阳约70公里的城市正在逐渐衰落。

1945年以前,日本人喜欢这里煤炭和钢铁资源丰富,创办本溪湖煤铁公司。 解放后,中国发展重工业,将本溪湖煤铁公司改造成为本钢集团,本钢在未来70年一直是这座城市的支柱。

改革开放后,东北国企体制无法在市场上竞争,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本溪也不例外。 再加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钢铁需求减少。 本钢利润下降,为了摆脱危机,本钢降薪、裁员,加剧了本溪的经济萧条。

2015年,本溪财政收入53.5亿元,同比下跌近六成。 省级和中央政府转移支付163亿元,才算收支平衡,勉强维持本溪当地医疗、教育等公共系统的正常运行。 2013年,本溪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左右,在辽宁14个城市中排名第八。

住在这个城市的人都能感到贫困。 王先生在本溪最繁华的永丰商业街的体育用品店担任导游。 这几年,“几年前你经营商店,一年能赚20万美元。 现在是10万美元左右。 ”。

唐琳和家人经营着一家串店。 本溪以前没有串起来,所以生意还不错,但整个餐饮业也在下跌。 她指出门上的店,说:“半年了,这家店出去换钱(转让)了。”

被认为是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也没什么起色。 房产中介张新一个月最多能成交一两套房。 从中提取的佣金也就是维持中介门面的运转。 张新说,这两年经济不景气。 这也是几乎所有本溪人都会说的话。

本溪自己也容纳不下这么多人了。 根据本溪就业服务局的数据,当地劳动力供大于求。 2016年第三季度,工作岗位数量同比减少52%,求职人数减少43%。 “钢铁、采矿企业本年度基本不招人,房地产、设备生产加工、医药制造企业,也只有部分大型企业不定期招人。 ”

这一切最终成为刘源口中离开本溪的潜意识。 “有人回到本溪,是我能想象得到的。 如果回来得多,反而可能会感到惊讶,”刘源说,“基本上思想上是回不来的。”

本溪只是东北的缩影。 2010年吉林省长春、吉林等5个城市,24岁至34岁大学生净迁移率在6%左右,较高者可达26%。 2017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合计人口减少37.07万人,是全国唯一3个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

回到本溪的刘源现在生活安逸。 每天八点半上班,五点下班。 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非常无聊”,“吃饭、看电影、购物、压马路、看风景”。

刘源当然也会纠结。 她有时羡慕在外北玩的同学,觉得“年轻的还是应该努力试试”。 我真的要出去了。 父母也支持她。 但很多时候,她还是觉得本溪的生活很好,生病了由家人照顾。 她和祖父关系很好,在祖父身边也很开心。

刘源和我们讲述了她回到本溪的经过,她现在的生活,以及离开本溪的同学们。 我们用口述记录了和她的对话:

从潜意识小到大,我至今还和这些同学保持着联系。 一起一定有100人。 小时候,小学的70人左右可能有三五个人联系过,但我认识的人一个也没回来。 一个少女还没有毕业。 剩下的在沈阳大连。 两个漂亮的空姐在北京。

我在高中就认识,反正我这个班的同学也就六七个人吧。 还留在本溪。 现在还有40人可以取得联系。 基本上,全班大概也不到50人,留在本溪的应该不到10人吧。

请问你什么时候发现大家没留在本溪? 我想那是在毕业回去工作之后。 其实有人回到本溪,是我能想象到的。 如果你回来得很多,你反而可能会感到惊讶。

我现在毕业两年了,我的同学很多还在学习,还有一些人还没有工作。 工作过的人们,我看微信朋友圈,我看他们基本上回来的人很少,回来的人也基本上能见面。

本溪只有一个。二本学校。 果然还是以前上来的东西。 然后,大家都上了大学,基本上上上大学的地方很多。 例如,我在大连上大学,留在大连。 在沈阳上大学的人几乎都留在沈阳。

潜意识认为我应该在外面工作,应该在外面独立自主的这种东西。 你不应该回来。 即使找不到工作,我也在继续找工作。 我也要出去闯一闯。

我不知道这个潜意识是怎么来的。 小时候确实回来的人也很少,包括我的兄弟姐妹中,回来的人也很少。 我这一代的四五个兄弟姐妹,也就是我和妹妹还留在本溪。

我最大的姐姐现在在本溪工作,但是她的丈夫是沈阳,所以他们俩住在沈阳,本溪也不包括。 她从小学习就很好,当时参加了什么比赛,有加分,给你加20分还是加几分? 我们家认为她应该去北京。 她这种能力和智力都有,所以我觉得她回来了非常遗憾。

妈妈对她感到遗憾。 姐姐北京秀才,怎么能回公务员? 爷爷对我阿姨不觉得遗憾,只有妈妈觉得遗憾。 她像个普通人,说啊这么好的学校,为什么要回我们小城镇上班呢? 她一直在读这件事,现在还喜欢读,想到了就说。

我也觉得很遗憾,但一般来说,在我们眼里,这样的好学校不应该回来。

因为我们属于小城市,五六线小城市希望孩子去大城市,北上广,去那里战斗。 我上高中的时候,哇,看到他在上海赚了几千一万个月,我觉得很好。 确实,1万美元以上在上海好像也不是很多,在这里问问吧。 我们一个月三四千美元,所以我们觉得一万多美元真的很多。 这样的话,我们的想法一定会去大城市发展得相当好。 连父母的想法在内,辛苦把孩子抚养得这么大,一定要出去好好闯一闯,然后工作回来。

我们的高中老师也这么说。 上高中的时候,老师不让我们去沈阳上大学。 在沈阳上大学我马上就回来。 因为太近了。 去北京的话,因为去了很远的地方,所以可能不会回来。 大家基本上从思想上是回不来的。

我觉得在沈阳、大连在沈阳买房负担不是很重。 而且在沈阳的生活也很好,能满足自己这个普通的需求,视野也很好。 在沈阳反正离家也很近。 我觉得沈阳、大连是非常好的选择。 对我来说,如果我在外面,我也会回沈阳大连。 我几乎没有离开省里的想法,所以不想回家,但没想到离开省里。 我最后回沈阳、大连。

我上大学的时候想去大连。 后来,我的朋友们去了大连。 只有我去了沈阳。 那是因为我是平行志愿的。 直接给我录了沈阳。

我朋友在大连上了大学。 因为我们有几个非常要好的人。 有个男孩在大连,他考试其实很好,但对自己没有信心,没能顺利汇报。 现在像我们这样一般的大学,你付多少钱,来我们这里学习那个java的什么软件,你记住了之后,我会免费给你介绍工作。 全部那个月薪都是八千几千以上的工作。 然后他去了那个。 他确实学习了很多。 现在他刚在大连的一家企业工作。

另一个人也很好。 无论是长辈还是同龄人都能交流。 他是活泼不被人讨厌的类型,关系非常好。 他又参加了考试,所以他们这个专家在国家里也应该会排名靠前吧。 而且现在他们的那个专业确实很热。 就业面也很广。 他还在学习,还没有毕业,明年毕业。 他毕业后,他其实可以去工作,但是他没有去,而是去了研究生院。 他现在在考虑要不要取得博士学位。

警察、银行、公务员,还有一个剩下。 他在那所大连警察学校,现在当警察了。

我们的警察正向警察学院招人,都是从最底层开始排队的。 然后第一名开始选择地方。 比如我想去沈阳和平区。 然后,这个警察局就没了。

是的,在我认识的人当中,警察有十几个吧。 男孩子很多。 因为他们在中国刑事学院、大连警官学院这所学校上学。 男孩对警察感兴趣,所以我们学校报考警察的情况非常多。 可能是因为有这所大连警察学校及其中国刑事学院。 而且,顺利考入北京公安学院的话,可能会就近过来。 另外,你可能想当警察。 我们学校认识八九个人。

我的同学们都是警察。 我必须当警察。 否则,你就得放弃警察这个专业。 他们选择了回来。 因为与其去沈阳大连,不如回去。 同样参加公务员考试,我觉得与其去其他城市,不如呆在家里。 除了城市的发展,除了物质生活以外,没有什么别的区别,整个花店也一样。 差一千元以上,必须租房,还需要其他费用。 公务员还是可以在本溪存钱的。

而且现在警察确实赚了很多。 警察一直在提高工资。 他们现在也不显眼。 因为他没有警卫工资。 检查官什么的,或者什么的头衔,一级一级能赚更多。 (编者注: 2015年,中央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其中人民警察生活待遇提出“高于地方,略低于军队”的原则,根据警衔高低,警衔工资从2250元到560元不等。 )

除了警察,剩下的公务员就是我自己,剩下的两三个人吧。 在银行。 我说剩下的没有工作,但是我没有看有没有工作。 想找工作的人还是得出去找,不能在本溪找。

本溪确实很难就业。 确实,企业非常少。 我现在真的在本溪。 除公务员外,还有银行保险。 我觉得这些就像国有企业有正规渠道可以通过一样。 除此之外,其实就业率不高。

去沈阳或者其他什么地方,不管我有什么物流公司,人家最少都会招会计之类的。 我们本溪的年轻会计很少,基本上就是这样50岁左右的老会计。 真年轻啊。 即使像我这么大,或者30岁,30、40、50岁的会计也很少。

像我妹妹一样,本溪确实没有适合她的工作。 她妈妈现在可能打算自己做生意,但现在还不打算具体。

本溪的别的工作真的很难找。 企业不多。 几乎没有提交简历的东西。 因为没有企业。 沈阳上海有什么样的私企? 是外资企业吗? 是国有企业吗? 本溪只有一个本钢。 本钢这几年招人了吗? 我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招人。 利润也不是特别好。 他们是我们的技术工种,开大车、炼钢,招聘大学生专业。

北漂我也有几个同学北漂,我认识的有三个吧。

她们现在在做媒体,自己做微信账号,剩下的两个人总是发照片。 我也不太清楚,你在广告公司吗? 还是其他什么? 看看朋友圈吧。 也许是广告公司的。

现在,看着我飘向北方的同学,我看的我有点想哭,住的地方太小了。 有时候看到他们晒的照片,他们会觉得很开心。 有时候看到他们做了什么也很难过。 我确实累了。

有个女孩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她想冲一下。 她有一段时间没在北京工作了,后来她用微信发了,所以那父母和亲戚都觉得她很不好。 她端上水煮面这样的清水煮面,大家都觉得这孩子连饭都吃不上。 其实她只是想做炸酱面,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穷,她自己很高兴。

我是个很任性的人,很任性。 但是,我不久前告诉了妈妈。 我也想出去。 妈妈说为什么? 我也想尝尝。 我想过着每天加班累,然后连饭都吃不上的生活。 妈妈非常不能理解。

我偶尔也觉得那个真的很好。 好啊。 不是因为我讨厌这个城市,而是我认为年轻人应该战斗。 我现在基本上是看未来的,其实我们工作很忙,但我总是觉得老了之后在喝茶。 我觉得不努力就太可惜了。 很遗憾老了之后不想想起。 但是,确实奋斗的代价太大了。 因为今后找工作找得更差的话,可能也找不到这个工作,也不忍心放弃。

后来,我确实觉得很累。 因为身体不好。 妈妈要上班了。 你给我做了午饭。 还很暖和。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自己在家躺着。 我们家幸运的是有一只狗,然后看着我,我想啊我得自己在那里躺着。 心可能更难受。 当时的房子也确实很好。 如果不努力的话,偶尔会想。 上个月我想了很多,突然觉得我是否应该努力。

不是因为我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时候,这个专业很合适。 我本打算考沈阳的,其实我不想回去。

我学的专业,在我们年招生的时候,需要这个专业的只有两个地方,而且不仅仅是专业,办报的人非常多,要几百人。报考时,一般在最后几天报告。 看看有多少人已经报告了。 这两个职位都只有一个人,但报纸需要300号吧。

然后,我看了本溪的这个单位,发现这个单位会有两个人。 而且,其实他向几十个人报告,感觉竞争会小很多,就报告了。

那时已经是四年级的上学期了。 学校开始招生了,但我也没有参加。 银行报了两家,过了一家,然后面试的时候,没有醒来,不太明白。 早上起得太早了,我也没怎么起床。 我并不是特别想去那家银行,总之我没有去。

我坐在那里想。 我对父亲说。 父亲,我真的没有目标,微博上说那个咸鱼一样的人就是我。 我没有退路了,所以我会坚强地学习那样的人。 但是,只要有一点退路,我就不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学习。 我父亲说,考公务员吧。 我知道他和女儿的学习都确实很辛苦,很累。考研之后也不一定,所以我们快点进入社会吧。

其实如果我这个公务员考不上的话,我也错过了所有找工作的机会。 因为我周围的环境,我的同学几乎除了考研、银行、公务员以外没有其他人。 我当时脑子只有这么一点,不知道能把简历寄给哪个企业。 那种东西在脑子里没有概念,不知道这些招聘是在哪里看到的。 是那样的。

我当时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 11月末的考试,在国庆节之后开始准备。 报名参加了班级,然后冲了上去。 7日时间,考试的前一天出来了。 去考试的成绩其实很普通,我只考了120分。 我想已经结束了。 我打算买省考试的书。 那个时候还没有买。 然后第二天,就收到了可以进行面试的通知。 又是报班。 最后现在过去了。

我之前完全没想过,说是要回本溪。 我觉得我出去工作长大了,工作了,在外面赚更多。 其实,我有时想现在留下来,去,但后来,我觉得其实还可以。 但是如果有机会的话,妈妈其实想,如果真的想去的话,有机会的话,可以试试。

之所以繁华,不是因为本溪不好,而是因为没有人。

一定是人的首都,上海的大城市,工作机会啊。 你最好升职。 我们去北京进修,人在北京的科员级这样的老师,看他们讲课的方式,人的知识很丰富,而且人确实更好。 我们这个小科学家觉得像晋升这样正面的发展前景一定更好。

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时候太小了,感觉很好。 这真的很繁华,很大。 晚上出来的话会变亮。 后来,我上高中的时候,从来没有像小时候那样觉得很明亮很大。 但是,上海也确实很好。 大楼很高。 在本溪看起来没有这么高。 沈阳,他不会盖那么高的楼。 我觉得可以。 很热闹。

你问我北京我也说不出口。 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去北京。 教头带你去,清华大学的哥哥和姐姐给你当向导。 去年,组织培训又去了北京,六环机场旁边。 没有人和我一起去市内,所以我也不敢,所以我没去。

我对北京没什么印象。 我没有看到北京繁华的地方。 我不知道有多繁华。 看了升旗仪式,我觉得升旗太好了。 但是我觉得北京很好。 好大啊。 是高楼。 有人喜欢参观山,我喜欢高楼。

高中的时候,我以为北京上海一定很大很繁华。 然后什么都有。 你能想象的一切他都一定有。 如果找不到京沪这个东西,我想基本上哪里都找不到那种感觉。 我觉得很好。

除此之外,在北京上海还可以看到很多外国人。 在沈阳也能看到。 因为他们在那里有交换生的项目。 在本溪几乎看不到,对吧? 觉得新鲜的东西可能比我们多的是从小就想进城的感觉。

上大学的时候,看到外国人还觉得奇怪,后来看了很多,就习惯了。 确实,即使看到外国人也不能说去本溪这样的小城镇。 虽说要去老城,但还是看到很多去旅行的外国人。 这里新奇的东西很少。

高中的时候去了桂林。 我去的是风景区,有一天住在市内。 那时还是个热闹的地方。 南方睡到很晚,所以感觉灯光闪耀到这么晚,觉得还可以。 之后去沈阳也确实如此。

我刚在沈阳上学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周围还很破。 我毕业后也建得相当好。 刚上学的时候,我觉得除了这些街、中通、太原街,其他地方都和我们家那边一样。 繁华的地方特别繁华,否则就和我们家一样,是这样的。

我觉得我们家缺了个繁华的地方。 我特别不可思议。 因为在辽宁省其他城市,人们最少不管发生什么事,人们都有繁华的地方,最少那里有万达支撑,然后附近就有东西。 本溪不知道是因为万达不在,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二十多年,十几年没动,感觉一直都是这样。 一开始我以为它很大,但现在一直都是。 确实……我想为什么没有繁华街。

每个城市至少应该有一个地方。 那很繁华,有市中心的感觉。 但是,本溪没有。

以前也有和高中同学的聚会,但是现在没有了。 我们班长,她不会回来了。 上大学的时候聚了两次,寒暑假的时候。 是的,只有新年大家都回来了。 现在没有这个机会。

就像你从小就去了考上大学一样。 回来吗? 虽说是要去高处,但那还是应该出去。 一点点,去沈阳大连。 再高一点,我要去哪里? 再高一点,我要出国。

一开始感觉就像我要考大学,本溪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第一,没有考上大学。 那太尴尬了。 二是考大学。 那时没想到我会逃离这个地方,但我想考大学。 但你出去后,我发现你比本溪好。 而且,我想留在这里。 来这里,反正你对这个城市很熟悉。

来沈阳的话,这些设施可以看看。 二是工作就业率好。 我想离家很近。 在我看来,如果我想留在沈阳工作,想吃什么? 一般来说,你很少能想到。 不管是什么样的料理,玩游戏,还是网球高尔夫,能想到的事情都很少。

其实我现在有感觉。 我好像还在上学。 晚上回去,我9点没回家。 父亲打电话来。 请早点回来。 我没有独立自主的感觉。

我没想到辽宁。 我不是很爱家的人,但是高考的时候祖母去世了,祖父对我也很亲切。 我爷爷也老了,我和爷爷关系很好,所以想在这附近,然后压力也不是特别大。 我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反正沈阳也不错,就想留在沈阳。 往返也很方便,但最后没有停留。 我现在每天看着爷爷也很开心。

(应采访对象要求,刘源、唐琳、张新为化名) )。

标题: 《暴雪将至》

文内图为记者在本溪现场拍摄

我们做了壁纸APP,给你的手机增加了好奇心。 去APP店找奇怪的下载吧。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