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奶茶睡不着?要了无糖怎么还长胖?看完测评,还敢喝奶茶吗→

今日新闻2023-01-02 12:47:5851data

你今天喝奶茶了吗?

许多年轻人喜欢小关

喝完奶茶睡不着?要了无糖怎么还长胖?看完测评,还敢喝奶茶吗→

虽然我不会跟着黄牛在网上名人店门前排长队。

我喜欢在下午或晚上点一杯奶茶。

减轻工作的痛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着自己的肚子渐渐发胖。

不禁纳闷:

一杯奶茶含多少糖?

我喝半糖会胖吗?

以及困扰人类的问题。

为什么喝完奶茶容易睡着?

近日,深圳市光明区消费者委员会

对于市面上的知名品牌奶茶测评

看了回答,小关觉得自己说的没错。

深圳市光明区消委会和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总队进行了一次泡泡茶的对比实验,发现Xi茶、奶雪茶、台盖、哟!茶、可可可可可可、仪电、锦鲤、魏星、大卡司、米芝莲均被检出含有咖啡因,平均含量为258mg/kg。

智联-经典丝袜奶茶(红糖波霸)咖啡因含量最高。

是522毫克/千克(换算成365毫克/杯)

这是什么概念?

1杯美式咖啡(中杯)的咖啡因含量:约108mg。

1罐红牛饮料咖啡因含量:50mg左右。

换句话说

我喝了一杯米芝莲丝袜奶茶。

那是七罐红牛。

或者3.5杯美式咖啡。

难怪喝完奶茶睡不着!

看下面具体的实验结果。

奶茶还有其他添加剂吗?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泡泡茶比较关注的是糖、塑化剂、甜味剂、咖啡因、反式脂肪酸五个方面。通过与检测机构和食品专家的沟通和讨论,确定本次检测的指标为气泡茶中的总糖、塑化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和安赛蜜)、咖啡因和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甜味剂、塑化剂未检出。

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10种奶茶均符合我国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名录(第六批)》的要求。反式脂肪酸、甜味剂(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阿斯巴甜)、塑化剂6项未检出。

反式脂肪酸

不易消化吸收,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肥胖。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一般来源于植脂末和植物脂肪乳(奶精)。

好处

过量添加可能是神经毒性,可能引起食欲紊乱、代谢紊乱、肥胖。糖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甜味剂的一种。

增塑剂

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生殖系统异常、致畸和癌症。奶茶的塑化剂来自包装容器,也可能来自珍珠。

结果显示,10款泡泡茶产品均符合大众对奶茶“越纯越好”的要求。3354珍珠中不含糖精、奶精和塑料。

1杯奶茶配米芝莲丝袜7罐红牛

咖啡因过多,无法正常睡眠。

近年来,除了发现奶茶容易发胖之外,人们对失眠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和咖啡、红牛一样,奶茶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是含有咖啡因。

咖啡因

中枢神经兴奋剂能暂时驱走睡意,恢复精力,过量吸收可能引起心慌、失眠。奶茶中的咖啡因主要来自茶叶。

果然,喝奶茶比喝咖啡更有活力是有原因的。

又累又困?一杯奶茶?

1杯小波霸奶茶13.2方糖

这次010到31030的十款泡泡茶中,有五款是高糖饮料(100mL饮料中含糖量超过7.5g),其中一点波霸奶茶总糖含量最高(9.30g/100g),魏星铁观音泡泡茶总糖含量最低(3.8g/100g)。

根据每种茶的总体积,计算其总糖值。

每杯10泡茶的总糖值为:

26.6克~ 60.9克

东南大学附属仲达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惠今说:“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40-50克葡萄糖,最好不超过25克。”

喝一杯奶茶会达到甚至超过一天的糖分摄入量,显然是糖分过高。

这里还要特别提醒:有高血糖和糖尿病的朋友,要控制奶茶的摄入量。毕竟身体才是幸福的真正资本~

全糖与半糖不成比例。

半糖含量占全糖的70%至80%。

调查中,有消费者表示,购买奶茶一般会选择半糖,总觉得甜。他们想知道奶茶店所谓的“半糖”是不是全糖的50%。

好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泡泡茶中的糖分情况,深圳市光明区消委会测评计算了三款奶茶的总糖值,发现所谓的全糖与半糖的比例并不是1/2,而是全奶茶含糖量的70%到80%。

点菜的时候要求无糖可以吗?

等等,还记得小关之前的推送吗?你还敢喝奶茶吗?「无糖奶茶」含糖量惊人!

有媒体测过14款“无糖奶茶”

“无糖”奶茶中检出糖分。

20款奶茶中有14款宣称“无糖”,但全部检出糖分。以500g/杯计算,每杯奶茶总糖含量在4.45-24.5g之间,平均含量为14.8g;最低的是宇驰茶乳(无糖),最高的是泡泡茶(无糖),是Coco Duke。

这些声称“无糖”的奶茶都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更神奇的是,标称无糖的Coco可可,在泡泡茶中测得的含糖量为4.9g/100g,是参考标准的9.8倍!

奶茶虽好,但不要贪。

多吃水果多喝热水比什么都好!

*1.本次比较试验结果仅对所购样品负责,不代表同一品牌不同批次、不同规格产品的质量状况。

2.标注的价格都是本次购买产生的费用,仅供参考。

3.比较试验结果不得用于商业宣传的条款。

本文综合自深圳市消委会、广州日报等。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