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蹄关和文学的想象

艺考动态2022-12-16 03:09:09艺考之家

作者:叶欣

牛蹄关和文学的想象

“牛蹄关”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地名。几年前,有人告诉我你去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景点。不过安顺的牛蹄关还是很值得你去的。

今年盛夏,我去了安顺的莫铺镇参加啤酒节。听说离牛蹄关不远,就去了牛蹄关。

说“商”,是因为这个牛蹄关原来是两座山之间的一个关隘。与贵州结缘半个世纪,走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不知道爬了多少不同的山口。这个牛蹄有什么特别的?

从左往右看,这个山口的形状一点也不像牛蹄,于是问了当地的老乡,老乡告诉我答案:爬到山顶,在山顶的平坡上,有一个巨大的牛蹄形凹地,古人称之为牛蹄关。

当我登上山顶时,我看到了一个凹进去的圆形。沿着它走,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我当知青的时候,村里的村民把这种凹洞统称为“码窝”。

下了山,老乡给我看了一张照片,说是无人机拍的。我仔细一看,这是我刚上去的山顶。在照片中,凹点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牛蹄。

似乎把这个地方叫做牛蹄关是合理的。但是,古人既没有无人机,也没有相机。他们是怎么看出这个凹面像牛蹄的?牛霍关周围没有更高的山了!

我的老乡对我的问题一点也不觉得尴尬,说:“叶老师,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你。”

老乡告诉我,牛蹄关下的村子叫阿威寨,是布依族的古寨子。从书写的家谱可以知道,他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在这里定居了。这里的布依族村民至今还在编织藤甲。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民族特色的挖掘,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几家电视台的摄影师都来这里拍摄藤甲。节目播出后,吸引了很多省内外的文史专家。人们只知道诸葛亮烧藤甲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古代,没想到现在还有人会编藤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1套,成都武侯祠购买4套陈列。他们说,我在别的地方没见过。真是惊喜!

我匆匆下山,走进了阿维寨的村史博物馆。果然,我看到一套又一套藤甲。老乡说是从山上砍下的野藤反复浸油晒干织成的。它轻巧灵活,刀枪不入,能浮起来,只是因为它怕火。

他们问我这个问题:《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他生活在江浙一带,一路从布依山,一路从水。显然,他从未来过这里。他怎么会写出烧藤和兵士的情节?

这个问题很有道理,我几乎可以断定,600多年前的罗贯中,根本没去过牛蹄关或阿魏寨。对我来说,回答问题并不难。作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经历、阅读、交流甚至道听途说的信息进行创作。

老乡们连连点头,脸上带着狡黠的笑容,说:“叶老师,作家们能想象到我们古代的先人给牛蹄起名的时候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吗?”

我笑了。

055-79000(2022年12月09日第1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