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者论坛”第十八讲

动态新闻2022-12-14 06:57:59自考头条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生讲坛”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者论坛”第十八讲

第十八届学院奖

或停留:考古遗址和社区

leaveorstay:archaeologicalsitesandthelocalcommunity

主讲人:王思渝(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

主持人:范佳翊(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博物馆系讲师)。

时间: 2019年5月8日19时00分-21时00分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408

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合作: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

C先生的客厅

一.讲座介绍

考古遗址已成为当前文化遗产研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遗产类型之一,在理论和现实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长期的挑战。 其中,考古遗址与社区的关系尤其值得更加慎重的实证讨论。 从而可以与我国文化遗产管理、批评遗产研究、公共考古学,以及更广泛的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进行交流。 本讲座根据主讲人近五年的主要田野调查资料,结合具体实证案例,梳理和讨论国际、国内考古遗址与地区社会之间形成的诸多问题。

二.主讲人简介

王思渝,博士,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文化遗产社区、批评遗产研究、博物馆理论等,已在国际国内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开展文化遗产领域的实证研究,并在四川、山东、河南、陕西等地长期组织文化遗产相关调查工作

三.主要学术成果

1.《展览叙事与物的意义》,《博物院》 2019年第1期,独立作者;

2.《从初创到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物事业的探索之路》,《河北学刊》刊登于2019年第1期,第3作者;

3.《时间与表征:通史展览中的线与点》,《博物院》 2017年第1期,独立作者;

4. 《历史街区中的城市更新与内涵挖掘》,叶朗编《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17年)》 (华文出版社),第一作者;

5.《从修复实践到价值取向》,《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3期,第1作者;

6.《将设计理念付诸展览实践——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看见桃花源”展览回顾》,《博物院》 2017年第2期,独立作者;

7. 《部分国家可移动文物登录法律制度比较专项报告》,国家文物局编《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专项报告》 2016年(文物出版社),第一撰文人;

8.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文化遗产资源与创意城市》,叶朗编《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16年)》 (华文出版社),第二作者;

9.《日本乡土博物馆的源起、发展与现状》,《中国博物馆》 2016年第4期,独立作者;

10.《论“艺术北京”艺术博览会中的价值协商》,《美育学刊》刊登于2016年第6期,第2作者;

11.《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遗产与保护研究》刊登于2016年第2期,第2作者;

12.《从国际博物馆看世界博物馆发展》,《东南文化》 2016年第2期,独立作者;

13.reflectionsontheworldheritagevalueinterpretationofhailongtunarchaeologicalsite,published in Preserving, managingandenhancingthearchaeologicalsites:comparativeperspectivesbetweenchinaanditaly,Co-edited by CACH CNR,2018,these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子讲坛”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公众人物考古学中心、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BC客厅协办,组织海内外文化遗产领域青年学子围绕文化遗产研究、保护、诠释、利用、传承等议题进行讲座、座谈

更多精彩讲座尽在首师大考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