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证”专家打破人才梦:建立人才标准体系刻不容缓

新闻数据2023-01-08 05:03:5851data

来源:中国青年报

“韭菜证”破碎人才梦

“韭菜证”专家打破人才梦:建立人才标准体系刻不容缓

编辑:

就业了,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 今年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就业面临的挑战明显增多。 求职者既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也要警惕各种“韭菜证书”,即“山寨证书”。 一些年轻人的求职心态被一些单位利用,让他们变成被收割的“韭菜”,不仅造成金钱损失和浪费,还透支了时间、社会信用。

——————————

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碳排放管理员”的广告时,24岁的长沙女孩陈晨(化名)被吸引了。

今年1月,电话咨询时,设施老师向她保证,拿到“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后,兼职一年的收入在5万元以上。 如果有两本证书,一年的保证收入是8万元。

这对从事财务工作的陈晨很有吸引力,这是一本“含金量高证书”,随后她和丈夫以1.2万元报考参加了“碳排放管理师”证书考试。

很快,陈晨发现此前签约承诺的内容与实际服务项目不一致,随后她陷入了与培训机构的退款竞争。

令人吃惊的是,最终,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擅自使用陈晨和丈夫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代替两人参加了1月底的“碳排放管理师”考试,并于今年3月颁发了两本证书。 至此,培训机构以完成服务为由拒绝退款。 对此,陈晨提出疑问:“通过替考获得的证书有什么内涵?”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解释说,机关通过考试作弊的方式取得证书,实际上是为了不退还收取的费用,存在诈骗行为,取得的证书也无效。

究其原因,陈晨供认自己被培训机构骗了。 “这个证书真的很漏洞。 是《韭菜证》! ”她拿着两张“碳排放管理员”的证书愤慨地说。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至今已有400多人和陈晨的遭遇一样,向报考“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培训机构投诉。 受害者们还加入了一个名为“证书兼职咨询小组”的微信群。 团伙137名成员均被机构骗去报名考证,但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不同职业,年龄也不同。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就“韭菜证”背后的乱象进行了调查。

很快就着了火

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的“碳排放管理师”项目由某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交流开发中心”)等承担,北京某人才(测评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承担,授权单位具体开展项目a公司是2021年成立的民间公司。

李红(化名)是A公司批准开展“碳排放管理人员职业培训”项目的家教培训机构业务员。

李红表示,根据交流开发中心盖章的碳排放管理人员证书,对外收费是官方统一的,机构必须定价6800元。 “A公司”根据许可机关“招生”的人数和证书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分阶段计算并收费。

他们的项目招生从2021年9月开始,下个月达到高峰,“很快就火了”。

李红分析,“双减排”政策落地实施后,原本以指导中小学生教育为主要业务的机构面临着项目调整、裁员的问题。 因此,一些机构也根据趋势制定培训方案“赚钱”。

作为培训机构的业务员,李红一天的(咨询 )量达五六十人,“接到电话说手在发抖,吐了”。 她说。

但让李红明显感受到的是,到了12月,整个业务咨询量瞬间下降。 直到今年1月,她才突然在“A公司”官网上发现查询未达到“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培训认可机构名单。 她推测说:“从那时起,他们就想撤掉。”

直到今年1月17日,李红看到交流开发中心发布的《严正声明》,猜测李红为“碳排放管理师”项目画上了句号。

根据该声明,由于招生市场混乱问题,交流开发中心于2021年11月命令A公司停止招生。 不允许再有新的招生的工作。

不可思议的是,2021年11月2日,a公司发出了暂停的通知。招生是因为“学习系统的维护升级”。 12月28日,该公司再次发布《关于恢复碳排放领域培训工作的通知》,并于今年4月16-17日顺利举办了第三期考试。

6月29日,A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目前“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培训计划已经暂停,但对方并未正面回应公告通知前后矛盾的问题。

一字之差的背后

日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作为学生提交咨询“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时,一位来自石家庄的机构业务员表示,国家为了“快速培训”这个碳排放人才,这次考试是通过初级和中级,直接报考高级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当记者表示没有报考高级证书所需的相关行业从业经验时,业务人员回答说:“我们有内部渠道,一切都可以操作。”

根据受害者提供的信息,某人事人才培训网也进行了“碳排放管理员”的培训项目。 这是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人事人才网站。

今年3月16日,人社部发出通知,开展技术技能类“山寨证书”专项治理工作,严厉打击假冒鉴定机构、人社部门备案评估机构评估发证工作。

这个通知发出的第二天,一个人事人才培养网的官方网站上发表了公告。 从3月17日起,旗下b公司与合作机构签署的“碳排放管理师”培训项目合作协议全部终止。

日前,该网站客服人员表示,“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是培训合格证书,主要目的是自我提升、自我学习,不能作为就业资格证书。

顾名思义,“碳排放管理师”和人社部于2021年3月发布的18种新职业之一的“碳排放管理师”只有一个字之差。

据介绍,“碳排放管理人员”是指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及咨询等工作的人员,目前被列入国家职业序列。

前述交流开发中心于2022年1月17日和3月9日发表了声明。 他们未授权任何单位将“建筑领域和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认证项目”试验发证检验证书宣布为“排放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发证性质仅为培训证书。

今年5月,人社部下发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估发放活动进行专项管理。 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将全面排查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估发放活动。 对违规使用字体和标识、虚假宣传、违规培训收费、故意混淆概念炒作、涉嫌诈骗等违规违法情况,要专项治理,坚决整治。

通知指出,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集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将违纪培训机构和评估机构纳入“黑名单”,常态化管理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估发放活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组织开展工作时,模糊了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区别,让工人误以为有培训证书就能找到工作,这也是这种培训爆发的原因之一。

“韭菜证”背后亟待建立人才标准体系

1996年出生的李泽亮是“考证大师”,他手里拿着40多本证书“珍藏”。

他把其中14本证书的照片发给记者,还有包括装配式高级工程师、BIM高级工程师等在内的健康类证书。 例如公共营养师 (高级)、健康管理师 (高级)等,此外还有消防类智能消防工程师(高级)证书、财务类工资税务师(高级)证书等。

李泽亮说,机构在出示证件前需要将信息录入“后网”,确保在入库后45天内兼职成功。 兼职失败的话,每本证明书要支付5000元的赔偿金。 为了方便快捷地依赖证件,李泽亮还缴纳了9本证件的入库费,每本3000元。

周浩表示,机关口中的“跑腿”和各种“暗箱操作”都是违规行为。

华东某高校的研究生王杰也付费获得了装配式高级工程师、BIM高级工程师两本证书。 拿到证书不久,他就后悔了。 他反省了自己没有社会经验,焦急地说:“刚就业,想向父母证明自己的能力。”

另外,受害者是餐饮店的老板,听说因为新冠灾祸而没有餐饮店的收入,还能靠赊账赚钱,为了获得稳定的收入,顿时红了眼睛。 知道被骗后,他也想明白,即使不是“碳排放管理师”,也会被其他“师”、其他证明骗。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职业教育研究院教授彭振宇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韭菜证”指的是“山寨证书”,主要是违规使用相关字体和标识、虚假或夸大宣传、违规培训收费、故意混淆概念炒作社会、涉嫌诈骗等违法行为的证明

一般来说,市场价值较高的职业领域是“山寨证书”的高发地,而夸大、虚假宣传证书效用的新型职业领域也是“山寨证书”的高发地。 一些非法机构主要利用公众对证件信息不了解的信息差距进行虚假宣传。

“碳排放管理师”、“家教导师”、“全媒体运营师”……新职业大师层出不穷,但人才测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

自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发布以来,人社部已先后4次发布了56个新职业名称。 但除了要求相对严格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外,大部分新兴职业很难在短期内获得正式职业资格证书。

“山寨证书一部分是职业资格证书,一部分是技能等级证书。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制度的发展方向是只持有必要的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所有水平评估类职业资格证书不再属于职业资格,改称为技能等级证书。 ”彭振宇表示,按照国家管理评价改革的要求,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直接参与了由政府主导授权背书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逐步过渡到由市场主导的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承担职业技能鉴定功能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彭振宇认为,职业证书制度的总体改革方向: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市场监管是政府的责任;二是资质培训教育机构依法有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政府考核合格并获授权的社会第三方评估组织有关职业资格证书

他认为,三者之间在理论上应该相互联系,并且相对独立,界限比较清晰。 但在实际运作中,三者相互联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 在职业资格“管理运营考核”改革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质量为王、依法管理、市场化等原则。

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建议,各行业龙头企业应承担职业技能评估工作。 “龙头企业能够相对代表本行业的最高水平,所以他们评价的职业技能很含蓄,大家也认同其权威性。”

实习生秦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超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06日03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