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1年!高校新生报到,一张特殊的“父子合影”令人泪目……

艺考动态2022-12-14 21:17:29艺考之家

光明日报(原文有删节)综合长江日报

时隔21年!高校新生报到,一张特殊的“父子合影”令人泪目……

“爸爸,我是来你母校深造的。你可以放心。我会努力学习,成为像你一样的人……”

9月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张的雕像前,31岁的研究生深深地鞠了三躬。

在父亲张的塑像前。

张,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85年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武汉地质学院。

“国旗是个淳朴孝顺的乡下男孩,话不多,学习很努力。”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楚是张的辅导员。

张在大学的学校照片。

楚回忆说,大学毕业时,张本可以去山西省水利厅工作,但他做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决定。3354回老家陵川水务局做工程技术员。他一直没有忘记自己上大学的初心。毕业后,他回到家乡,试图帮助村民们告别缺水的生活。

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张干了十几年。因为工作出色,太原有关单位再次向他伸出橄榄枝,他不为所动。2001年5月15日,他在进行地下勘探时,井壁突然坍塌。为了保护他人,不幸的是,他在33岁时因公殉职。

张果落马后,山西水利系统号召向他学习。2005年,山西电影制片厂根据他寻找水源的感人故事拍摄了一部电影《红山雨》。同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追授张为“优秀毕业生”,并动员学生学习他投身基层、服务家乡的可贵精神。

张去世那年,他的儿子才10岁。

“向张学习”成了年轻时耳边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母亲张云飞说:“儿子,当你长大了,你应该像你的父亲。”这句话沉甸甸的,一直记在他心里。

也许受他父亲的影响,张云飞对地理和地质学感兴趣。2010年高考,张云飞也想报考,父亲的母校。可惜他没能如愿,考上了云南一所大学的GIS专业。毕业后也回到山西晋城工作。

张的故事和精神一直激励着他的母校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生。

2018年,学校环境学院成立“张班”及其党支部。近年来,学校还成立了“张班”实践小组和志愿者小组,派出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到各地进行科教扶贫。

“张下课”的消息不时传到。去年,在清明节,和他的妻子和女儿来到张雕像支付牺牲。

大校园里的张雕像。

第一次面对面地看着父亲的雕像,张云飞泪流满面。他突然意识到不应该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日子。他决定边工作边备考,争取考上,父亲的母校,攻读水文地质学研究生。

有志者事竟成。今年成功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录取录取。

7月,环境学院“张班”实践团来陕追寻英雄之旅。师生们特地拜访了张云飞和他的家人,并把录取硕士学位通知书寄到了张云飞。张云飞的兴奋难以言表。

“张班”师生代表到家做客。

从此,达达不仅是父亲张的母校,也是的母校。谈及自己未来的职业愿景,张云飞淡淡地说,“从事水文地质,成为一个像我父亲一样的人。”

20多年前,父亲意味深长的话回荡在张云飞的耳边:只有把知识和才能奉献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