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春运:慢悠悠的路途,沉甸甸的乡愁

今日新闻2023-01-14 11:29:5951data

东周时期的高级马车(2018年11月2日摄)。对车辆残骸进行测量后,初步确认这辆马车有两个直径为140厘米的较大车轮,每个车轮有38根辐条。车厢宽度142.5厘米,长度106厘米,车厢剩余高度超过50厘米,一根剩余长度近280厘米的车轴横跨车厢底部。据专家介绍,在以往的考古发现中,发现先秦时期这种马车的遗迹是非常罕见的。新华社发布了一条信息(刘墉摄)

关山园

古人的春运:慢悠悠的路途,沉甸甸的乡愁

又是一年春运高峰时间。掐着日子,选择火车、飞机或者自驾.归心似箭。

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50米,相当于每小时180公里。在当今中国的高速列车中,复兴号时速350公里,和谐号时速300公里,远远超过箭的速度。

如果还原古人的“春运热”,我们会发现,正是在古人对故乡的缓慢跋涉中,厚重的乡愁所积淀的年味才如此刻骨铭心。

一个

从北京到江苏宜兴有1100多公里。今天,如果你开车,大约需要12个小时。坐高铁只要5个半小时。最快的方法是乘飞机。北京飞南京不到两个小时,然后就可以坐大巴出机场了。到那里需要一个半小时。

然而520年前,一个宜兴人从北京回老家过年,差不多用了一个月:1498年,明朝统治十一年。这年腊月,一代圣贤成功辞官回乡的徐普终于踏上了回乡之路。从腊月初一,腊月二十七到家。后来,他写信给他的同事李东阳,感叹说:“多么漫长的旅程啊!我这把老骨头快散架了。”这一年,徐普71岁。

在徐普的时代,从北京到宜兴的最佳路线是乘船走京杭大运河。徐普是“四朝宰相”,因为在回乡的路上享受了不同的待遇,所以还是累成这样。可见其他同学会的人在漫长的道路上也是吃了苦的。

也许,在今天,还有春运的朋友感叹“堵车”“抢票”,但在古代,真的很难。一部古今春运热潮史,背后是中国交通变迁史。

可以说,古代的交通状况决定了古代春运热潮的半径、规模和质量。

中国古代交通的大发展始于秦朝,在汉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中国交通在秦朝的意义在于秦始皇发明的“火车”。著名学者白寿彝在《中国交通史》一书中写道:“‘车在同轨’确实充分表现了秦汉大一统的新精神。从字面上看,虽然只要求各处车辙程度相等,轮间距均匀;其实也告诉我们:此时的车辆可以行驶全中国,此时的交通状况已经需要车辙和轮度的统一;如果车辙和车轮的度数不能统一,一辆车不可能到处行驶,也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要。”

秦汉以前,交通非常落后。回到当年,孔子坐在缓缓行驶的牛车上,奔波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在今天看来是典型的慢动作,隆隆的木车声,时间好像停滞了。这是老子最喜欢的境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是,秦始皇不喜欢。六国统一后,他把发展交通作为治国的主要任务之一,陆路交通发展迅速。除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车同轨”制度外,他还修建了一条以咸阳为中心,东至焉耆,南至吴楚,西至临洮,北至何塞,长达8900多公里的“驰道”。

“驰道”在当时是一条高速公路。055-79000说赤道采用的路线是按最近距离规定的,没有曲折,所以也叫“道”。驰道的建设是“路有五十

交通在汉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赞斜路连接长安和巴蜀,夜郎路延伸到云贵高原的广大山区。最著名的是连接西域的丝绸之路的发展。这条道路使汉代中国人的世界观焕然一新。

从中国历史的规律来看,在大一统的时代,交通可以有很大的进步:隋唐时期,运河修建卓有成效,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运网络,唐代修建了石门路,连接川滇与中原;宋元明清时期,交通建设越来越多样化,水陆交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伟大的“郑和下西洋”,让丝绸之路上的茶叶贸易在清代得以兴盛,靠的就是当时先进的交通。

但从时间这一大跨度来观察中国古代交通,人总是很难在路上的。清末,中国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铁路、轮船、汽车出现之前,几千年的道路状况和交通方式都没有质的飞跃。“很难走”一直是不变的主题。那时候漂泊在外的人,要想回老家过年,往往要提前一两个月离开,这样才能赶上鞭炮声迎新年,回到温暖的家。

1953年7月,时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府的欧阳修护送母亲的灵柩南下,到冀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祖居安葬。今年冬天,他回到颍州过春节。今天从阜阳到永丰,9个小时车程不到1000公里,但欧阳修当年在路上花了两个多月时间。他感叹,“水回大地,奔驰劳苦”。

“奔驰辛劳”的确是古代“春运热”的关键词。明朝有个大臣叫王羲之。有一年,他租了一条船回老家松江(当时是江苏)过春节。经过长途旅行,他的家乡在望。他很高兴,但他的心情立即变得更糟:当他上岸时,码头上全是船,他花了两个小时才挤进去.

在铁路、轮船和汽车出现之前,几千年来,船和马一直是中国人的交通工具。

1793年,马戛尔尼率领的英国代表团以庆祝乾隆皇帝生日的名义抵达中国。事实上,他想通过谈判打开中国市场。当时马戛尔尼带了一堆代表英国工业革命成果的产品来中国销售,包括两节车厢。马戛尔尼对英国马车在中国打开市场很有信心,因为他到中国后,体验了中国的马车,又重又慢,还特别颠簸。他还仔细看了乾隆皇帝的《御用》,也是体积庞大。他带来的英国马车不一样,有浮动弹簧,可以有效减震,提供很高的乘坐舒适度。

然而,麦卡特尼很失望。他失败了,带来的各种产品都被束之高阁。不是英国的产品不好,而是中国的皇帝太守旧,认为自己的东西已经很好了。比如马车颠簸了几千年。不好吗?

是的,几千年来,中国的古人无论是上任、赶考、旅游,还是回家过年,都是乘坐着沉重的车皮或牛车,在路上来回颠簸。

在古代,没有相机,当时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幸运的是,也有古画流传在世界各地。以宋朝为例。从传世的宋画来看,如《中国交通史》 《清明上河图》 《溪山行旅图》 《盘车图》大多是牛车,但也有少数驴车。有人在张择端研究过《雪溪行旅图》。全卷共有814人,90多只动物,13辆车,29条船,8个轿子。车、船、轿子是当时的主要交通工具。值得一提的是,宋代骑马或马车的人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子帝”石敬瑭割让“十六州”和西夏崛起后,中原失去了主要的战争策源地

在宋代,春节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名著《清明上河图》记载了春节前开封城外的拥堵情况。当时有“平车”、“平车”、“串车”。平车是大车,由二十多头驴或骡子,或六七头牛拉着。它们可以被称为古代的大型平板卡车。名画《东京梦华录》里也有三辆三牛马车,由三头牛拉着。它们是双层货车。上层低而宽,下层高而窄,是马车。全车都是拱形的。从图中可以看到,前车有人正在从下层往上层爬。第二节车厢门大开着,上面一层有人躺在被子里,下面一层有个人无所事事地坐着。下层一侧的最后一节车厢关闭。可能是行李车。这幅画描绘的是雪中前行的道路,堪称“大宋春运抢图”。

根据古人的记载,除了官员有公配之外,百姓租车或轿子都有明码标价。如果他们没有钱,他们只能依靠两条腿。

当然,古代等级森严,几个人抬什么样的车,什么样的轿子,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旦超标,他们可能会犯“非法侵入”罪。土豪再有钱,也不敢在明处乱来。历史上记载的最豪华的皇帝外之旅,是万历六年(1578年4月),首辅张出京,回到湖北江陵老家。当时他坐的是32人抬的巨无霸大轿子,前八,后八,左八,右八。这个轿子有一个小阁楼那么大,分为卧室和客房,由两个小男孩服侍。为了让这个巨无霸顺利通过,当地官员忙得不可开交,增派民夫,扩建道路,雇佣工匠,拓宽桥梁。

即使对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张来说,这轿子无疑超标严重。更何况还有精锐部队护卫。黄仁宇在《雪溪行旅图》年写道:除了保持安静、回避的仪仗队,“跟随而来的护卫队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矛兵,由连长戚继光任命,当日鸟矛还在。

这时候,张的势力已经遍布天下。这一次,他以极大的热情回到了家乡,但无论是高调示爱还是高调炫耀权力,都没有好下场。张死后被清算,这个巨无霸轿子成了大罪。

南宋诗人陆游写了中国古代游记《万历十五年》一本。当时他从殷珊(今浙江绍兴)到夔州(今重庆奉节)任将军判官,乘船从大运河到长江水道,途经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重庆。

如果走陆路,时间会更长时间。毕竟“蜀道难上青天”。在陆游时代的交通条件下,行进速度相当缓慢。历史,当时“马行七十里,驴行五十里,车行三十里”。《入蜀记》年,以北宋为背景,林冲被人用棍子打了一顿,脸上还纹了花纹,送到沧州。书上说,“第一天,我走了‘30英里’。”又过了三两天,我留在了村中学。董超和薛霸两个反派故意用开水给他洗脚,脚底有大血泡。第二天,我走不动了。然后,我留在了村子里。可以看出林冲当时是带着枷走的,他有伤,每天只能走三十多里。

当时有个四川人在北京做官(不管是开封还是北京)。回家过年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旅程啊!

名山大川是旅游的好去处,却是回家的最大障碍。如今,从湖南衡阳到武汉,高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但就在三百多年前,明末衡阳的王船山去武汉参加乡试,在回家的路上,差点死在一条鱼的肚子里。当时湖南要渡洞庭湖到湖北,当王蔡

清朝雍正以前,湖南还是湖广省的一部分,省会在武昌,是举人的考场所在地。湖南的进士们为了赶考,不得不横渡八百里洞庭湖。毛泽东的岳父,湖南著名学者杨昌济曾回忆说,他的祖父去赵坤,是因为陪两个弟弟到武昌赶考,在经过洞庭湖的途中遇到大风浪,心脏病突发而死.可以说,洞庭湖的水打破了无数学子的梦想。直到雍正元年,考场设在长沙,湖南进入人才辈出的时代。这就是地理对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影响。

试想,在王船山的时代,有一份“湘鄂情”是多么的不易。湖北女婿会冒着生命危险陪老婆回湖南过年。

当然,除了路途艰难,古人过年回家也怕路上有劫匪。755-79000年有记载,古代最好的背包客,在路上三次遇到强盗。其中湘江上的那次最惊险,差点丢了性命:当时劫匪被一个男孩的哭声引诱,徐霞客的同伴忍无可忍。回到船上时,抢匪趁跳板还没来得及,冲出沙滩上的草丛,点燃火把扑向客轮,闯入船舱,挥舞刀枪向客人戳砍。在狭小的空间里,乘客们无处藏身和逃生,只好掀开座舱盖,赤身裸体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保命。徐霞客是最后一个跳入河中的,头朝下掉进了水里。他的耳朵和鼻子里充满了水。好在他个子高(一米八),水深齐腰深。挣扎过后,他划着水,爬上了旁边的粮船。他“一丝不挂”,一位好心的船客脱下一套单衣单裤套在自己身上遮羞御寒。

在路上,有比强盗更可怕的东西。

今天,过春节的人可能会去动物园看老虎什么的。当年老虎在路上等人。历史上有太多老虎遭殃的记录,尤其是明清时期,人口繁盛,到处扩张,老虎开始走出大山,激烈的人虎大战开始了。老虎公然在马路上,甚至村子里游荡,成了人们无法摆脱的噩梦。

从这个角度来说,古代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告别可能就是告别。唐代诗人陈涛有一首催人泪下的诗:“无定河边的穷人还在梦里。”想想吧。春节之际,一位年轻女子在鞭炮声中睡着了,梦见了自己的心上人。这个人在千里之外已经是一堆骷髅,再也回不了家过年了。

明朝有个有名的大臣,叫杨廷和,四川人。他的儿子杨慎更加出名。后来获得一等奖,写出了著名的《长江东流,浪花淘尽英雄》。杨廷和在京城国子监学习多年。有一年,他春节回老家探亲。他今天先走到北京通州的大运河,然后坐船,再换乘另一艘船,兜了半个多月才安全到家。

它是古代国子监的最高学府,没有寒暑假和周末。不过,学生春节回家,国子监也提供路费。现在的大学生羡慕的是,国子监的学生可以休“长假”,最长可达一年。如果他们不来国子监请假,就会被开除。杨廷和回四川过年,应该是长假。

古代春运的人群远没有今天这么多。子曰:“父母在此,不远行。”当时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基本被限制在土地上,很少有机会远行。出远门然后春节回家的基本是以下几类:官员,

春节期间官员都放假了。0755-79001写道:宋代官员的假期大致可分为公休和私休。公休包括节假日、十天假期、国定假日(本朝始皇帝忌日)、外国官员任命假期、点名假期(对考官而言)、朝定假日、特殊情况等。事假包括婚假、丧假、病假、探亲假、事假等。有意思的是,宋代官员结婚有九天婚假,亲戚结婚也有假期。根据他们的血缘关系,他们有不同的假期。他们兄弟结婚的时候有五天假,他们的曾孙,曾孙等等。结婚了。如果给他们一天假,他们应该是白发苍苍的老官员,享受这个假期。

宋代的春节假期规定如下:“七日休,五日休”。这里的“关”是指北京的官员免于朝参,即皇帝不上朝。“下班”意味着各级政府机关停止工作。对于家乡远离首都的官员来说,这个小长假无疑会让他们无法回家。官员回家基本都是请探亲假,除了距离,最多不超过一个月。

事实上,古代没有多少官员能够请假回去过春节,因为皇帝想邀请他的大臣们一起庆祝春节。055-79000写道:宋朝春节期间,朝廷允许京城百姓“停工”(主要是赌博)三天。每个人都穿上新衣服,上街购物。“其间设歌舞厅、歌厅,车马繁忙。晚上贵族妇女出行,进场观看或去店里设宴。”朝廷在农历大年初一召开“大朝会”。皇帝坐在大庆堂,四个威武的武士站在堂角,称他们为“镇堂将军”。大厅里,仪仗队列成一列,所有官员都穿着皇家长袍,州行军官手持土特产。各地百姓皆穿白袍两束设班,外国使节也入班祝贺。仪式结束后,皇帝举行了宴会。宫外山棚(灯山)已结扎,官退时山棚灯火通明,金碧辉煌.

所以,在古代,大部分家在外地的官员都很难回家过年:路途远,费用高,请假难,皇帝还要陪…

唐代诗人戴树伦写了一首诗《水浒传》,饱含着不能回家过年的哀愁:“旅馆里谁来问,寒灯可亲。”今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夜,我在万里之外流浪。回首往事,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伤心难过;孤独的我只有苦笑和酸。艳而衰,明日又将春。“当时戴诗任抚州(今江西)刺史,家在金坛(今江苏)。福州金坛,哪里可以找到万里?但对于一个春节不能回家的人来说,“万里”指的是心理上的距离。

千百年来,无数人在外漂泊,每逢春节想家,都在时间留下一声声苦涩的叹息,除了官员和学者,绝大多数普通人没有留下声音。好在云南哀牢山有音乐,《徐霞客游记》,记录了当年茶马古道上那些“马帮”想家的歌谣。今天,它听起来像眼泪:

可怜的东西。可怜的东西

过年在家抓马。

世界上可怜的骑士。

大年初一出门。

拉干玛大寒节

监狱里下着大雪。

我晚上不会回来。

我担心我的儿孙们。

有钱人春节都待在家里。

马哥过年蹲路边。

哀牢山上的老虎叫。

骡子和马不会跪着走路。

无量山人笑。

骡子和马都离不开马鞍。

马必须敲响钢钟。

钢铃响了,马鼓起了勇气。

……

“二十三、厨房祭祀官;二十四、扫屋;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到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