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要修复文物,还要让它们活起来”

今日新闻2023-01-24 23:27:0051data

原标题:传承与创新并重,古今交织,楚式漆艺彰显时代魅力。3354漆韵古风新气象(保护文化遗产,彰显时代新内涵)

:战国彩绘凤纹圆耳杯。

:雕画战国鸳鸯、漆豆。

“不仅要修复文物,还要让它们活起来”

荆州博物馆供图

制图:安迪

核心阅读

传承千年的楚式漆艺,承载着厚重的楚文化,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楚式漆艺,探索了一系列创新实践:以现代学徒制培养能工巧匠,发展集文献、研究、学习、传承、学习为一体的漆艺新业态,建立漆艺生产加工产业链.古老的楚式漆艺在保护与传承中绽放。

夏天过后,湖北潮湿闷热。正是这种气候孕育了最适合制作漆器的原料————天然漆。千百年来,楚人从漆树上采集漆器,用木胎制作器皿,反复涂绘,细致入微,形成了独特的楚式漆艺,“画”即以漆画物,“画饰”即画饰。2011年,楚式漆器绘画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一件件精美的木制漆器承载着厚重的楚文化。“在荆州博物馆的展览藏品中,春秋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漆木最为精美,最受游客欢迎。”荆州博物馆馆长王鸣钦介绍,楚漆器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方特色,其夸张奇特的造型、绚丽灵动的图形风格和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凸显了楚文化的浪漫色彩。

生活状态

搭建生产性保护平台,培养接班人。

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周剑说,传统楚漆器多为家庭作坊生产,生产力低下,市场开拓和创新理念不足,技艺传承缺乏接班人。为解决传承问题,2012年11月,荆州市文化局、荆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批准成立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学院(以下简称非遗学院),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学、制作等研修班,涵盖楚漆艺等18个国家级、1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到精美的漆器,还可以体验制作过程。非遗研究院董事长许晓兰介绍,该院聚集了京州大部分非遗传统手工艺项目,建设了非遗展厅、大师工坊、非遗体验馆等。众多匠人聚集于此潜心创作,为非遗项目的展示和技艺的传承提供了一个“生产性保护”的平台。同时,依托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聘请非遗传承人做带薪学徒,将传统学徒制改为现代学徒制,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学习艺术。2013年,学院正式开设“民间传统工艺专业”,致力于为非遗项目和民间传统工艺培养传承人才。

近年来,学院培养了近千名学生,近200名学生自主创业或成为非遗传承伙伴。学院2018级学生马广波,00后,楚式漆艺专业,曾获2020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手工艺制作(漆器)学院组一等奖。“我喜欢做手工。刚接触漆艺的时候皮肤很容易过敏,但是在学习中越来越喜欢这个专业。现在我非常享受制作漆器的过程。”马光波说。

00后学生周坤涛的另一件漆器作品获得了今年国际设计奖的银奖和铜奖。“起初,我接触漆器只是因为好奇。我逐渐变得…

非遗不仅仅是传统技艺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漆艺专业毕业需要五年时间。像邹德祥这样的非遗传承人,每年都会给学生上200小时左右的课。”许晓兰介绍:“漆艺有句话叫‘人磨漆,漆磨人’。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你必须有耐心,坚持不懈,并在技能上持之以恒。”

合并

研发文化创意产品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艺术价值。

2017年,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致力于振兴以楚式漆艺为代表的传统工艺,工作站引进科技、设计、学术资源,开发生漆涂饰技术,建立漆胎制作工坊,设计开发绿色环保、走进现代生活的漆艺创意产品。2019年,由非遗传承医院和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发“京作楚生活”文化创意品牌。

“我们不仅要修复文物,还要让它们活起来,还原古代人使用漆器的生活状态。非遗传承要看人、看事、看生活。”许晓兰指着一套描绘楚图案的漆器餐具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漆器既是日常用品,也是艺术品。我们的文化创意产品应该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价值。”

楚式古钢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万翔在非遗机构古琴演奏厅演奏了一曲《高山流水》,余音绕梁。楚式琴技是湖北省的代表性项目。古琴融合了楚式漆艺,音色显得古色古香,漆艺华丽。

围绕“秦、食、茶、书”四大主题,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的驻场设计师、非遗传承医院师生、非遗传承人设计开发了一系列走进现代生活的天然漆产品和彰显楚文化的文创衍生品。设计师使用典型的楚式漆器工艺,如榫卯,绘画,金银剥离等。生产餐具,茶具,酒具,现代文具,如画笔,镇纸,笔筒和彩色装饰品。

现在,非遗传承人成立了相关公司,并与北京、深圳的多家公司合作生产,拓宽了非遗传承人的销售平台。非遗医院生产的漆器古琴年销售额约2000万元,漆器及文创衍生品年销售额近1000万元,定制漆器年订单金额近2000万元。

发展

融合文旅、科研、生产,助力乡村振兴。

夯实漆艺传承发展的基础,离不开文化与科技交融的助力。在湖北省图书馆的支持下,非遗研究所建立了漆文献分馆;与荆州博物馆、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合作开展漆器文物数据库建设和文物修复人才培养项目。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在探索形成“非遗技术设计漆器生产、文化旅游产业、大漆加工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2015年以来,非遗传承学校的师生与非遗传承学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手工体验课程、漆器工艺课程体验活动等。为非遗研究和休闲旅游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内容。每年有超过5万名学生和游客前来参与研学体验,沉浸式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漆艺的传承和发展也促进了湖北漆树种植和生漆加工业的发展。2018年11月,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在十堰竹溪县挂牌成立“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漆树种植示范基地”。2019年3月,工作站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启动生漆原料和彩漆加工车间建设。2020年9月,

“在不久的将来,非遗匠人小镇将聚集漆艺家、工匠、设计师、楚文化爱好者、学生、游客,成为荆州楚风漆艺传承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聚集的人气也能助力漆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许晓兰说。

作者:本报记者李霞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