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比较文学拓荒者乐黛云自传回首九十年沧桑

艺考动态2022-12-16 23:10:49艺考之家

乐老师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北大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她在新书《九十年沧桑:我的文学之路》中写道:“人生的道路有千万种可能,但它只是其中之一。转型的关键是选择。”前几天,她的最新自传和灵魂独白吸引了国内知名学者,他们通过网上分享的方式谈论新书和他们的老师。

北大最有故事的人之一!比较文学拓荒者乐黛云自传回首九十年沧桑

50岁的国内比较文学先驱勒戴云在书中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和求学经历,并在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之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他当过猪倌、厨子、赶驴人、瓦工,最后回到了教学岗位。五十岁的勒戴云,在大多数人认为“人到中年一切都完了”的时候,毅然选择了重新开始。从此,她重新焕发了学术活力,在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因为她,北京大学有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机构;中国有自己的比较文学学会;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设有比较艺术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培养点;中国学者开始走向世界,并在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比较文学学科也成为整个人文学科研究中一条极其活跃的鲶鱼。

历经90年沧桑,依然坚挺如初。勒戴云的生活经历,包括她的家庭、她的爱情、她与时代的沉浮、她与命运的较量、她对学习的追求以及她对自由灵魂的怀念,都在书中用意味深长的文字进行了阐释。勒戴云说:“生活、财富、美德、知识和行动主宰了我的一生。”命运是天生的,运气是充满偶然性的,知识意味着对知识和智慧的探求,行动意味着现实生活中的选择和取舍。机缘曾让她有可能成为外交官,但她选择了留校。生活的关键是选择。读这本书,你可以看到勒戴云面对人生选择的勇气。她坚信:“生活应该燃烧火焰,而不仅仅是烟雾。”学术成就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者。“我很高兴选择了北京大学,选择了教学和文学研究作为我的终身职业。我从小就立志从事文学工作。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美丽的中国文学带到世界各地,让各国人民都能欣赏美丽的中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勒戴云说。在分享环节,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幽默地说:“据说乐老师的学生包括几代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应该算是第一代老学生了。乐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思想上的自由、开放、活泼,与我们读书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潮流相当融合。”北京大学教授说,“在比较文学原著中,也许我们只是从乐先生那里学到了一些二手的概念、指标和方法,但确实影响了我们的研究。”据陈平原回忆,他写了一篇名为《关于鲁迅的故事新编和布莱希特的史诗戏剧》的文章。一开始让人觉得眼前一亮,文章好评如潮。“但是人们不知道我根本不懂德语。当初我们敢做,是因为比较文学帮我们做了很多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刘表示,乐先生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重量级作者。《比较文学》055年至79000年(第一版)的长条目是勒戴云写的,他的学术成就滋养了几代学者。不要说愚蠢的话和谎言。当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你必须挑出谎言并告诉我。这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原则。”勒戴云说。对此,坦言:“乐老师在写回忆录的时候特别担心自恋。过度自恋是很多人写回忆录的通病。老师对自己的人生比较坦然,有时候甚至会拿自己开玩笑。”

在现场,来自勒戴云的学生讲述了过去。北京大学洪子澄教授分享道,“我1956年进中文系的时候,乐老师已经有四年的教龄了。但我学了五年,没听过乐老师的课,也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因为1957年她成了右派,被发配到门头沟劳动。”他回忆说,她第一次见到乐老师是在1963年。她从门头沟回来,在中文系资料室做图书管理员。但他说,真正接触乐老师是在五七干校期间。“乐老师是劳动能手,干活很卖力,包括扔砖头、搭草棚,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与乐唐夫人的深情,更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洪子澄回忆说:“1988年,北戴河有个夏令营,乐老师和唐老师也去了。有一次聊天的时候,乐老师说她和唐老师结婚纪念日要去一家西餐厅吃饭,那次也不例外。在北戴河的时候,她去秦皇岛庆祝结婚纪念日。当时很感动,这辈子好像都没有这么深情过。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卢编辑过程编辑刘伟丽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