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探索如何让中小学公益教育走得更远。

动态新闻2022-12-22 22:46:28自考头条

橡树公益图书馆的小志愿者们正在进行募捐活动。

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探索如何让中小学公益教育走得更远。

少年公益学院组织公益使者和贫困学生们一起学习包饺子。

北京市私立汇丰学校的高中生在教后勤工作人员英语。

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学生参与树木日常养护。

目前,中小学生做公益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调查数据显示,九成中小学生参加过公益活动。 如何为孩子提供更适合的公益活动? 如何让孩子更好地参与公益实践? 如何最大化公益收获? 记者走进公益基金会、学校、家庭,探讨不同主体给孩子带来的不同公益参与方式和收获体验,也为有意愿投身公益的孩子和家庭提供更多的指导、建议。

公益项目参与度提高

5月20日,新怡带着刚完成志愿者工作的孩子回到北京。 一年前,由于找不到能让孩子真正进入边疆地区的公益活动,她自己创办了公益项目。 带更多的孩子作为志愿者“小老师”,把学到的东西告诉边远地区的孩子们。

和新怡一样,越来越多的父母重视孩子接近援助对象,深入参与公益,并通过实践获得,而不是捐资捐书。 另外,随着家长公益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公益。 北京儿童少年基金会少年公益学院管理办公室主任钟世云注意到,从自发参与到作为领导者号召和组织更多家庭,家长参与公益的热情不断高涨。

“以前可能担心参加活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但现在有父母想参加毕业后也想让孩子参加树木认生的公益项目。 ”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班主任袁日涉说。

她说,现在学校、家长的教育理念正在改变。 学校也在探索新形式的方法,让学生参加更多的实地体验。 如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联合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绿化基金会在皇城根遗址公园开展“废绿、爱认”活动,以树木认种方式履行植树义务,学生自发成立“绿色银行”,回收纸张、饮料瓶、易拉罐等废弃物

教育改革也对公益教育的开展形成了积极的指导。 教育部2017年颁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学生以社会服务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通过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方式,用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和他人的需要。

此外,中高考改革要求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打破“唯分数论”,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档案记录可能涉及招生。 “在体制上,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对公益教育是一个好信号。 ”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传播研究院中国公益教育研究所所长尚立富说。

公益活动的开展还很有限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少年参与的公益项目形式多样,还有关注弱势群体的养老扶幼、扶贫助学项目、培养公益意识的科技环保等项目。 尚立富认为,社会对公益的认识不应局限于好人、好人、好人、慈善,而应理解公益对儿童成长发展的意义。

钟世云注意到,青少年公益的发展需要学校、公益组织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目前,少年公益学院正联合中国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相关专家,开发公益课程、公益实践与考核体系,对学生付费进行量化考核。 “希望更多的学校、专家参与,从内容和评价方式上推进青少年公益系统化。 ”

据了解,学校方面公益活动的开展总体上有所提高和创新,体系上也逐渐完善,但仍有提升空间。 例如,学校每年都会举办雷锋、植树节等活动,但活动之间缺乏关联性,无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特点进行排名靠前的设计。 目前活动多由学校教师组织设计,儿童只能被动参与,形式大于内容。 再加上教师(时间 )精力有限,不少学校没有专人负责开展公益活动,跨学科教师对学生缺乏综合指导,致使公益活动难以落地。

此外,袁日涉认为,目前面向小学生的优质公益项目还很有限,在找到合适的社会资源合作开展项目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小学生能力有限,力量也有限。 如何让他们在发挥作用,获得收获和(提高 )的同时,不混乱呢? 这是大家都在考虑的问题。 ”

在志愿者层面,相关专家表示,很多公益项目对志愿者的专业性很强,有时简单粗暴地“行善”会带来更糟糕的结果,真正的公益需要智慧。 特别是与特殊儿童相关的公益项目,志愿者可能存在对支持群体认识不足、专业性不够、工作方法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事先接受专业指导。 钟世云表示,以“关爱自闭症儿童”为例,志愿者需要提前对相关病症进行全面了解,进行护理常识培训,了解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方式和技巧等。

家庭个案

帮助别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

代表家长: Helena母世青国际学校四年级家长橡树幼儿园房屋委员会会长

“做公益的过程不是自我成长吗? ”在Helena看来,父母和孩子的收获比付钱要多得多。 去年6月,作为小橡树公益图书馆的小志愿者,Helena和她的朋友们在小区进行了募捐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参与图书捐赠,内向的Helena鼓起勇气发了一页。 “为了向更多的人介绍小橡树公益图书馆,她主动去和抱着狗遛狗的居民搭话。 ’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Helena等六个孩子收集了294本书。

这不是Helena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了。 在上幼儿园的时候,Helena开始接触公益。 Helena的妈妈认为,带着孩子去的话,公益的种子总有一天会萌发。

去年,Helena和妈妈一起参加了贵州省织金县“小橡树公益图书馆计划”的第三次建馆活动。 接受两天的严格训练,作为小老师教孩子谈论图画书,借书和整理书参加。

我记得Helena的妈妈说,志愿者父母说,国际学校的孩子和边远地区的孩子一起去,是越过自己的“小山”。 作为父母,人生起点不同,生活在不同层次的孩子们有责任互相突破封闭,发挥自己的价值做点什么,加深对不同人群的理解和接受。

组织的案例

公益实践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代表机构:中国扶贫基金会

一件红色背心、几张劝诱卡、一张公益打卡……也许对中小学生来说,这是公益之路的开始。 201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小公益传播官”活动,招募7至15岁青少年,孩子们走上街头,走进学校、公园、图书馆宣传公益项目。 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现状。

“进入贫困山区等公益项目时间成本高、不具有普遍性,参与人数有限。 ”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颜志涛说。 为了了解学生、家长的公益诉求,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了“北京市适龄儿童家庭公益参与情况”调查,数据显示,与捐赠和贫困地区走访相比,城市活动是家长更青睐的公益形式。 “‘小公益传播官’活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的。 ”颜志涛说。

另外,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组织“研讨会”引导孩子。 “我们举办过一个题为‘什么是贫穷’的研讨会。 一节课结束后,孩子对贫困有了基本的认识,也学到了面对贫困阶层时,如何正确表达爱,以免语言误伤别人。”

颜志涛认为公益的形式很多。 据他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母亲志愿者制作了一本 《加油,一起成长》的小册子,提出了与家人交换角色、培养共鸣等每月的公益内容。 组织爱心班会,设定家庭服务日帮助做家务……“公益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能是公益的对象和受益者”

学校的情况

立足课堂,有计划地开展公益教育

代表学校: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

作为实施IB课程的国际学校,北京市私立汇丰学校的公益教育已经渗透到各个学段的课程中。 例如,在高中阶段,CAS课程(包括创造( Creativity )、活动( Action )、服务( service )三个方面)是学生必须完成的核心课程之一,每周三下午是CAS工作室的活动)。 学校派遣学生到福利院和养老院等定点设施活动,或组织学校内的服务。 例如,后勤清洁工的英语教育等。

“立足课堂,更有计划地开展公益教育。 ”CAS联络员霍冉说,每学期开始时,老师会设置学期整体课程计划,根据需要设置每周的服务主题,进行前期培训。 例如,去太阳村看望受刑孩子之前,学生们要做背景调查,了解言行应该注意什么;在重阳节去敬老院献爱心之前,学生要设计好团体的服务内容和形式,准备节目、游戏等。 另外,课程还有根据学生每学期参加的活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分的评价体系。

霍冉表示,在课堂之外,支持公益、爱心社、红十字会等学生社团组织是学校公益教育的有益补充,活动可以由孩子自发组织开展,有更多主动性,学生参与也可以更加深入。高二学生李佳睿9岁开始关注西部地区缺水问题,2016年在汇佳成立公益帮扶社团,为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筹集资金; 爱社已经传承多年,每到寒暑假,组织学生们去偏远山区支教的红十字会成员会去儿童村、福利院做志愿者,和那里的孩子一起过六一、圣诞节等。

焦点问答

1父母如何引导孩子?

Helena妈妈:首先,做公益要有自愿的基础,不要为难孩子。 其次,在孩子参与的过程中,经常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你今天感觉如何? 你学到了什么? 父母不要着急反馈,学会等花开。 最后,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做公益的父母也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和大多数人。

尚立富(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中国公益教育研究所所长)公益活动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宝贵机会,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 在这里,家长要承担教育和参与的双重任务,在指导孩子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陪孩子完成部分公益服务。 家长在活动前要做好准备,了解活动的背景资料,给孩子一些提示。在活动中,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助手,而不是仅仅拍照、在旁边说话。 另外,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要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在尝试和错误中学习。

2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公益项目?

张云霞(中国扶贫基金会“小公益传播官”项目负责人) :首先,让孩子有参与感,选择互动性强的项目。 其次,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为他们着想。 最后,即使是捐赠类项目,也建议父母自己制定规则,让孩子自己“赚钱”。

白雅静(北京儿童少年基金会少年公益学院合作与发展部部长) :对于初次接触公益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招募书籍等非技巧类项目,让孩子有成就感。 在选择项目时,家长可以自主考察项目设计的初衷、思路和评价方式,选择可持续、用心的项目。 同时,团体体系公益项目比个人参与更适合更多儿童参与。 最后,建议父母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选择能发挥自己优势的活动。 例如说钢琴的孩子可以参加养老院的公益演出等。

3如何完善公益教育运行机制?

尚立富:公益教育应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家庭教育为主体、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公益活动为纽带的运行机制。 首先,要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老师只需要讲解主题流程,让孩子们自己分组活动。 例如,通过举办节水活动,孩子们可以小组比赛,记录家里水表数字的变化。 孩子们总结节水诀窍互相促进,节水习惯也自然养成。 其次,要开发教师需要的课件、教材,为社区工作者、家长提供指导手册,为学校和社区提供更多可操作性的素材。 在美国,学生放学后可以参加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的各种公益体验活动,但国内还没有建立企业家-学校-社区联动的模式。

一周的广播

8个机构联合推出儿童健康倡议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以下哪种水量是正确的? 》近日,丰台推出了以“营养运动平衡促进健康”为主题的健康素养宣传月系列活动,来自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的学生们正在分组进行健康素养和食品安全知识PK。 现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等8家单位联合发布关注学龄儿童健康体重的建议。

中小学

新英才成为一带一路学生实践基地

新京报讯(记者方怡君)北京新英才学校举办10周年校庆,校长蓝春与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合作举办“寻礼、知礼、守礼、爱礼”活动,号召学生追求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根。 当天,七国少年演唱《一带一路手拉手之歌》,中华慈善总会向北京市新英才学校颁发“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学生牵手活动实践基地牌匾。

业界

启德成立国际教育规划院

新京报讯(记者方怡君)近日,启德宣布成立国际教育计划院,为学生提供基于留学计划的整合留学服务产品,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和服务的动态调整。 据介绍,学生进入国际教育规划院,通过“启德国际人才能力测评”系统,定位性格特征、专业选择、职业倾向,规划者发放规划、学习方案,配合考试培训、背景提升等课程实现留学目标

当天,启德考培宣布升级雅思、托福课程。 升级后课程应对“启德国际人才能力模式”提出的七种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等。

iTutorGroup实现一对多的毛利率

新京报讯(记者冯琪)近日,在全球在线教育企业iTutorGroup20周年庆典现场,itutorgroup一对多的个性化教育服务通过AI实现了高毛利商业模式,毛利率达到82%

iTutorGroup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正大表示,iTutorGroup利用大数据技术给每个用户打上了精细化标签,从他们的爱好到各个部分的读写能力都有清晰的记录。 另外,通过算法匹配合适的2-3名同学,并智能匹配合适的老师和教材。 据了解,iTutorGroup在人工智能APP应用中获得了DCGS动态排课系统、TutorMeet在线学习系统两项专利。 杨正大表示,未来iTutorGroup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教育公平。

D02-D03采录/新京报记者方怡君冯布兰科

D02-D03图/资料图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