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校考没过怎么办(艺术生联考没过怎么办)

艺考动态2022-12-24 08:34:56艺考之家

文|张毅

烟雾再次升起。新学年如期而至,高校里弥漫着浓厚的“考研”氛围。

不同的是,今年的考研人群更焦虑,因为“考研收缩”已经和热搜挂钩了。

艺术生校考没过怎么办(艺术生联考没过怎么办)

但是,眼前的核心问题并不是“考研收缩”。全国范围内,硕士招生总量没有减少,但不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不扩招也是有好处的,因为比扩招更能保证含金量。

但是我们还是要知道几个趋势:第一,为了保证一些好大学的质量,硕士招生的数量有所减少。其次,新学科、新专业招生的硕士人数明显增加,而传统学科、传统专业招生的硕士人数明显减少。第三,各大学特别是好大学免试招生人数明显增加,对010到31045的学生来说是事实上的减少。第四,学术型硕士长期萎缩,对应的是专业型硕士的扩张。

这是总的情况。对于艺术生来说,还是有考研特殊性。

第一个问题是,“可能吗?”

众所周知,2022年艺术类考研最低控制线比2021年激增15分,达到361分(总分500),在所有学科中排名第二。这意味着笔试成绩在高考末尾的艺术生要把笔试成绩提高到考研的头上,意味着高考只拿到总分50%左右的艺术生要把分数比提高到考研的72.23354,其中英语政治很难拿到60%。那么作为当事人,我们就要权衡自己是否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实现笔试成绩的大跨越。

当然还有其他的门道。请参考作者年初的随笔《分数线暴涨15分,音乐专业还要不要考研》,在此不再赘述。

其次,问“适合吗?”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就艺术家(不是艺术家)而言,学位和才华不仅没有因果关系,也没有很强的相关性。“艺术源于生活”。如果你的目标是艺术创作,考研可能不适合你。如果你想考,那么学位还是加分项,如果你想冲浪,学位不一定是硬通货。总之,考研选拔方式单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考研。读更高的学位并不会对成为更好的车手有更大的帮助,运动员博士毕业时已经过了运动的黄金时代。如果你有兴趣从事艺术研究,那么考研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以后会拿到博士学位)。如果以后要面向市场应用,那么考研就没必要了。比如演员行业整体不一定要有高学历,尤其是杂技演员不一定要追求高学历。高校导师是否有高素质的能力和资源培养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很难说。比如音乐系专业硕士申请是否突出?不一定,很多都是在磨砺自己的屠龙技能,与当前和未来社会的真实需求相差甚远。

最后,来衡量一下,“值不值?”

在决定重大问题之前,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这很简单:利大于弊,值得做;收益等于成本,无所谓;收益小于成本,没必要做。

但要真正分析判断,并不简单。人们谈论很多好处,但很少谈论成本。任何行为都是有成本的,目前并没有表现为金钱、物质等显性成本,而是表现为时间、机会、心理等隐性成本。目前考研学生一般要5年后才能毕业(极端情况下永远不录取)。然而,美好的青春能有几个5年?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拿到了一个学位,但是我们会失去其他丰富的机会(所以比尔盖茨会辍学成为微软)。而我们考研大多是为了“更好的机会”而跑,但是学位会带来更好的机会吗?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个人的答案并不都是“是”。相同的是,大家的学历含金量在5年后必然会比现在有明显下降。如果你拿今天的情况,甚至身边老师的情况来预测未来的机会,你必然会失望。我的同学本科一般毕业后都进了高校,但是现在这些高校却把很多博士拒之门外,学历贬值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如果我没上大学,我就可以安心当服务员了。”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大概也适用于未来的研究生。拿到高学历之后就不能选择工作了。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即使你认为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也可能会被亲朋好友的眼光和流言蜚语弄得很尴尬。在翻译的《他们说,文科生过多导致世界动荡》篇文章中,“一位学者”,一位抄报刊的中国人民大学官员,说得更夸张:“高学历的文科已经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为他们没有令人向往的工作,但是他们有才华,有人脉,组织时间运动,可以明确地传播激进的思想……”当然,一位学者和我们对此并不认同。因成功预测美国社会危机而成名的彼得图尔钦(Peter Turchin)在十多年前提出了基于结构性人口模型的“精英过剩”理论,世界不再无条件认可高等教育。

“要不要考研”不仅是大学生的大问题,也是我们教育的大问题。目前“大学高四,考研高考”现象相当严重。很多高校没有按照自己的定位办学,影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这与高校扩招是联系在一起的:很多高校都有一个高中定位,但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无法支撑其“高大上”的定位。

想考研,说明你有学习上进的心。这无疑是值得称赞的。但你的行动不应该是“随大流”,而应该有分析判断的能力。文凭很重要,这个更重要。不能只着眼于考研这一条人才路径,还要从人才生态和人口结构的角度去理解人才。还有,不考研永远不能等同于不再学习。在陈丹青的艺术视频节目《局部》的标题里,他重复了一句:“我没上过高中,也没上过大学。”但他的意思是,他一直在多元化学习,不断发展自己。

【论点】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欢迎读者参与本专栏的讨论:

yyzb1979@163.com

-结尾-

《星标》音乐周刊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还不错。每一次推动

欢迎来到音乐周刊Tik Tok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