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河北传媒学院考研大纲公布(自主命题)

专业信息2022-09-26 11:52:40chanong

河北传媒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初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2023河北传媒学院考研大纲公布(自主命题)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055-79000考试大纲适用于河北传媒大学文学硕士(广播电视领域)入学考试。

055-79000是文学硕士(广播电视领域)的综合和集体考试科目,重要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理论、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广播电视创作理论、电视节目定位与品牌、各类节目策划等。要求考生掌握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创作规律和前沿理论动态,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1.世界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

2.市场重组与广播电视产业全球化

3.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概况。

4.港澳台广播电视的发展

(2)广播电视传播符号和传播特征

1.声音语言:从广播到电视

2.音乐和声音:广播和电视的非语言符号

3.电视画面和镜头语言

4.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3)广播电视媒体的组织管理和产业构成及运营

1.广播电视媒体机构的类型

2.广播电视媒体机构的发展与管理

3.广播电视产业的构成和特点

4.广播电视业的业务内容

5.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战略

(四)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制作安排

1.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

2.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3.广播电视节目的叙事策略。

4.广播电视节目编排策略

(5)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分析

1.广播电视媒体的受众权利

2.广播电视受众的特点和构成

3.广播电视观众调查

(6)电视节目策划

1.电视节目的定位、制作、品牌和管理

2.电视新闻节目策划

3.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

4.电视综艺节目策划

5.电视社会教育节目的策划

6.电视教育节目的策划

7.电视纪录片的策划

8.电视生活服务节目的策划

9.电视真人秀的策划

(七)电视的社会影响:理论与分析

1.电视对政治的影响

2.电视与消费社会的构建

3.电视与人类发展

4.电视与社会文化发展

(8)广播电视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1.广播电视技术的数字化

2.新技术条件下的广播电视产业融合

3.新兴数字新媒体

三、考试的基本题型和分值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等。这个科目满分是150。

四。考试的形式和时间

笔试,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055-79000考试大纲适用于河北传媒大学文学硕士(广播电视领域)所有研究方向,包括电视编导与制作、手机媒体视频节目创作、编剧、播音与主持、动画创作等。

055-79000是河北传媒大学文科硕士(广播电视领域)所有专业的综合课。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艺术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能力,重点考察学生运用影视美学基本原理分析影视艺术实践的能力,以及对考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艺术素养。

二、考试内容

(一)艺术发生论

1.艺术的起源

2.艺术发展的规律

3.艺术门类的主要功能

(2)艺术创作理论

1.艺术创作主体与著名艺术家

2.艺术创作心理学

3.艺术创作的过程

4.艺术创作方法

5.艺术创作的规律和特点。

6.艺术风格、流派和思潮。

(三)艺术家理论

2.好莱坞戏剧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3.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录片美学

4.法国“新浪潮”

5.现代主义电影

(6)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1.电影符号学

2 .叙事电影

3.精神分析的电影理论

(七)影视艺术的特点

1.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

2.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3.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美学。

三、基本问题

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讨论、综合分析等。这个科目满分是150。

四。考试方法

封闭式笔试,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性质

055-79000(代码334)是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MJC)入学考试科目之一。学科考试要努力体现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正、准确、规范地评价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招生,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媒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综合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融合与媒介转型

1.媒体整合的定义、维度和研究主题

2.媒介融合的动因、基本形式和用户

3.媒介融合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4.媒介融合对传媒业的影响

5.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整合的关键与路径。)与新兴媒体。

6.全球传播生态中中国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

第二章新媒体视频的制作、发行和社会价值

1.5G技术开发和网络视频制作和分发

2.网络直播的特点和社会意义

3.3.vlog的特点、发展及意义

4.慢直播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5.短视频的概念、范畴、特征和价值

6.网络视频传播与用户心理

第三章网络舆情监测、判断和管理

1.网络舆论与社会心理

2.新媒体与网络舆论的关系

3.网络舆情反转现象分析。

4.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

5.网络谣言的研究与治理

第四章县级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1.县级媒体建设与社会基层的现代治理

2.县级媒体中心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3.县级媒体整合中心建设的总体要求

4.县级媒体整合中心业务类型分类

5.县级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建设

6.县级媒体整合中心的引导力建设

7.县级媒体整合中心的影响力建设

8.县级媒体中心的公信力建设

第五章品牌传播

第一节品牌传播概述

1.品牌概述

1.1品牌的内涵

1.2品牌的特征

1.3品牌的功能

2.品牌传播

2.1品牌传播的建议

2.2品牌传播的内涵

2.3品牌传播的特点

第二节品牌的市场分析

1.品牌的SWOT分析

2.浅析品牌的“九种力量”

第六章媒体内容制作

1.整合媒体新闻报道策划的能力。

2.撰写媒体新闻报道的能力。

3.媒体新闻编辑能力。

4.在媒体上写新闻评论的能力。

第七章媒体道德和法律法规

第一节媒体伦理知识

1.媒体伦理概述

1.1媒体伦理的理论渊源

1.2媒体道德的一般原则

2.媒体伦理的失范

2.1有偿新闻和新闻敲诈

2.2媒体管理中的寻租腐败

2.3媒体内容中的歧视和偏见

2.4媒体内容中的文化和道德问题

第二节媒体法律和政策

1.对媒体和公共生活的监管

1.1媒体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团结。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综合分析题等。这个科目满分是150。

动词(verb的缩写)考试方法

笔试,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3小时。

《广播电视艺术综合》 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性质

055-79000(代码440)是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MJC)的四个科目之一。本次学科考试要努力体现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正、准确、客观地评价考生的新闻传播基础知识,有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媒业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是中外新闻史。

(1)中国新闻史

1.《广播电视艺术综合》

2.中国人早期的办报思想和活动。

3.王涛和《广播电视艺术综合》

梁启超与《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5.维新派的活动、思想及其对现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6.1898年政变后的改革派报纸。

7.《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起诉报告”

8.以丑报灾。

9.民国初年的著名记者

1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11.五四时期的报业改革。

12.《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周报

13.五卅运动中的报刊斗争

14.红色中国新闻社和《申报》

15.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报刊

16.《循环日报》的改造

17.评估新记录《时务报》

18.邹韬奋的报刊活动

19.斯诺和《苏报》

20.范长江的公共信息活动

21.延安《新青年》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22.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3.《向导》的创立与奋斗

24.上海“孤岛”时期的报业斗争

25.解放区的反“客位”运动

26.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

27.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建立

28.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闻报道和新闻工作的改进。

9.1956年新闻改革

30.《红色中华》的修订

31.20世纪60年代初新闻工作的调整和改进

32.改革开放初期的新闻事业

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2)外国新闻史

1.古罗马《申报》

2.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

3.皇家特许制度与“明星法庭”

4.约翰弥尔顿和《大公报》

5.资产阶级政党的报纸时期

6.休闲报纸和廉价报纸。

7.本杰明戴和《西行漫记》

8.近代西方国家大众报刊产生的历史条件

9.《解放日报》报纸

10.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

11.路透社、哈瓦斯协会、沃尔夫协会

12.“三会四方”协议

13.《新华日报》创建过程和内容特征

14.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纸思想

15.《人民日报》

16.普利策、赫斯特和“黄色新闻”

17.“扫粪”运动

18.《每日纪闻》

19.日本广播协会(NHK)

20.美国三大广播公司

第二部分是新闻理论。

(1)新闻

1.新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新闻的起源和由来,新闻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3.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工作应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4.新闻和宣传

(2)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的概念、要素和客观性

2.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

3.新闻价值取向

(3)新闻业

1.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性质和作用,以及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

2.新闻管理的内涵和意义,中国新闻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中国新闻管理的体制机制和管理特征。

(4)新闻出版自由

1.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2.新闻出版自由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3.放的

1.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功能、作用、原则、方法和社会责任。

3.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任务

(6)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1.新闻工作中的党性原则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三个一”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

4.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

5.新闻理念

第三部分是传播学理论。

(一)人类社会交往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际传播

1.1人际沟通的过程和结构

1.2作为动态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际交往

1.3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际交往

2.人际沟通

2.1人际交往的动机

2.2人际交往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2.3人际交往和自我表达

3.群组通信

3.1组的概念和类型

3.2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3.3群体沟通和群体意识

3.4群体规范在群体交往中的作用

3.5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

4.组织沟通

4.1组织和组织沟通

4.2组织内部沟通的过程和机制

4.3组织外传播及其形式

5.大众传播

5.1大众传播的定义、特征和社会功能

5.2大众传播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5.3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2)媒体技术和媒体组织

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2.传播者和大众媒体

3.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和制约因素

4.媒体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3)传播效果研究

1.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和课题

1.1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

1.2传播效果的类型和研究主题

2.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2.1早期的“子弹理论”或“皮下注射理论”

2.2“沟通流”研究和“有限效应理论”

2.3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宏观效应理论

3“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3.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述和特点

3.2“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研究

3.3网络传播环境下“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问题和挑战

4.“修养”论

4.1“修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

4.2“培养”社会与传播理论的基本观点

4.3“培养”理论的外围

5.新闻框架及其效果

5.1框架、媒体框架和新闻框架

5.2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

5.3框架效果和观众框架

6.“第三人效应”

6.1“第三人效力”的概念及其理论渊源

6.2关于“第三人效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6.3“第三人效力”理论的意义及理解时应注意的问题

传播研究和主要流派的历史

1.传播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1.1早期传播学学术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1.2传播学的创始人和学科先驱。

1.3信息论和控制论对传播的贡献

2.传播的主要流派

2.1经验学派的传播

2.2传播批判学派

第四部分是新闻业务

(1)新闻采访

1.拟定面试计划

2.面试的实施

(2)新闻写作

1.信息写作

2.通信写作

3.融合报告

(3)新闻编辑

1.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

2.新闻文章的选择和编辑

3.新闻标题的制作

4.全媒体新闻编辑和互动管理

(4)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要求

2.新闻评论的选题

3.新闻评论的论辩

4.新闻评论论证

四。考试问题和分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实践题、案例分析、论述题、写作题等。这个科目满分是150。

动词(verb的缩写)考试方法

笔试,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3小时。

河北传媒学院介绍

河北交通学院,简称“合川”为shor

学校成立于2000年,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2009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经全国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2013年开始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2016年学校成为河北省省级硕士项目建设单位。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2060亩,拥有兴安校区、静安校区两个校区,13个二级学院,44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3个研究生专业,在校生18000余人。图书馆总面积10006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50多万册。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