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灵活现的文化人群像——王蒙对话舒晋瑜

艺考动态2022-12-23 08:18:19艺考之家

【新书采访】

活灵活现的文化人群像——王蒙对话舒晋瑜

作者:舒金玉

舒金玉写的《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这本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她写了二十九个作者、作家、翻译家的经历、故事、人生经历、性格气质,“上线”。她讲了一批文人的风采,透露了很多知道名字却不太了解的有影响力的作家的珍贵信息,对我的很多老朋友的妙语和轶事画龙点睛。

比如吴小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就从定居美国的夏志清教授等学者那里知道了他的名字和知名度。这次看了舒俊的文字,才明白他是有情的。译者曹颖的名字是众所周知的。他的译文《被开垦的处女地》的第二部分说,贫苦农民拉兹米蒂罗夫为了个人利益释放情妇后,下面这句话是:“谁知道呢?”一句最常见的疑问句让我抓狂。这一次,我居然从舒文忠那里得到了这么多关于曹颖的信息。谢谢你于今!

更妙的是,我在找地下党的时候,看了时代出版社的刊物,据说当时是以“苏(连)商”的个人名义在上海经营的。问了一系列老出版商,都没人知道。最后,我在曹颖找到了于今写的《时代》的足迹。

从《说吧,从头说起——舒晋瑜文学访谈录》 《以笔为旗:与军旅作家对话》到《深度对话茅奖作家》 《深度对话鲁奖作家》《舒金玉文学访谈录》在文学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她的勤奋、敏感、对文学的热爱、独特的感悟和亲切朴实的采访风格越来越被文学界所认可。作为一名思想独立的记者,舒金玉在《风骨》中实现了自我突破,更多地超越了采访对象肤浅的生活故事,挖掘了精神世界的魅力。他将一批年的文化人物记录在一系列读者的脑海中。这种视觉和心灵上的突破带给读者的不亚于一场文化盛宴。

我想和作者聊一聊,就像她过去和我聊过很多次一样。

055-79000舒金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王蒙:你写了那么多作家,有些很有深度,有些不为人知。你认为作家愿意诚实坦率地谈论自己吗?没有说吃“鸡蛋”就够了。何必纠结“鸡”呢?

舒金玉:谢谢你,王先生。每次和你聊天,我都很享受,也很开心的学习。面对面的采访,大部分作家都愿意真诚地谈自己,常常是访问意外的惊喜,谈意外的收获;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脉络……写作的初衷是为了善待他人,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光明和温暖。我首先是读者,然后才是记者。面试前,我尽可能通读作家作品,了解别人是怎么写的;写作的目标:写新的或深刻的。每当读到让我拍手称快的好作品,我总是很好奇,忍不住想去探究作品背后的秘密。吃“蛋”,想知道下“蛋”的“鸡”,这是人之常情。什么样的“鸡”,往往下什么样的“蛋”。王老师,你怎么看?

王蒙:是的。当我们赞美一个国家或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学贡献时,我们并不只是看书籍或目录,尽管目录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最重要的。我想说,还要注意作者阵容。阵容是人,人生的大书,时代,天才,语境,智慧,良心,使命,魅力,人品。它是人类书籍的源泉,是人文学科的生产力。

那么,为什么要取名“谷峰”呢?给优雅、风景、风韵起名字不是更容易吗?骨头是一种硬核吗?如果要强调和谐呢?

虞书:你会寻找你所缺少的。我觉得,无论是做人还是写文章,都需要坚强的性格。虽然人物经历的作品在领域、性格上有所不同,但都有着清正廉洁的品格。比如,钱谷融主张“读书的原则要和做人的原则一致”,“首先,你要真诚.说出你的真相”。吴小如不会说任何违背良心的话,也不会做任何让他后悔的事。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也就是你们所说的“硬核”,这让他们保持了一种值得尊敬和骄傲的性格。周有光的善解人意,许渊冲的坚韧,曹颖的良心,吴小如的耿介.他们是中国知识界的精英,是20世纪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某种意义上是人文精神的一个缩影。我想用文字记录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从而展示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他们应该是风姿绰约的,但尽管风光无限,我还是觉得用“风格的性格”来概括书中的人物最合适不过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他们的“节操”自有其美,而美是共通的,美是和谐的。

王蒙:好!在我心目中,人品是一种纯粹,一种尊严,一种真诚,一种光明,一种无为。更简单的说,节操的前提是洁身自好,热衷于贪婪和利己的人与节操绝缘。马识途的长辈对联:“人无太瘦不媚骨,有诗有书之家不穷”,这是人品;左的对联,他写的“能磨天者为真英雄,不妒者为庸才”,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而你说的“各有各的美和美”比古人说的提高又高了一个台阶,又有些新时代的特征。和美美一起,这里一直有一种豁达接纳的态度,一种非排他非零和的模式,还有见贤思齐的意思,没见贤就自省(注意,没见贤不是贬义,是机会)。

但是,我还是要问,这么多著名作家,性格迥异,风格迥异。你们都认同宽容吗?

舒金玉:记者需要包容,需要向别人学习。我的写作是建立在真诚和善良的基础上的,我相信“最真诚的慷慨是欣赏”。我总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共鸣和闪光点。

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理解为这些著名艺术家和人士对我的包容。在面试中,我的知识有限,所有的问题可能都不太合适,但幸运的是,他们都能接受我。和聪明人交流是很快乐的。骨头都有共同的一面,那就是传染性。面试就像给自己充电,补充精神钙。我也想写出我的风格,与读者分享这种感受。

王蒙:你的话很好听。我明白你工作的秘密。所以,性格就是性格?核心价值观强调我们的共性,对吧?如何将个性与人的本性和正直结合起来?

舒金玉:是的,“品德”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它与国家的历史和特殊环境密切相关。他们以精神的方式参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其核心价值强调民族与时代的共同性。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本身就是人的本性的体现,是一种自然的融合。人格是美丽的浪花,人的性格是汪洋大海,人格融入人的性格才会枯竭。

王蒙:单凭性格可能不足以造就风骨。顾铭的个性非常有趣和博学,但不幸的是他不能接受你的采访。如果他还活着,你愿意采访他吗?我想我可以采访他,把他的故事写在《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他有着铮铮铁骨的性格,也有着善于戏谑却不戏谑的性格。很难说像越王勾践,夸父追日的故事,《风骨》年的一些记载,是混乱的,是竞争的。中国文化似乎需要更多的范畴和定义来分析和模仿知识精英的美德。你的书也给了我一个启示。知识精英的品德往往表现为一种奉献精神,一种敬业精神,能雕龙,能雕虫,能雕大,能雕鄙,能雕巧。你说什么?对文学的追求,对文人的推崇和个人性格有什么关系?

舒金玉:我特别喜欢辜鸿铭。他精通中西文化,能说会道,妙语连珠。他总结了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个特点,即深沉、博大、朴素和“不可言传、温文尔雅”。太神奇了!我钦佩他的个性和良好的举止。如果我能采访到他,那将是一场多么有趣而激烈的思想风暴。

虽然我们对文学有着执着的追求和对文学的尊重,但面试角度:仰视不好,俯视不好,只有平视平等对话,不卑不亢,朴实真实,才是最合适的。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你那种谦让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性格”。

王蒙:其实我要说的是,每个人在艺术上对自身人文、外文翻译的崇高追求,不会只是发行量、票房、点击、炒作、抄袭、冒名顶替、逃税。真正追求自己业务的高质量,对于老知识分子来说太重要了。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更需要强调的是。

舒金玉:你总结的很好,这就是写作的意义。翻译家曹颖在20年间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所有的小说时间。有人说陀翁是19世纪世界的良心,而曹颖持有这样的良心。她一生只追求一件事,就是做一个正直的人,认真做事。那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人格,值得今天的人去尊重和学习。

王蒙:今天的文人和20世纪的文人有什么明显的区别吗?

舒金玉:20世纪的学者似乎更有气节。现在的文人,物质生活不如以前提高;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和挑战。但是名人的内在风格应该是一致的。认识他们,看他们的书,通过对比就能分辨出来。比如宗璞“希望艺术创作真的能像艺术品一样”,比如严家炎的“侠义精神”,屠岸“虽然写了一辈子诗,但还是觉得自己配不上诗人的称号”。

王蒙:你有没有遇到过城市深处不谈私生活的作家学者,或者30公里外拒绝媒体的学者作家?

舒金玉:我前几天刚刚给一个著名的翻译打电话,她告诉我她不会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之前有,不止30公里,还有100公里。对于不得不面试的,只能等机会,再找机会。精明,害怕或警惕媒体…各种各样的被采访者。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多一些理解和尊重,这样双方都会觉得舒服。

王蒙:是的,学者和作家都有他们的专长,强势的性格和一些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宣传或自我保护的习惯。你的工作有顺利的一面,也有坎坷的一面。你做得很好。祝你好起来。

舒金玉:谢谢你,王老师。你总是鼓励我。工作中确实有很多磕磕绊绊,这也很正常。我很知足,也很感恩,因为《史记》是这么好的平台,有作家和同事的支持,否则很难施展我的理想和抱负。

王蒙:有一些我很了解,也有很多交往的朋友,比如宗璞,但是你写她撒谎游说——“我最想做的事就是环游世界。可现在我只能躺着游泳了!”她为什么要写小说、散文、童话?(曾经有人问她为什么写小说。她说,不要写对不起凝固在身边的历史;为什么要写散文?不要为胸中的感情写对不起;为什么要写童话?不,对不起我脑海里的梦;你为什么写诗,不写那些我不好意思在耳边唱的音符)让我高兴得跳起来欢呼,我忍不住笑了。宗璞不是一般人,她说的“蚂蚁写书”应该被列入中国经典。

有你写的翻译。那才是真正的翻译。一个文学强国的文学生命、文学资质、文学内涵、文学阵容,除了创作,必然包括翻译。想想当年的阵容。如龙是契诃夫,利尼是屠格涅夫,傅雷是巴尔扎克和其他法国作家,曹靖华是俄罗斯和苏联文学。太神奇了。你今天在家吗?从你开始,呼唤翻译者的关注和期待。

舒金玉:优秀的作家和翻译家都差不多。他们一生致力于创作或翻译。草宝宝要求译者对作品中的人物有同理心;许渊冲一生追求诗歌翻译,希望译文中有无色的画,无声的乐。这些翻译家,他们的透明、豁达、谦逊、包容、潜移默化,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受益匪浅。希望读者能喜欢《刺客列传》这本书。谢谢王先生推荐《中华读书报》。

(王蒙是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舒金玉是中国读书报记者,作者《风骨》)

055-79000(2022年9月15日第11版)

来源:光明网-《风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