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信息技术,这所大学蓄势待发。

动态新闻2022-12-23 02:53:28自考头条

10月25日,作为以工为中心,工、管、理、经、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迎来了85岁的“生日”。

近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紧紧围绕国家和首都需求,紧紧聚焦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特色领域,凝聚优势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拓展办学空间,学科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力显著

拓展优势学科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聚焦信息技术,这所大学蓄势待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37年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1946年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校经过几个变迁、多源合并,于2008年合并组成。

在85年的办学历程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行业特色。 从东海之滨到西北边陲,学校学子个个活跃,众多师生在机械工业、计算机、智能制造等技术领域硕果累累。

在河北省河间市约3000平方米的高动态导航技术实验室,多台高精度设备经过了紧密测试。 ——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涛团队设计开发的井下测量工具,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监测超深井钻井动态,监测不同井深的扭矩、振动等数据,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0年,趁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东风,张涛来到河间市建设高动态导航实验室,主要从事传感技术、软件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方向技术的研发。

“学校拥有优势技术,河间市拥有华北油田配套企业,工业基础好,但研发水平低,急需提高,有合作基础。 ”张涛说,“通俗地说,使用我们的技术,就像对石油钻井探头‘动了眼’。

在河间,张涛带领20余人的团队围绕石油天然气装备需求和河间市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公共服务、应急救援、智慧施工等领域对信息测量的迫切需求,专业从事相关技术研发,相关成果已与多家当地企业合作

“我们实验室有骨干老师和青年学生,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在全力推进一些创新研究课题。 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室加快人才培养,为学科发展积累经验,进一步扩大技术设备应用能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贡献。 ”张涛说。

优势学科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注重服务国家和北京市战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聚焦高精钢产业战略需求,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先后推出“高精钢机器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控制”、“大数据循环经济与知识管理”

勤奋的努力带来了丰收的成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现有省部级和行业重点科研机构31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一批成果实现产业化。

立德树人育才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

让青年学子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 首都近年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中,有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子的身影。 他们勇于担当,身先士卒,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也获得了人生财富。

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有400多名志愿者参加了各类服务保障活动,其中赛会志愿者127名,服务于9个业务领域。 城市志愿者300余名,服务于清河站、颐和园火炬接力点等重要节点。

作为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的志愿者,2020级学生刘宇辰不畏劳苦,连续奋斗。 “我们将认真完成志愿者工作,为冬奥的完美表现而努力。 今后我们将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社会服务,展示青年担当。 ”

青年活力的迸发,也是信仰力量的凝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持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思政”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统筹发力研发网络思政精品工作,构建教育实践新载体、新模式

凝聚学科特色,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持续加强学科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社会对人才培养满意度。

拥有设计制造和自动化等重点专业的机电工程学院,积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校负责人表示,师生们将利用校园内的国家级和市级示范中心和实验室加强实践。 以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例,每年50万元以上的创新专项经费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许多优秀毕业生在行业相关领域不断成长。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王永生表示,我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把为国服务作为最高追求,把创新思维贯穿办学全过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契合度,坚定理想信念、信念

准备好了扩大学校空间的新迁移

在迎来85岁生日之际,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也迎来了“乔迁之喜”。

校园是大学发展的基础,学科建设和学生成长是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由于校址的反复变迁和学科配套的调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园分布在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多个地方,各校区面积小,交通连接不畅,学校资源共享联动困难,相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受到限制。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传亮表示,校园规模小、师资队伍受限等现实是学校在发展中面临的一大瓶颈。

2016年,按照首都“疏整促”要求,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全力推进昌平新校区建设,积极拓展办学空间。

2022年初秋,昌平正值红叶时节。 随着区内绿化工作启用完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园林景观工程初见成效,现代化大学校园昂然屹立,约1600名2022级新生入驻新校园。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管委会办公室搬迁工作负责人程立军老师介绍,2022年7月学校开始主体搬迁,新校区总占地面积1183亩,同时可供1万多名学生使用。

2022年级学生高博洋说:“学校设施这么齐全,环境这么干净,充满活力的景象,我们必须满足学校和老师的期待。”

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开设的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新成立的演示教学实验室能够运用现代声光等多种手段生动展现经典物理现象,克服了物理实验室地址分散、空间有限、仪器陈旧、科学氛围不足的情况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米洁介绍,新教室配备了智能屏幕、无线屏幕等信息化设备,可以实现移动教育、师生交流、远程授课等多种教学需求。

王传亮表示。 “虽然我们与一些名校还有不少差距,但经过持续努力,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有新的转变正在等待,未来将为国家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记者吉宁)。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