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德绒是什么,德绒材质耐穿吗

动态新闻2022-12-15 08:12:27自考头条

【造谣】

保暖德绒是什么,德绒材质耐穿吗

本报记者陈曦

连日来,我国出现寒流,大部分地区气温骤降。 这次寒流不仅影响范围广,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一些关于冬天的谣言,也是趁着这股寒流,“三重”拉尼娜带来了三倍的寒意,羽绒是目前最温暖的校服材料,越冬越热的车越好,柿子霜是防腐剂……这些谣言误导了大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逐一盘点了11月份的谣言,用科学的力量粉碎了它们。

“三重”拉尼娜带来的寒冷是3倍吗?

真相:拉尼娜只是影响冬季气温的因素之一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最近公布的数据,已经持续了很久。时间年拉尼娜事件(以下简称拉尼娜)很可能会持续到今年年底或更长时间,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 也就是说,北半球将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关注,部分网友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三重”拉尼娜一定会带来三倍的寒冷。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三重”拉尼娜不是三倍拉尼娜。 “三重”拉尼娜是指从2020年开始连续三个冬天受到拉尼娜的影响。 影响并不是一年一年地重叠,气候的影响也不是年年加倍。

拉尼娜是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发生时,通常伴随着全球气候的混乱。 届时,我国将迎来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将多于常年,出现“南旱北湿”现象。 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降雨量多的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容易发生干旱。

在许多拉尼娜达到鼎盛时期的冬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将更加频繁地出现。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至2022年2月,拉尼娜出现的秋季、冬季,冷空气影响中国141次,其中27次达到寒流级别。

“但是,决定冬天气温高低的因素有很多。 拉尼娜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周兵强调,中国冬季气温不仅与东亚冬季风的强度密切相关,还与北极海冰、欧亚积雪、大气环流系统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拉尼娜出来的冬天气温变冷的概率会变高,但并不是寒冷的冬天一定会到来。

1986年以后,拉尼娜和暖冬“相遇”的频率增加,其中1998年和2020年是强暖冬。 国家气候中心还在2022年11月3日发布的《2022/2023年冬季及2023年春季气候趋势预测》中指出,今年冬季( 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强度总体偏弱,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表示,气候预测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科研工作,要进行综合研判、分析,最终得出审慎科学的结论,需要以大量的气候观测资料为基础,支持高分辨率的数值预报产品。

天鹅绒是目前最暖和的制服材料吗?

真相:有很多与保温效果相似的材料

天气一冷,很多人就开始准备买保暖内衣了。 去电商平台搜索“保暖内衣”,很多商品的包装上都有“天鹅绒”的字样,天鹅绒成为今年出现频率最高的保暖制服材料。 许多相关从业者声称,天鹅绒可以自行发热,是目前最温暖的制服材料。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达林是英语Dralon的音译,是德国国际生命科学集团开发的丙烯腈纤维,主要成分是聚丙烯腈纤维。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徐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德绒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2011年进入我国市场。

“羊绒保温原理与自身发热无关,主要与空气导热系数有关。 ”徐磊表示,物体的导热系数代表传热能力,空气的低导热系数意味着传热能力低,也就是说热量不容易流失,面料能多储存空气,保温效果就相应好天鹅绒横截面为双t型,不仅质地蓬松、绒毛厚实,而且这种形状的横截面还能“锁住”更多的静止空气,形成隔热层,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发。

“但是,‘天鹅绒是目前最温暖的制服材料’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徐磊介绍,羊绒导热系数仅为0.05瓦/米开尔文,在保温材料中属于较低水平,但在纤维材料中,与其保温效果相似的材料还有很多。

另外,天鹅绒的吸湿性能也比较普遍。 相比之下,羊绒面料也具有保温性,柔软舒适,吸湿性好,有弹性。 例如羽绒服那样,即使是高蓬松性也可以残留很多静态空气,具有保温效果,不易产生静电。

柿子白霜是防腐剂吗?

真相:白霜是天然形成的柿霜

柿饼是用柿子做成的饼状食品,也是冬天最受期待的美食之一。 吃过柿饼的人都知道,大多数人的柿饼上都有白粉。 但由于不知道那白霜是什么,网上流传是人工添加的防腐剂。

对此,天津农学院教授田淑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柿饼上的白霜叫柿饼霜,是柿饼生产过程中天然形成的糖霜,不是防腐剂,对人体无害,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做柿饼时,需要先刨柿子皮,再把刨了皮的柿子晒干。 晾晒过程中柿子中会析出果糖、葡萄糖等营养素,水分蒸发后,这些营养素逐渐积累并结晶,最终形成柿霜。

“柿霜有润肺止咳、止血、生津利咽的功效,对喉咙痛、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田淑芬说,同时柿霜富含维生素B_2,对口腔炎也有一定疗效。

一般来说,柿饼外层柿饼霜的量取决于气温和晾晒时间时间。 越冷晒干,晒干的柿子越甜,柿饼也相对多。 在储藏、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放置环境的温度上升,柿霜可能会溶解而减少。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返霜”。

但消费者不必过分追求柿饼的数量,要警惕不法商家为了提高柿饼的“颜值”,人工撒上面粉、淀粉等。 经过人工“美白”的柿饼看起来又白又均匀,但只要轻轻一摇,上面的白粉就会脱落,其口感也不像柿饼那么甜。

冬天车越长越好吗?

真相:过度火热的汽车会损坏发动机

人们在运动前,为了减少运动造成的伤害,一般会提前热身。 在车行驶之前,同样需要“热车”。 有经验的老司机知道,到了冬天,汽车在室外低温环境下启动后,需要怠速运转(将汽车发动机开到空档位置(时间 ) )的阶段。

但最近,由于冬天室外太冷,不少人说,热线时间越长越好。 这样可以使发动机升温更充分。

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对此,天津职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师刘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燃油雾化性较差,室外启动发动机时宜逐渐升温,减少发动机磨损,不宜加速、加力使用

此外,发动机内的机油在低温条件下流动性下降,粘度为提高,难以迅速进行发动机的润滑。 因此,冬天开车前需要加热车子,但过度的飞车造成的车子损伤也不少。

“热点时间过长对汽车的损伤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种是使发动机产生碳(发动机工作中,燃料中的不饱和烯烃和胶体在高温下产生的烧焦物质),影响其性能,特别是缩短发动机火花塞的寿命。 其二,在怠速运行中,燃料浓度高,长度长。时间怠速运行浪费燃料,增加污染物排放,加大三元催化剂、颗粒捕集器( OPF )工作负担。 ”刘军解释说。

对于纯电动汽车,刘军提醒,电动车的驱动装置主要由电机、动力电池和控制系统组成,驱动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自电池,不存在热点问题。 但是,混合动力汽车需要热汽车,如果其行驶距离超过纯模式下的续航距离,就需要从纯模式转移到燃料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热汽车,就会损坏发动机。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驾驶者最好用燃料模式加热车,然后正常行驶。

资料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