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弹什么完整钢琴曲显得厉害(钢琴学到什么程度可以随便弹曲子)

艺考动态2022-12-19 14:09:58艺考之家

经常听到有人讨论哪首钢琴曲最难,比如李斯特的《鬼火》或者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或者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等。最近,我被一位钢琴家朋友邀请写一部新作。创作过程中突然想到这个有趣的话题,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我认为“难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01.视奏和记忆音乐的困难。这种类型一般来源于现代派作品,或者一些织体复杂的浪漫主义音乐。往往是还没弹完乐谱,一眼就蒙了,不知道怎么做。的确,这类作品的视谱难度会给练习和记忆带来很大的障碍。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掌握规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布雷茨、芬尼豪等先锋派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一定会提高你的视奏能力。

Brez 《第二钢琴奏鸣曲》片段

初学者弹什么完整钢琴曲显得厉害(钢琴学到什么程度可以随便弹曲子)

02.跨度大容易出错。这类视奏基本不难,难的是弹琶音、大跳或跨度大的和弦。即使你弹得很好,你也会经常出错。比如舒曼第二乐章结尾的《幻想曲》大跳,李斯特的《钟》,肖邦的第一练习曲,几乎没有人能在现场音乐会上完全避免触错音。

肖邦《练习曲》第一号片段

舒曼《幻想曲》第二乐章末段

03.对体力和耐力的要求非常高。这种类型可能包含以上两种的困难,也可能相对简单,但一般来说不小。即使技法类型单一,演奏起来相对容易,但持续两分钟以上的八度、和弦、音阶或琶音,也会在几分钟内耗尽你的体力。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以及很多专门用于技术训练的练习曲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作品中著名的八度音阶片段

普罗科菲耶夫《第七钢琴奏鸣曲》片段

记得我在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一个师兄在手腕上绑沙袋练习八度和和弦为提高耐力;在琴房里,有很多“弹琴”比弹得快的同学。现在想想,耐力确实很重要,但也要注意练习方法。

04.还有一类指法有难度的作品,从谱的视觉和音响效果来看并没有那么震撼,甚至有点平淡无奇。但是在练习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发现比前三种更难克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肖邦第二、第十八练习曲,李斯特的《南瓜灯》,都是比听起来难演奏得多的作品。没有科学实践,这些“反人类”的指法甚至会伤到你的手,绝非危言耸听。钢琴家哈梅林甚至将肖邦的三首A小调练习曲(第2/16/23号)合二为一,重新创作出“三位一体”的练习曲,难以用语言描述。听完之后,他只能感叹人类在钢琴上不断突破手的极限。前四种一般被认为是“难”。

05.节奏很难。似乎视奏没有第一种难,也没有第二种容易读错。而且指法相对于第四种来说是“流畅”的,但是节奏异常会把人折磨到精神崩溃。匈牙利作曲家里盖蒂的许多练习曲,比如第一首。左右手调性不同,从第一行最后一拍(见下图)一直到整首歌结束,节奏的重音都错位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体验一下。

里盖蒂练习曲第一片段

现代音乐中有很多节奏极其困难的钢琴作品,里盖蒂只是冰山一角。比如我以前的一个学生,把自己复杂的室内乐巧妙的改编成了一个钢琴作曲比赛,找了几个钢琴家来录音。看了乐谱,他以“太难接”为由拒绝了。我没办法,只好用Midi做了一个“比人类钢琴家弹的还要准”的音频,最后获奖了。此外,很多爵士钢琴曲的节奏对于从小就习惯演奏贝多芬、莫扎特等古典作品的演奏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演奏协奏曲时如何与乐队配合,对于没有经验的演奏者来说也是一个问题。

06.连音和踏板的使用是许多钢琴学习者忽略的一种类型。演奏大跨度声部时,要做到无缝连奏,在不破坏旋律连续性的同时,保持层次感和逻辑性。比如巴赫和很多作曲家的赋格曲,或者有些作品需要一只手兼顾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难度很大。当然,如果我们的手不够,我们也可以使用踏板。如何踏板和保持声音的干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涉及到对不同时期和声风格的把握和理解。这种“难度”,我觉得比前几个都高。

7.音色控制比较难。这里所说的音色控制,主要是指在弱奏或强弱交替时,需要定义明确。这部分和前面的差不多,需要很强的手指控制能力,也需要对调和色有一定的敏感度。以我的钢琴独奏《弹拨盛宴》为例。这首获得匈牙利巴托克国际作曲大赛提名的作品,展现了中国弹拨乐器合奏在钢琴上的效果,对音色控制要求极高。乐曲开头的泛音(下图菱形音符)和真实音符的组合交替演奏,在演奏过程中很难保持力度均匀或“不弹出泛音”。尤其是从下图最后一行的第三小节开始,在每分钟152拍的速度下,只需要左手弹奏实音-泛音-十六分音符实音交替共四个声部,力度不一,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技术挑战。*钢琴泛音演奏:按下一个键不发出声音,然后通过弹奏指定的键得到泛音。

钢琴作品《弹拨盛宴》,第一页,这首曲子创作于2013年,之后经历了两次修改。

以上七类难度可以任意组合,甚至全部集中在一个难度作品中。

08.与前七类相比,对音乐深度和风格的把握是一个综合性的“难点”,它可能包含前七类中的任何一个或组合,涉及比手指技巧更深层次的因素。比如说,据说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很难理解。难度在哪里?我觉得这需要演奏者有全面的背景,包括纯粹的演奏技巧、风格和结构;以及“作曲家思维”(乐器演奏中要求的“作曲家思维”)等。当然,不同的钢琴家对难度的类型有不同的看法,这是由他/她的生理条件和性格决定的。比如,手小的钢琴家一定很难演奏跨度大或者体力大的作品,也许他/她这辈子都不会演奏普罗科菲耶夫;技巧出众的钢琴家可能会演奏更多能获得“好票房和流量”的作品,可能会舍不得多花时间去研究一些更“学术”的作品。#学琴# #琴童# #钢琴# #音乐艺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