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2019高考江苏卷语文科目来了。

新闻数据2023-01-04 02:03:5451data

扬子晚报网6月7日报道,江苏省教育厅请来了专家权威,对江苏省语文课的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

最新的!2019高考江苏卷语文科目来了。

正高级教师南京市语文系带头人南京市宁海中学刘宏业: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江苏卷)语文卷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为命题依据,坚持立德树人,重视价值导向,弘扬传统文化,考查语文素养试卷稳中求新,与2018年的难度差不多,同时注意与全国卷接轨,题型设置合理,梯度清晰,对中学语文教学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能力构想,突出语文素养。

试卷坚持思路,在全面考查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基础上,注重考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今年的作文问题,接近考生的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 作文的命题是“考生人人都有心,但谁都不会写原文章”。 让考生有亲近感,在有话要说的同时,防止了住宿和陈词滥调,仔细调查了考生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欣赏诗的题型比较普通,分析人物形象和考查主旨感情,都需要考生读课文、读诗回答。 文言文中的客观题要考察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选材设置紧密结合原文细节,要让考生理解和掌握关键段落的大意,有效防止考生“胡猜”和“胡猜”,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更高此外,现代文阅读理解中的问题设置,聚焦于不同文本的关键能力,通过考查整体感知能力、考查摘要信息能力、考查深层探究能力,实现对考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多角度的考察。

二、稳中有变,注重整体设计

试卷加强整体设计,一是题材选择。 选用的资料时间涉及面广,涉及春秋、战国、魏、唐、宋、明、清、近现代。 文本选择追求语言的典范性、文化的品位性、思想的价值性。 二是考点的分布。 试卷整体注重考点的合理分布,将语言运用、文本赏析、概括分析、审美体验和文化理解等有机结合,对考生素养进行全面调查。 三是主客观问题的比重。 2021年,高考语文要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江苏语文卷要逐步与全国卷接轨。 今年的试卷在主客观问题的比重方面努力接近全国卷。 三篇现代文阅读主题减少,客观主题增加五个。 这五道题的选材涉及内容理解、词义分析和艺术特色赏析,都是考生必须细读原文,仔细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错案设置科学严密,“纠错”,有效提高了问题的信度和效度。 语文运用问题要注意情境的设定,在实际情况下注意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第三题,设置“农民馆”工棚,让考生选择相对应的工项,新颖且富有生活气息。 另外,文言文阅读并没有模仿全国卷专门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而是在翻译问题上考查了“汗血”、“踺”、“康庄”、“鞭子”等词语,从侧面考查了学生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

三、价值引领,加强教育引导

全书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和较高的文化品位。 其中阅读部分选文经典,文质与美并重,渗透价值思维。 文言文阅读选用邹迪光《临川汤老师传》,体现了汤显祖为官之道、做人真与读书为文的品质。 被选为诗鉴的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的《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他宣扬的是精卫“专精”的人生态度,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现代文读解(一)的小说《表妹》在人物对话中折射出“不懒惰,勤奋工作”的生活态度。 另外两个现代文,阅读和讨论严谨,讲解透彻,既兼具概括性和形象性,又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 作文以“和而不同”为核心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多元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文明,活跃学生的思想意识。 整个文题都是靠“味”说理,寓意“味”深刻,发人深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名著阅读问题调查古典小说《红楼梦》 《三国演义》,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家》,老舍的戏剧《茶馆》,以及外国名著《老人与海》 《欧也妮 葛朗台》 通过考点的设置和问题的引导,引导一线语文教师进行深层思考:语文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提示教师要把语文学科教育上升到学科育人的高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