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自考 武汉大学自考本科

数据相关2023-01-07 04:54:5751小组

2011年高考结束后,张鹏收到了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说他已被该校金融专业录取,要求他在当年9月15日至18日到学校报到。

然而,武汉大学是一所卓越的大学,直属教育部。是一所985和211的双一流大学,在2022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上排名第十,排在前面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等。

武汉大学自考 武汉大学自考本科

多年来,武汉大学为各行各业培养了无数人才。下面是几个比较知名的。

比如在百家讲坛一炮而红的易中天教授,他就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的;

又比如喝小米粥创业的雷军雷老板,他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

比如在杀马特时代走红的网络名人程琳,也是武汉大学毕业.

张鹏能去武汉大学,这使他和他的家人非常高兴!

但是张鹏在武大读了4年之后,2015年即将毕业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校竟然表示张鹏根本没被该校录取,张鹏根本不是该校的学生。

一瞬间,张鹏直接蒙了:“我在武汉大学读了4年,到了武汉大学连我的身份都不承认?”

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2011年,张鹏到武汉大学报到

按照通知中规定的报名时间,张鹏于2011年报了武大。

报名结束后,张鹏和其他几名学生被送到武汉郊区的一个军事训练基地参加军事训练。

在这里,张鹏认识了他的五个同学,他们6人都被分配到金融6班。

张鹏还认识了来自同一学院的近20名同学,他们都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所有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江苏、重庆和黑龙江.

经过半个月的军训,张鹏和他的同学们被带回了学校。在学校他们见到了辅导员王杰,时,王杰召集同学开会。

会上,学生们向王杰支付了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和住宿费。每个学生学费15000元,住宿费3500元,共计18500元。

说起这个学费,有点贵。一般国有大学学费一年大概五六千元。

所以张鹏的很多同学都有点担心,但转念一想,毕竟上了重点名牌大学,你肯定有你的原因,所以也就没太在意。

王杰收到钱后,把宿舍分配给张鹏,并带他们去上课。

张鹏和5名同班同学被分配到武汉大学教工新三栋3301房,其他同学被分到隔壁3302室。

第一天,他们在宿舍打扫卫生,整理床铺。第二天,王杰带着包括张鹏在内的六个人去了金融六班,他找到班长说:“他们6个是插班生,来得比较晚,你多关照一下他们,给他们安排座位,把课程表也给他们一份。”

说完,王杰就走了,张鹏他们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了。

张鹏后来回忆说:“最开始没发现什么特别不正常的地方,但后来就感觉不对劲了。”

02

张鹏发现不对劲

接下来,张鹏一个接一个地发现了错误。

第一件不对劲的事。

当时,金融六班共有45名学生,但每次上课时,老师只点名39名学生,除了张鹏的6名室友。

张鹏问了不同的老师几次,老师的答复都是:“呃……名册上没有你们6个的名字呀!”

张鹏对此感到很困惑,于是他们去找辅导员王杰询问。王杰给他们的答案是:“没关系,去上课就好。”张鹏又问了一遍,他们是否没有问为什么,最后他们不得不走开。

张鹏继续在金融六班学习生活,和同学们一样,参加班会、校运动会、外出春游等等。

第二件不对劲的事。

他们在张鹏有六个人发现他们既没有学生证,也没有饭卡,班的其他同学可以用学生证在学校图书馆看书,但是他们有六个人不能。班里其他同学都可以拿着饭卡在学校食堂吃饭,没有一个可以。

这真的很奇怪,就算不点名。没有学生证和饭卡,张鹏他们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我们究竟是不是金融6班的学生啊?甚至我们究竟是不是武汉大学的学生啊?”

为此,张鹏和他们的辅导员王杰多次询问,王杰每次都说,“你是通过特殊渠道进来的,这很正常。不在乎,安心上学就好。”

第三件不对劲的事。

他们中的六个在张鹏,作为金融六班的学生,没有和班里的其他学生一起参加考试。而是在辅导员王杰的安排下,和他们初次见面的近20名同学一起参加了考试,没有取得任何成绩。

每次考试前,王杰都告诉他们要好好表现,说成绩会直接寄给他们的父母,但他们在张鹏的父母从未收到他们的成绩单。

第四件不对劲的事。

张鹏他们上大二后,辅导员竟然让他们搬出了学校的学生公寓,安排他们在校内租房居住。

事实上,发现问题的不仅仅是张鹏。金融六班的其他同学也发现了张鹏的问题。

据金融6班的一位同学说,大一开学,他们6个张鹏人就来晚了。后来他们在班里相处了很久。班里所有其他的学生发现,他们六个人中的张鹏从来没有被老师点名过,也从来没有交过作业,这让班里的其他学生感到有点奇怪。

这名同学还说,上大三时,他偶然在学校贴吧看到一篇警惕招生骗局的帖子,帖子上说“没有学生证、没有学号、没有饭卡、上课老师不点名等等情况,就意味着学生有可能陷入了招生骗局”。

他发现张鹏他们6个的情况和帖子所描述的非常相似,就怀疑张鹏他们6个有可能被骗了,他本来想跟张鹏他们6个说的,但想了想又算了。

据金融六班的一位班干部说,全班同学都觉得张鹏和他们六个人有点奇怪。他曾专门找该学院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反映此事。

但那位老师听后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告诉他张鹏他们6个有可能是成教或者非统招入学的学生,老师的说法有点复杂。他当时不懂,但既然老师没有明确说是什么问题,他也就没再纠结了。

招生骗局?

难道张鹏他们6个,以及他们同院的那将近20名同学,都被骗了吗?

03

张鹏严重怀疑自己被骗了

虽然有太多的事情是错误的,但张鹏他们6个却是实打实地在武汉大学上学呀,和辅导员王杰经常使用“特殊渠道”来安抚他们。虽然他们早就怀疑自己被骗了,但总是半信半疑,也就是半信半疑。

直到2015年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开学后,一件事的发生,才让张鹏他们6个从将信将疑变成严重怀疑自己被骗了。

大四上学期结束,金融六班的其他同学都在忙着毕业论文答辩,每个同学都有老师指导,但张鹏的六个没有,老师也不管他们。

学习上有问题找辅导员就行,结果张鹏他们6个去找辅导员王杰时,却发现王杰已经不见了踪影,电话也打不通。

这下张鹏他们六个人彻底慌了。他们早就怀疑自己可能被骗了。随着辅导员王杰的失踪,他们再也憋不住了。他们严重怀疑自己被骗了。

得出这个结论后,张鹏他们越想越害怕,越想心里越冷,因为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回忆大学四年的经历,几乎没有什么是正常的。

比如,大一的时候,张鹏来到了武汉大学新生报到现场,但他并没有亲自办理报到手续。相反,带他来报到的陈东处理了这件事。

当时陈东对他和其他几个同学说:“你们不用进去,把录取通知书给我就行了,我给你们办。”说完陈东拿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没多久陈东就出来了,说已经办妥了。

又比如,第一次分配宿舍时,张鹏他们走到宿舍楼下,就发现这是一栋博士研究生公寓,当时他们就感觉有点奇怪:“嘿,我们小小的本科生,怎么一上来就住博士研究生公寓呀?”

当时这是个小问题,他们也没怎么在意,但现在想想,他们觉得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例如,在大学四年期间,张鹏和他们的辅导员王杰共支付了四次学杂费,每次18500元,但王杰从未给他们开收据。

对于这件事,他们之前也交过手,但毕竟没有太在意。现在想来,肯定有猫腻。

想到后来,张鹏他们根本就不敢再回忆过往了,他们只想立即求证自己究竟是不是被骗了?

经过了解,他们找到了一种求证手段,那就是上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去查自己的相关信息。

简单说一下,这个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是科普。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薛鑫网,是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主办的网站。所有大学生(注意,仅限大学生,不包括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幼儿园学生)的个人信息都会收录在本网站中。你可以查到你是不是大学生,是不是大学毕业生,毕业于哪个大学。

在社会用人单位来说,这个网站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核实应聘者的学历,比如张三去华为申请清华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结果华为的工作人员拿着张三的个人信息查Xuexin.com,发现Xuexin.com上没有张三,证明张三是假大学生。他的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是几千块钱买的。

2015年5月18号,张鹏用自己的个人信息到学信网上一查,完蛋了,根本查不到他的信息,也就是说张鹏根本不是大学生,他同宿舍的5名同学也查了,结果都查不到。

得到这个结果,在我们局外人看来,张鹏等人被骗是肯定的,但在知情人看来,张鹏等人,他们仍然害怕或不愿意完全相信这个事实,他们只是严重怀疑自己被骗了。

当天,张鹏打电话给父亲,告诉了父亲所有的前因后果。父亲听后,吓得背脊发凉,立即从深圳驱车赶往武汉。

与此同时,张鹏与一个名叫周泰的人取得了联系。虽然他们不知道周泰的具体身份,但他们知道周泰正在与王杰和陈东合作。

周泰告诉张鹏他们:“没事,你们不要着急,我们正在处理这件事,放心吧,如果你们大学毕业了,接下来还想读研究生,你们还可以找我。”

后来,张鹏拿到了毕业证,但被证明是以其他学校的名义制作的假毕业证。

010-350

04

张家人报警,学校出面证实

第二天,5月19日,张鹏的父亲赶到武汉大学,他立即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打电话给周泰、陈东两人,要求他们到武汉来解决这件事,第二件是报警,当天晚上张家人向武汉市洪山区珞南派出所报了警。

5月21日上午,陈东在一个名叫刘万成的人的陪同下抵达武汉。张家在酒店迎接他们。

刘万成说,事实上,他和陈东也是受害者。他在武汉有有个同学叫林振山,从事文凭生意多年。几年前,他看过李振山等人办的大学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真的,于是他相信了林振山,帮忙搞文凭生意。后来,他把这个生意介绍给了,找到了张的家人。

刘万成补充道,但是两年前,林振山失踪了,他与周泰和王杰有了关系。

当天下午,周泰也抵达武汉。张家和周泰是在一个咖啡厅认识的。

面对张家人提出的质疑,周泰否认出轨。他说,他和王杰合伙创办了自学考试公司。他们公司是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合作伙伴,可以安排学生住在学校的学生公寓,或者在学校教室上课。但他从未向张鹏承诺,他们将统一招收本科生,而是让他们去武汉大学攻读第二学位。

周泰继续说,两年前,武汉大学有一个政策,在其他大学获得第一学位的学生可以去武汉大学攻读第二学位。通过考试后,他们可以获得武汉大学第二学位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是从2013年开始,武汉大学取消了这个政策,所以他们现在做不到了。

不过周泰表示他还有其他办法,他可以先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助张鹏拿到另外一所大学的专升本文凭,然后再帮助张鹏报考武汉大学的研究生,但这至少要8万元“办理费”。

张家人一听,已经明白了个够。周泰、王杰、陈东、刘万成、李振山,这一伙人就是彻头彻尾的文凭贩子,并且是假文凭贩子,,都是为了骗8万元。做梦去吧!

张家人果断再次报警,有备而来的民警立即将周泰、刘万成三人送往派出所调查。“解决了”三个骗子后,张家人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到武汉大学求证张鹏究竟是不是该校的学生。

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表示,他们根本不认识周泰,和周泰开的公司也没有合作关系。

5月22日晚,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也回应了此事:“这是以武汉大学名义进行的招生诈骗,武汉大学深恶痛绝。武汉大学将积极配合警方严肃查处,同时加强管理,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武汉大学的招生工作是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进行的,绝对没有国家政策之外的招生方式。”

武汉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也表示:“2011级新生入学时,武汉大学采取大类招生,但入学时没有细分金融专业。张鹏等人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显示,他们被金融专业录取,这充分说明他们收到的录取通知书是伪造的。这是典型的招生诈骗案。”

说到这里就彻底清楚了,张鹏他们根本没有被武汉大学录取,他们被诈骗了。

05

真相彻底被揭开

那么,张鹏,他们是怎么被骗的?

这还得从2011年说起。

2011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张鹏没能考上大学,所以他的家人愁眉苦脸。

这时,张鹏的父亲被介绍给他的老乡陈东,陈东拍着胸脯说:“兄弟,只要你愿意出15万块钱,我就可以让你家孩子到武汉大学去上学,放心,我有关系,读的是统招本科,和其他今年考上武汉大学的学生一样,大学4年后拿统招本科毕业证。”

开头我已经介绍过武汉大学有多牛逼了。张鹏的父亲听了陈东的话后喜出望外,立即与陈东达成了初步意向。

回家后,他把这个好消息和张鹏、老婆一商量,一家人都觉得似乎有点靠谱——第一,是熟人介绍的;第二,陈东也是老乡——因此,家人决定就此事与陈东进行深入沟通,看看是否可行。

不久之后,张的家人和在武汉大学附近的一家宾馆见面,刘万成和也来了。经过一番沟通,张的家人进一步相信了。请于当年9月15日至18日到学校报到,加盖武汉大学公章。

张家反复看了录取通知书,认为都是对的,是真的,给了7万元付清尾款。

后来,双方都很高兴,张的家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了酒店。临走时,和张的家人相约在武大见新生。

那么,真相是什么?

向陈东交了8万块钱,而陈东也马上就给了张鹏一张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说张鹏被武汉大学金融专业录取了,

也许有人会嗤之以鼻:“我的天,你能相信吗?”

我想我可以用两句话来解释这个问题。第一句话,关心就是查

可能又有人说:“你再在乎就糊涂了,你再执迷于当局,反正我是绝对不会上当的。”

我想说,不要太自信。被骗的不仅仅是张鹏,而是至少24个人和24个家庭。警方调查显示,包括张鹏在内的至少24人被骗至少400万元。同一时期,这种造假事件不仅发生在武汉大学,武汉其他多所高校也有发生。

真相就是,张鹏的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家里花15万元买来的。

06

最后的疑问

张鹏宿舍所在的博士公寓楼的楼管说,这栋楼的3301和3302房间是继续教育学院的临时过渡房。张鹏他们搬进来的时候,证明是学校的住宿教育中心出具的,外地学校人员是不可能搬进来的。

武汉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党委书记表示,事发后,他们成立了调查组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在张鹏居住的宿舍属于公寓楼的杂物间,并不具备宿舍的功能,不排除工作人员有意无意参与了事件。

第一个疑问:既然是诈骗,张鹏他们如何能住进武汉大学的学生公寓?

武汉大学招生办主任表示,大学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地方,同学不一定在一个教室上课很正常,在一个教室上课的也不一定是同学。况且学校有很多交换生和辅修课的学生,学校根本没有能力一一核实上课学生的身份。

第二个疑问:既然是诈骗,张鹏他们如何能在武汉大学的教室上课?

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6年以来,该校已曝光至少24条与武汉大学相关的诈骗信息。

学校在发现招生造假嫌疑后曾多次报警,但学校并非警方要求的受害者,警方不予立案。

但为了防止学生上当受骗,学校做了大量工作。从2007年开始,学校开设了防骗专栏,通过发布公告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要上当受骗。

第三个疑问,诈骗分子都深入学校作案了,武汉大学难道一点不知道?

我上一篇文章《15年,小伙高考只考上二本,却通过“特殊渠道上了”一本名牌大学》,文中提到的案例(以下简称最后一个案例)和你现在看的这个很像。在最后一个案例中,诈骗分子骗走了21名学生97万多元。最终,法院以诈骗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8万元,退还21名被害人已支付的钱款。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诈骗分子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很抱歉,因为没有看到媒体跟进这件事,所以我李百图不知道,不过你可以参考之前的案例来思考一下。

第四个疑问,诈骗分子如何处理?

学生的成绩很可怜。被骗的钱应该追回来,但是四年时间都浪费了。从18岁到22岁,22岁的时候,还要复读,重新进入大学吗?基本不可能。

上一个案件被骗的21个学生,大部分都是直接走向社会的。他们有的成为酒店的厨师,有的成为酒店的服务员,有的成为外卖小哥,有的下海创业.

第五个疑问,受骗学生的结果如何?

07

显然,这又是一个“天上掉馅饼,地下设陷阱”的受骗故事。

我在这里说几句。

为了防止自己上当受骗,一定要谨慎对待一切从天而降的好事,因为地下有陷阱。

第一,核实是真是假。

通过这件事,我们明白了什么

第三,认真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这么好的事情会发生在你身上?你是龙,孙子还是福星转世?为什么你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而别人却要努力才能得到?每个人都是人。上帝一定要偏袒你吗?

第二,一定要多问一下身边的人,尤其是你认为见识比你高的人,让他们帮你一起把关,千万不要一意孤行。

比如张鹏和他的家人,只要他们做了第一件事,就不会被骗得这么惨。验证起来也很简单。去当地教育考试院网站查一下,录取通知书是真是假就清楚了。你怎么能相信一个烂萝卜就能找到公章?

现在是2022年高考考生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了,做到了这3点,任他诈骗分子有千般套路,都套不住你。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样的废话,请立即报警。说不定公安部门会给你一个大红花外加奖金呢!嘿嘿!

希望这个案例能给今年的考生、考生的家长以警示,千万不要再相信什么花15万就能上武汉大学、花20万就能上清华大学的鬼话!

武汉大学自考本科

如果说,上一篇文章的主人公主要是因为父母的不舍,成就了孩子的未来,那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子媚,则是依靠自己的个人意志,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准确的说,这是一个与高考无关的励志故事。主角连高考都没参加,但她的励志故事应该能激励所有高考生和同龄人。

爸爸是中部某省某地级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因为连续生五个女儿违反了当时的政策。最后失去了晋升机会,家里也勉强维持。

五姐妹中,梅子排行第四。到子媚上高中的时候,三个姐妹都已经到了研究生和大学阶段,家里的经济条件已经负担不起她继续学业的意愿。所以子媚在参加完高中毕业考试后,选择了放弃高考。

高中毕业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太少。子媚只能选择当一名乡村教师,挣着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但是梅子的心里总是燃烧着继续学习的梦想。她一边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开始了自学之路。

先考自考专科,再考自考本科。获得本科学位的子媚并不满意。她心里有更大的目标。她报考了郑州大学的硕士,并被成功录取。子媚终于走出了困境。此时,她的姐妹们已经陆续毕业工作,五姐妹的家境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也逐渐好转,这也为子媚坚定自己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拥有211硕士学位的子媚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博士目标——985武汉大学。这时候,问题来了。博士录取的要求和统考硕士录取的要求不一样,需要得到学校和导师的认可。子媚的自考本科被很多人质疑,但子媚在硕士和自考期间发表的论文完全打动了她的导师。武汉大学破例录取了一个自考本科的博士!

就这样,子媚从高中毕业到自考大专,自考本科,到211硕士,到985博士,一步一个脚印,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追求!如今,子媚是一所高等院校的教师,她仍在继续她的平台梦,但这个平台已经从一所小小的农村学校转移到了满是天之骄子的大学校园。

梅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梦想不灭,我们就会有动力去追求更多!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主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