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开始!四川农业大学特色农科教育来了。

新闻数据2023-01-13 11:39:5951data

你能想象吗? 在春风中,田野里是一片“农忙期”的景象,但参加劳动的不是农民,而是正在上课的大学生们。 4月25日上午,作为川农大第一批特色劳动实践课程的学习者,风景园林学院园林专业2021级的89名同学,一大早就盖好被子,坐上校车来到位于崇州市桧泉镇的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开设了他们一周的特色劳动实践课,以劳动这标志着《四川农业大学劳动(耕读)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以下简称《方案》 )的正式启动,学校将从2021级开始,对未来所有农学学士学位的专业学生开展川农大特色的耕读教育。

认识农爱农,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理念

副校长李明洲教授出席开课仪式,为“四川农业大学耕读教育基地”授牌并发表动员讲话。 教务处、基地和实验室管理处、物流总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人类征服地球是农耕文化发生和发展的结果,人类整体发展的历史是以畜牧业和种植业征服地球的过程。 ”仪式上,李明洲介绍了开展耕读教育的背景、学校相关工作的推进,并从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两个角度进行了思想动员。 他说,开展耕作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同学们认识到,从事劳动是我们的祖先和先辈从事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创造人类文明的首要事业。 他鼓励学生们,作为未来的知识分子,不仅要通过亲身体验劳动来了解劳动人民的痛苦和艰辛,还要深入了解农业、历史、自然、农村、农业和社会,想点东西、学点东西、学点东西。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我校耕读教育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引导学生进入“知农爱农”的意图。

正式开始!四川农业大学特色农科教育来了。

学生实践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农、林、草、园艺等多个领域,包括春季造林整地劳动、牧草种植地整理与播种、水稻工厂化苗培育与管理、果树树种识别、经济林种植园整理劳动、花卉种植整地与播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践课程期间,学生们将体验“昼耕夜读”的生活。 每晚还设有“大国三农”、世界现代农业、中华农耕文明和巴蜀农耕文化、中国现代农业等主题课程。 “没想到今晚校长会自己上课! ’得知课程的详细安排,一位同学很惊讶。 教务处副处长康波表示,“大国三农”课程除了全部由学校领导亲自授课外,进入课程行列的选定教师都是具有高级职称、长期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的专家学者。 课程结合地域特色,结合24节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后期课程内容加强建设,不断改进,将国际国内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内容嵌入理论和实践课程,一些先进仪器设备、现代仪器也让学生有机会动手。

“通过这些课程,一方面将国内外专业前沿新技术、产业前沿新业态、行业前沿新变化等引入专业教育,不断深化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 另一方面,我们既要跟着这些专家学者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又要学习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求真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在劳动中树立“知农爱农”的思想感情,把学生培养成“三农”意识、国家感情、求实创新”康波说。

系统设计,探索构建特色劳教课程体系

按照《方案》的设计,为了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育人特色和多学科办学优势,构建具有川农大特色的劳动(耕读)教育体系。 该体系包括营造工读教育育人文化、构建工读教育特色课程育人体系、工读教育多样化实践育人平台三大板块。 作为建设的重要抓手,特色课程育人体系是“将劳教融入人才培养方案,采取融合式和特殊式的育人模式,以思政专题讲座、耕读专题讲座和前沿专题讲座以及劳动实践为课程载体”。 本次开展的劳动实践课程是特色课程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教育》课程已作为必修课纳入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2学分,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本学期第十周( 4月25日)至第十七周,崇州现代农业研发基地开展为期六周的耕读教育试点,对象为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草业科技学院、林学院、园艺学院和风景园林学院6个学院共7个专业的613名2021级学生。 下学期,2021级涉农专业其他同学将根据学校安排陆续完成农业教育实践课程。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