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题对教师和学生有何警示?

艺考动态2022-12-20 21:43:14艺考之家

1.注意“时间”和“尺度”,如2022年全国B卷7-8题,给出两个:1958年7月和1996年8月的时间,相隔近40年,在黄河中下游分界点附近。很明显,1996年的水位比1958年高,因为河床淤积水位上升。但就1958年的洪水过程而言,其特点是先“蚀”,或者说先蚀后积。附:(B卷7-8题,2022)图2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和1996年8月两次洪水的水位与流量关系。阅读图2并完成问题7-8。

图27。1958年7月洪水期间,图中O、P处水位变化趋势高于A处,B、O处水位较快,B、O处水位较慢,C、P处水位较高,D、P处水位较慢,D、P处水位较快。8.图表数据显示,1996年8月高于1958年7月。a、洪水的含沙量较高。b、洪峰水位较低。c,河床比较高。d、洪峰流量较高。如果做题的时候有些问题比较混乱,那就要静下心来再读一遍材料,仔细分析是否有遗漏信息或者“没用”的信息。一般来说,没用的信息往往是解决你想不通的问题的关键。比如2022年,很多同学轻松做完了中国B卷的9-11题,但是第11题经常混淆。这时候只需要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前两题用到了150m和500m处的风向和风力,而1000m处的风向和风力却没有用到3354这个无用的信息,这是解决第11题的关键。附:(2022年B卷9-11题)中国某沿海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3用时间表示城市不同高度的风力变化。相应完成9 ~ 11题。

图39。当天,在观测现场放飞了一个氦气球,观测到它在不到1公里的高度向北漂移,然后逐渐转向西南。气球的释放时间可能在A.1,B.7,C.13,D.19,10。根据图,陆地大致位于海洋中。东北方向东南方向西南方向西北方向。当天城市所处的气压场特征是:a .北高南低,梯度大b .北高南低,梯度大。定义“那里”,必须考虑“那里”的地理位置和典型地域特征。大尺度地区常被测试“共性”和“典型特征”,小尺度地区常被测试“非地带性”。无地带性测试往往从地理第一定律开始(请点击这里了解什么是地理第一定律)。这是基本思路,也是解决问题的法宝。注:以下三点为钱大伟先生原创,转载注明出处。四。关注以下新高考必备的23条特别声明:以下内容来自济宁教科院、关恩友、钱大伟、李德忠,由讲师、讲道理编辑整理整合。请注明出处。地理考试前要自信!说真的!诺姆!一丝不苟!心态平和要经受考验:积极准备,坦然面对!我也难,我不怕困难;我换人,我不在乎!1.今年的地理高考一定要有社会热点(新闻)和传统文化背景,一定要有你没见过的概念。不要慌,新瓶装旧酒永远不会变。考的原理还是你学的原理,考的能力还是你的理解能力。保持心态稳定,不要被看似陌生的背景材料吓到。2.开口的心理状态不太稳定。如果你看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不要紧张。可能这确实是全卷最难的题。不要崩溃心态!3.如果碰到选择题,看一遍没头绪,看第二遍就没感觉了。即使你不懂题目,你也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花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了。这时候你可以排除一两个选项后,果断不再去想,先做后者。这个禅修的题目是为了上清华北大。因为面对这种问题,不管你是瞎想还是去做,结果可能都差不多。4.选择题是成群出现的。如果这个群里没有线索,那就看看这个群里的其他话题,也许有些关联。综合题也是如此。一个大问题中的几个问题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如果没有答案,那就看看前后的问题有没有启发。同组问题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相互关系、启发和条件。不要忽略这个设置。5.审题很重要。复习材料,逐字阅读。话约时间,空间,新概念都是关键词。对于材料中的地图,不仅要看图片,还要看图片的名称和图例,尤其是那些不太常见的图例(盐湖、沼泽、特殊等值线、某种矿物等。).图形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具体含义,注意单位和数值,读曲线注意最大值和最小值。统计题目,注意“量”和“率”的区别。6.比较选项是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秘诀之一。单凭最初的感觉,或者仅凭知识和记忆选择的选项,往往是命题人“挖的坑”;比较其他选项,看哪一个与题干的问题方向匹配更紧密,哪一个与图形信息联系更紧密(但联系不会太直接,要根据信息和知识或常识进行相应的推理和分析)。7.注意检查的空间尺度。大范围的领域侧重于普遍规律,一般题目比较简单,不要研究细节;小范围的区域侧重于特殊情况,可能需要钻一点。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这个时间形成或出现,这里的特殊性是什么o

2022高考地理题对教师和学生有何警示?

描述比较简单,如地形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等。所以要注意全面准确。分析原因往往是重头戏,所以要有前因后果,有因果,从材料中提炼出的精华和自己的结论,一条一条写出来。注意用词”.不止……”在差异问题的答案中。评价题也很常见。注意尽量把所有的问题都写出来。正面评价、负面评价、自然角度、社会经济角度、生态角度、灾害角度等。应该是全面的。也要综合采取措施,包括教育、管理、技术、生态等等。9.你需要注意分析农业和工业的区位条件。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太容易走套路了。这几年喜欢请大家分析一下区位条件的变化。如果你得到了测试,注意你的答案的变化。比如,传统的毛皮、肉类生产的畜牧区为什么被鸡蛋、牛奶、花卉、蔬菜等农产品所取代,区位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你要回答一下冷藏保鲜技术的问题提高;运输网络的改善和运输方式的多样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市场需求的类型发生了变化。这里的“提高”、“完善”、“多元化”、“发展”、“增加”、“变化”这些词只是反映了变化。如果没有这样的话,分数会很低。10.回答综合题,一定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揣摩命题意图,尝试构建答案的思路和角度,然后精心整合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很多问题需要“拆分”思维,比如把“航运角度”拆分成“水路”(运输线)和“港口”(运输点)分别思考和回答;将泥石流形成分为固体物质来源和水动力(水动力可进一步分为水流的来源和速度);把“输沙总量”分成“含沙量”和“径流量”想一想.11.对综合题中的不确定点阐述模糊;必须精确地击中确定的点。比如我们分析一个地方农业的区位条件,如果气候类型不确定,就不写,只写气候特征。比如你在答案里写“自然条件好”,这样的描述肯定是不分的。太笼统,纯粹扯淡。12.在回答综合题的时候,几乎等同于在同一个重点中给出了所有的关键信息。不要在一个方面重复很多单词,阅卷时永远只看每个重点中的关键词。但也要注意,为了最大化得分概率,分析角度要尽可能全面。比如新疆棉花种植有利的光照条件是:一是纬度高,夏季日长时间;二是降水少,晴天多;因果链要尽可能完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规则告诉我们,有的强调要有因果关系的陈述,有的可以回答其中一个因果链,但是你刚才写的那个不一定和评分规则的陈述一致。13.整理一下综合题的答案,分点描述。以这种格式回答:“……”这里有一个,写个分号,换行或者留个空格再回答下一个。14.把你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写在最前面,给阅卷老师一种你似乎很了解的错觉。15.不要出错,太低级了,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容易出错的地理术语。冲积扇、太阳辐射、冰雪融水、畜牧业、蓄水、水汽、地堑、过度放牧、过渡带、二氧化碳、煤、地形、类型.16.如果综合题6分,至少写4分,如果综合题8分,至少写5分。17.尽量写得工整干净,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是你是个学霸。因为阅卷老师默认写得好的同学也不会学

给出的材料和你的日常认知有冲突,比如新加坡明明是热带雨林,却问为什么水资源短缺;平日里我们学到的是河口附近的泥沙淤积是河流带来的,而高考给你的材料是一条河流的泥沙量是由潮汐决定的;我们平日做的题是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但是高考给你的图是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我们平时学的河流峡谷地貌是河流侵蚀形成的,但是到了高考的时候,答案变成了地壳上升。我们认为森林里的土壤成熟度高,磷含量应该更高,但从材料中推导出的答案是高海拔的草甸最高,因为根本就没有更多的。所以今年的高考题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一定要根据材料推导出答案。只有在从材料中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才调动旧知识。5.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人地协调概念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概念,是指人们对人与地理环境形成和谐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通过树立人地和谐的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根据人地矛盾的实际事例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二。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学生可以从多维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认识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而全面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三。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的基本认知方法,是指人们对人地关系区域系统的特征和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所具备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使学生形成从区域角度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和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和区域比较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从而形成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理念。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地理野外调查、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行动能力和素质。学生具备地理实践能力,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和激情,从地理的角度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材料:培养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1.课前教学设计意识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培养地理核心素养,首先,地理教师要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的领导者,是促进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主力军,是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者。这种课前设计对整个地理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整个课堂的训练方向和重点。因此,在课前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有培养学生核心地理素养的意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有的放矢,顶礼膜拜

2.课堂训练方法与学科教学内容和逻辑的结合。核心素养包括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等。课本上的地理知识点各有侧重,一个地理知识点往往无法兼顾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知识本身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各类地图时,主要侧重培养学生认识地图、绘制地图和使用地图的地图技能。在设计和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三要素来区分不同类型的地图,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等高线图,并通过对地图的分析,正确使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此外,地理学科知识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载体。在利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时,也需要符合学科的逻辑,使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相应的学科逻辑相结合,有效培养所需的地理核心素养。3.课后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既然地理教学的大方向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那么教学评价就应该着眼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以前的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或者三维目标。在设计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记忆,更要注重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过程中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以及学生的应对能力。比如,在设计“大气的运动——热循环”这一章内容的评价尺度时,不要简单地设计“请画出热循环模式图”,而要设计“请根据热循环模式图,画出昼夜陆海之间的热循环模式图”,从而完成知识的传递。衡量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的核心素养。由于地理核心素养是隐性的,很难对其进行评价,因此有必要建立地理核心素养的可量化评价体系,开发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测量工具。只有建立相应的评价和测量工具,才能准确把握培训动态,并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相应的策略。微信官方账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声明、观点保持中立。推送的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已发表的文章、图片、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部分转载作品和图片被作者标注错误或涉及侵权,请提醒原作者并联系边肖删除。出处合理,略有修改,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