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正宗?旧的观念应该改变。

动态新闻2022-12-21 01:01:54自考头条

资料来源:工人日报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够正宗吗? 观念必须改变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正宗?旧的观念应该改变。

据《中国商报》 6月28日报道,2020届硕士毕业生张某通过河南新乡教育局资格审核、面试等一系列环节签订就业协议后,日前收到后者短信,要求解除就业协议。 理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不符合招生条件”。 工作人员解释说:“应该在审核点没有发现。”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从事其他职业和社会实践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和灵活性时间学习的研究生。 全日制研究生都属于统招统筹,学历类型相同,属于普通高等教育,“非全日制”只是学习方式而不是学历类型。

但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中“劣等”的现象由来已久,早有媒体报道,部分用人单位根据录取条件开始“设卡”。 上述合格资格审核很少能在完成所有程序后取得“身份”。 工作人员解释说“没能发现”,可能不能接受。 即使真的没能发现,其结果不也应该由应聘者承担吗?

非全日制毕业生在就业时经常受到歧视。 另一方面,有观念上的理由。 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时间短,很多人容易混淆统招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因为“非全日制”这个词有明确的区别意义,一旦形成只有全日制研究生容易认为是“正统”的锚定效应

另一方面,也确实与培养方式有关。 非全日制研究生利用工作剩下的时间。时间的课程很难像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在学校集中时间的精力学习和研究。 与此相比,有相当大的概率变成“水”。 因此,在现实中,部分用人单位出于岗位要求和人员技能等方面的考虑,更优先招收全日制研究生。

此外,这背后也凸显出我国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方式尚不成熟。 无论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是在职研究生,无论是成人自考,还是函授,本质上是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从多个层面向社会输送人才。 然而,这些模式从诞生之初就似乎伴随着身份的尴尬问题,受到的关注还不够,长期以来一直是人才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17年开始,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今年2月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又相继下发通知,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严禁设置培养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限制条件。

拒非全日制研究生录,似乎只拒一个人,驳回了工作诉求,但每年都有上万个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毕业进入社会,他们的命运如何,他们能否公平就业,我国多种培养模式和教育的均衡发展

稳如泰山。 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育人模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和深造,是他们受教育权的保障,而为社会发展培养后备力量的——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种育人模式时间展现才华,需要的是共同的关怀、呵护,而不是轻率的否定

英雄不问出处,只有尊重人才及其培养模式,人才才会辈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