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败诉,撤下了老教授的所有文章。被人民日报央视炮轰,知网最后道歉。

新闻数据2023-01-07 02:01:5851data

“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 为什么知网要卖我的论文卖钱,我自己下载也要收费。”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老教授赵德馨怎么也想不到,本应承担——知识和学术传播功能的知网,却在做“借鸡下蛋”的无本生意为了讨回公道,老教授愤怒地将知网告上法庭,最终胜诉,损失70万美元。

知网之所以败诉,是因为未经赵老教授直接许可,擅自刊登老教授100多篇论文,设置下载收费标准,用老教授的论文卖钱,但老教授没有从知网拿到稿费。 赵老教授表示,知网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最应该尊重知识创作者,更应该负责传播交流知识。 即使知网靠创作者的文章赚钱,也应该按照相关法律向创作者支付一定的稿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做“借鸡下蛋”的无本生意,随意伤害论文创作者。

知网败诉,撤下了老教授的所有文章。被人民日报央视炮轰,知网最后道歉。

老教授的话引起了广大网友和论文创作者的共鸣,同时法院也为赵老教授主持公道,断定知网支付了赵老教授赵老论文传播交流带来的价值70万元。 但知网在败诉后,将赵老教授的所有论文全部搁置,表示不会收录赵老的论文。 这更加惹怒了赵老教授,他说知网不应该让他的文章瘫痪,它应该承担起传播和交流中国学术知识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你不让我免费收录你的论文,它让你的论文瘫痪,很明显它以赚钱为目的,没有考虑论文本身的价值,不想承担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责任和义务。

网络败诉后的态度引发众怒,不少网民和各大媒体开始惩办笔伐,痛揭网络霸道垄断,不再尊重创作者的恶行。

央视网评论知网可谓文言犀利。 央视网不仅暴露了知网使用渠道的优势,而且未经原作者直接授权,通过垄断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两种渠道,强行获取创作者著作权的“霸王条款”行为,以及因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的成果获得高额利润,使作者获得了应有的报酬央视网快评对知网说:“穿罗绮的人不是养蚕人。 这不是讽刺吗? 知网成立之初,推出的“创新知识资源全国共享行动计划”是从哪里开始的? “借鸡下蛋”的生意要改了! ”

而人民日报面对知网下撰写维权作者论文的行为,看不下去了,愤怒地评价知网:太霸道了! 并严厉批评知网不应该滥用影响力做“店里的大欺客”,面对维权和批评,知网要有解决问题的诚意取得大家的谅解,虚心接受监督和批评。

在赵老教授和众多网友的质疑和各大媒体的批评下,知网最终支撑不住,必须站出来公开道歉,他表示,将妥善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在知网平台持续传播的问题。

知网官方道歉,但大家似乎并不买账。 多家知名媒体继知网“赚了多少钱”的话题后,通过红星新闻选取下载量较大的博士论文向知网报销,发现知网仅向该博士支付500元稿费的论文就获得了52万元的读者下载利润。 知网年收入更是高达12亿,这真是稳妥的“借鸡下蛋”“稳赚不赔”……

总之,对于知网的道歉,很多网友、论文作者以及各大媒体都持观望态度。 赵老教授回答说,知网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拿出整治措施,真正有诚意地解决问题。

你认为互联网应该对学术界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怎样才能平息大家的愤怒? 欢迎大家交流信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