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韵教育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学业质量与作业设计?

艺考动态2022-12-16 05:50:49艺考之家

学业质量成为近年来义务教育讨论的热点,作业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常常认为这是教学常规的一个步骤。2022年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学业质量和作业设计两个新概念。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将其付诸实践?本次讲座将从理解概念、回应政策、构建模型、给出实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核心概念

海韵教育丨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学业质量与作业设计?

从字面上看,学术质量是关于教育质量或对学术质量的要求。也就是说,理解学术质量和我们的教育质量是分不开的。从德育到高质量发展我们知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应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变化做出的科学判断,教育也不例外。“十五”期间,我国教育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什么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简单一句话就是:打好基础就是基础教育的高质量。

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本质品格和关键能力,即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高素质的基础。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以人为核心,包括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学术质量和教育质量指向核心素养,学术质量具体到每门课程所承载的核心素养。

课程方案有三大变化,2022版课程标准有五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学业成绩的表现,体现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绩具体表现特征的总体描述。例如,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学业质量的描述是:基于真实的生物问题情境,描述与生物学相关的生物现象或特征,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生态学观等生物学概念解释影响。并对生物学相关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决策,尝试探索生命活动过程、人类健康、生物与环境等。因此,学业质量是学生在每个学习时期结束后,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学业成绩和表现特征的总体描述,是考试评价的主要依据。

它是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域,也是教育领域中熟悉的陌生人。它与作业教学和评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广义上讲,作业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课前学习、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从狭义上讲,作业是指学校教师根据某种目的分配给学生的,由非教学完成的任务时间,即“作业”。课程标准更倾向于一个宽泛的概念。作业的内涵是:教师根据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由学生完成。是学习任务,非教学中完成时间。从新的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作业的特点如下:1。作业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课程中作业的价值主要用于评价;3.作业是过程评价法;4.作业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内容或环节。

第二,现有的应对政策

近几年的经营方针概括起来就是:提高质量,控制数量。

三、系统设计模型

从三维模型的角度来看,坐标原点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来说,每门课程的素养表现就是这门课程的学业质量,再分解到每个单元或模块,就是这个单元或模块的学业要求。我们需要从课程标准文本中去理解和运用它。坐标的水平方向代表设计元素,包括目标、内容、结构、维度、差异、评价和实施等。作业设计过程中要保证这些要素的一致性;坐标垂直方向代表管理水平,包括地区、学校、年级等。无论在哪个层面,都需要考虑设计元素;另一个维度是深入考虑工作类型。作业目标不等于教学目标,而是应该兼容互补,共同完成课程目标。

四。实用路径示例

区域一级-宏观指导

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2021年,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作业三十条”,包括作业设计十大原则、优秀作业十大标准、作业评价批改十大策略。第三十条对潍坊市中小学作业设计基本规范、优良作业标准和评价批改作出了规定,以简单可操作的方式指导一线教师根据原则设计和评价优良作业。

区域层面——宏观指导与微观指导相结合

2022年2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发布的《高质量校本作业系统设计与实施指南》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和启发。前言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倡导高质量的作业设计。高质量的作业要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类型多样,如时间要合适。此外,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可以在认真研究典型作业设计案例的基础上,按照《指南》提供的质量标准进行设计。

第二,强调校本的实施保障。作业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要考虑学校和学生的情况,也就是说作业实践是校本的。校本作业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逐步构建一套适合学生的作业内容。同时,还要建立学校运行管理、师资培训、资源建设等机制。

第三,探索系统化的建设路径。作业设计要注重年级和板块之间的纵向联系,形成各学科的作业体系,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有必要从教与考的关系的角度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如何提高作业的质量,以最终充分发挥作业的教育功能。

小学语文作业系统流程图

修改类之前先看案例。

课堂修改后阅读案例。

区域级特色保障

以潍坊市坊子区学生项目式学习为例,考虑学生素养发展的需求,将区域基础与机器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相关平台相结合。并结合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科技节等。设立学生项目,整合区域优质资源,更加关注以学生为主要实施者的优秀项目。

校级系统设计是作业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可以更科学地评估学生的需求,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潍坊市坊子区第二实验学校做了尝试,对教育目标做了概括性描述,在对活动目标做出具体安排的基础上,对学校所有活动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在实施步骤中应遵循几个原则:1 .系统规划;2.主题方案设计;3.活动训练;4.各学科协同推进;5.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指导;6.组织成果展览。

学科层面的作业设计,跨学科内容是无法回避的。设计原则如下(1.0版):1 .根据单位目标整合核心能力;2.对应学习目标,合理设计作业;3.一致的教学评价,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4.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次经典设计作业。设计作业时,要指向学业质量和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完成基础作业,加强实践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对于跨学科作业设计2.0版,以超越特定学科为载体,以长期作业为理念,普遍实施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指向学业质量的作业设计需要素养为本,质量第一,过程诊断,教学补充。是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融入实践、创造意义。要求提高质量控制数量,协调系统,具有反馈优化、评价和赋能功能。

作者:吕雪梅(华师大教育研究所特聘专家,潍坊市坊子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学硕士,高级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