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捡垃圾(研究生捡垃圾两年赚一千万)

艺考动态2022-12-20 19:48:14艺考之家

小时候家里是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如果我们不努力学习,长大后我们就会去捡垃圾。

中科大天才学者王建超也是受父母教育。每当想起这句话,王建超都会忍不住笑出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考上了很多同学梦寐以求的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他的专业也是热门的计算机专业,这让他很有就业能力。

按照普通人的人生轨迹,今天的他应该是大企业里的顶尖技术人才或者高管,但谁也没想到,现在的他却在成都从事着与“捡垃圾”相关的职业,这与他父母的教育理念完全相反。

成都捡垃圾(研究生捡垃圾两年赚一千万)

当时读完研究生的王建超去了微软工作,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但谁也没想到,他会突然选择辞职,放弃百万年薪,毅然去成都“捡垃圾”创业。

有人笑他行事冲动,有人笑他愚蠢,有人笑他无知。

对于别人的不理解,王建超表示自己一点都不在乎。他把别人的嘲笑变成了动力,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两年赚了1000万,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让大家的嘲笑戛然而止。

那王建超为什么放弃高薪职业,选择在成都“捡垃圾”呢?他是如何靠“捡垃圾”致富的?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商机?

放弃百万年薪去成都“捡垃圾”的王建超,从小就是父母的骄傲。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他努力学习。在校的几年里,他的学习成绩从未退步,并于1998年考入了中国科大计算机系。

1998年本科录取率没有现在高。当时考上大学的孩子都是尖子生,更何况王建超考上了中科大这样的名校。

上了名校的王建超并没有自满,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风,在学校里严格约束自己。他从010到31041成为我们学校的研究生,2005年研究生毕业。

毕业后,王建超通过了微软的面试,正式加入微软,成为了微软的一名软件工程师。

能力、肯吃苦、聪明,这三个条件在王建超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也让王建超的工资以“坐火箭”的速度飙升。很快,他的收入就达到了年薪百万的水平。

看了王建超在微软的经历,可能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辞去这么好的工作。

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王建超作品中的一件小事。2010年,王建超前往美国微软公司总部深造。

这是王建超第一次去美国。下了飞机,他走在美国的大街上。他发现美国的城市道路出奇的干净,和北京的环境完全不一样。

王建超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每天都会路过一个垃圾场,那里堆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当风很大的时候,他可以看到纸和塑料袋到处乱飞。

正是这种反差,让王建超觉得美国的城市道路很干净,也让他很疑惑:美国的街道怎么会变得这么干净?

带着这样的疑问,王建超去了美国微软公司总部学习。

第一天学习结束后,王建超被一个美国同事带到了微软食堂。饭后,王建超拿着餐盘去倒垃圾。

他一到垃圾桶,就愣住了。他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垃圾桶。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有四个垃圾桶,每个垃圾桶上都贴着一个提示,你应该把吃剩的米饭分类放入垃圾桶。

就在王建超发呆的时候,他的同事走了过来:“忘了告诉你,我们这里要进行垃圾分类。塑料瓶和剩菜不能放在一起。扔塑料瓶的时候记得把水倒掉……”

同事向他介绍不同垃圾桶的回收功能,然后指着垃圾桶

就这样,同事们教会了王建超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王建超从这样一件小事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原来这里的干净是有原因的。这里的每个人都在分类垃圾,垃圾分类让每个人都成为城市环境的维护者和保护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回收率会大大提高提高,从而减少垃圾场的面积,保护环境。

找到答案的王建超又一次想起了北京上下班路上的垃圾场。他就纳闷了,既然国外能垃圾分类,为什么中国不能?

想着,想着,王建超的脑子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国内做垃圾分类的人不多,那就让他做吧!

之后,王建超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和朋友。

无一例外,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不支持他这么做。

在家人和朋友眼里,王建超是中科大的研究生。毕业后,他去了微软工作,年薪百万美元。他有这样一份高薪且稳定的工作。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况且,创业往往伴随着风险。如果王建超创业失败,他这些年赚的钱就全白费了。

显然,家人和朋友都希望王建超“求稳”,不要做出“冒险”的举动。

王建超和家人朋友都理解这种想法,但他不打算照着做。

他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一次,即使知道有失败的可能,也要努力去做。

告诉妻子,虽然家人的劝说很有道理,但他还是不能放弃。他以后要靠“捡垃圾”谋生。当他的妻子看到他已经下定决心,她根本不会阻止他。她反而半开玩笑地告诉他,只要不和他一起“捡垃圾”就行。

得到妻子的同意,王建超的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就这样,2011年,他放弃了百万年薪,辞去了微软的工作,来到成都创业。

靠“捡垃圾”致富为了创业成功,王建超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研。通过调查,他发现成都每天产生数千吨垃圾。

大部分垃圾会找个地方挖个坑埋了,或者放在大火炉里烧。

这样虽然省事,但会对人造成健康风险。和那些被埋的垃圾一样,会有很多果皮和剩菜。这些东西会产生发酵水,会流入土壤或者地下水,也就是说这些污染物很有可能重新进入人体。

如果焚烧的垃圾中含有重金属,就会产生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流入空气后,仍然会被人体吸入,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健康风险。

要想消除这样的隐患,就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垃圾分类可以把可以发酵的东西拿出来变成肥料,纸板和塑料瓶可以生产回收。这样,需要处理的垃圾就会少很多。

然而,人们很难像在国外那样自愿进行垃圾分类。

国外能达到那个水平,主要是因为他们早就普及了垃圾分类。当你去他们那里,你会看到人们早就习惯了垃圾分类,他们不会乱扔垃圾。除此之外,他们会用不同的车把垃圾分开收集。最后,垃圾会进入工厂进行分类,蔬菜和剩菜会与土壤混合,发酵成有机肥。

虽然垃圾分类在国内已经推行,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你仔细看看街上的垃圾桶,你会发现人们并不按照垃圾桶上的标志扔垃圾。

根据这一调查结果,王建超认为,成都市要推行垃圾分类,需要设置垃圾分类激励机制,让成都市民把垃圾分类当游戏来玩,让居民对垃圾分类充满热情。

为此,王建超和公司制作团队打造了一款垃圾回收实名登记系统APP。回收垃圾的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王建超会在小区内放置回收箱,小区内的家庭用户可以将不需要的垃圾扔进回收箱。为了保证有效扔,垃圾只要扔进垃圾桶就不会拿出来。

其次,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条形码,在扔垃圾的时候,需要把条形码贴在袋子上,这样才能识别是谁扔的垃圾。

在识别出用户扔的垃圾后,平台会给用户一个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或者话费。

最后,王建超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周六上午都会去小区的回收站收垃圾。这个时候,小区的很多居民就会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抱着一些放不进垃圾桶的大垃圾,交给工作人员。

垃圾将由公司的绿色小汽车运到工厂。之后,工人们会把垃圾分成30多类,然后卖给下游的造纸厂、塑料回收厂等。

以上是王建超搭建的可回收垃圾清除系统。当然,王建超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很多磨难。

最开始,王建超头疼的是“普及率”。他们的回收垃圾APP是应用商城上的一个新软件,要人们独立下载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推广这款软件,王建超和他的团队跑遍了成都各大小区,通过“推来推去”的方式让居民下载这款软件,与小区物业方洽谈合作,在电梯里张贴广告,在小区免费投放垃圾桶,让这款软件拥有了大量的用户。

只要有人下载软件,就会尝试垃圾分类,看看垃圾分类得来的积分能不能换点什么。

当一个人用来自垃圾分类的积分换取某样东西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地分享给自己的朋友或家人,无形中软件得到了推广,使得使用软件的忠实用户越来越多。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王建超回收的垃圾越来越多。在这堆垃圾中,他们经常收到错误的垃圾。

对于那些垃圾分类不正确的家庭,发现后会电话或短信提示。

比如人们经常把纸尿裤当湿垃圾扔,其实纸尿裤是干垃圾。

王建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教会成都市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他们一起建设一个清洁的城市。

这些年来,他服务了成都460多个社区。其中,16万户登记了他们的绿色地球。他从焚化炉和垃圾填埋场挽救了数亿吨垃圾,并将其转化为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实现了“双赢”,成功致富。

创业那些年,给王建超印象最深的忠实用户是成都某小区的保安。

这个保安不仅会把自己家里的垃圾分类,还会翻垃圾桶,把一些居民家扔出去的东西不分类收集起来,把自己的条形码放进垃圾桶,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加分,换取更多的生活用品。

因为交换的生活用品太多用不完,保安经常把交换的生活用品送给亲戚朋友。

从这个安全案例可以看出,王建超打造的这个APP的用户粘性是相当高的。当小区里的居民知道这个软件可以通过垃圾分类来获得奖品的积分时,他们都把垃圾分类当成了游戏来玩。所以他们在分类垃圾的时候是自愿的,是快乐的。

王建超曾在节目中说过一句话:“大多数人做一点,世界就会改变。”

如何让居民愿意接受和分类垃圾?王建超成功攻克了这个难题。

相比硬性要求,这种玩法显然更受欢迎。中国在垃圾分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建超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