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洒向农村,让有钱人来农场。

新闻数据2023-01-12 05:41:5951data

——记北林区东富镇万合村“第一书记”路海兵

实习记者郑亚楠

把心洒向农村,让有钱人来农场。

“洪水渐渐退去,夕阳照在我古铜色的脸上和胳膊上,体验着烈日下的严寒和夜晚被蚊子叮咬的痛苦,也想起了城市晚饭后散步的惬意。 抗洪抢险时期,北林区东富镇万合村驻村工作队队长路海兵留在堤坝上巡逻,守护着他身后的乡村和他一年多的扶贫成果。 陆海兵望着遥远的夕阳,在手机上写下了这样的话。

不把自己当别人看待

今年51岁的共产党员路海兵,是北林区社会经济调查小组副主任科员。 2016年被派往东富镇万合村驻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万合村扶贫工作。 2018年,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到了村子后,“老陆”没有把自己当别人。 陆海兵出身农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 他知道农民心里在想什么,也知道如何和他们交流。 村民都喜欢叫他老道。 万合村是东富镇经济薄弱村,拥有4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农户725户,人口31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6户。 2017年通过区扶贫办公室贫困村项目建设,路海兵组织村民实施安全饮水、村级道路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继续加大村上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农户宅基地购买落实文化活动广场选址问题,农户居住条件明显改善说起这条“老道”,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在村民的印象中,路海兵总是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村子里,走东家去西家,聊天、询问情况,不断休息。 当青菜下来的时候,村民们会主动让路,让海军陆战队员去自己家取菜,让他们以为这里是自己的家,不要客气。

硬塞给难题啃骨头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万合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资源匮乏,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特困户多,全村房屋老旧,没有安全的饮用水和文化活动场所,村内道路泥泞。

扶贫,首先要让村民看到希望。 驻村后,路海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带领其他包村干部多次入户走访,察民情访民,摸清村情民意。 通过调查研究,他对万合村的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路况、群众脱贫愿望、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详细的了解。 在他的领导下,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真抓实干,确定了万合村脱贫攻坚的目标和重点,科学制定了万合村产业项目发展规律,全面改善了万合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万合村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

万合村共有4座自然屯,屯子里的道路几乎都是土路,涵洞小桥部分破损,通行不畅。 他积极协调驻村工作队,共同联系有关建设部门获取排水管,化解村民矛盾,硬化道路5.1公里,实现了万合村人多年下雨天不穿雨靴出门的梦想。 在文化广场的选址上,他与村干部多次摸排,选择村委会所在地的民房,几经协商后,从镇经管站集资4万元买下民房产权,用作文化广场建设用地。 集娱乐运动为一体的10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将于今年竣工。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村的卫生环境,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他组织村组干部把垃圾搬干净,把树木漆成白色,筹集资金进行美化绿化,同时安排了三户贫困家庭做卫生清洁工,增加了收入。 危房改造是扶贫工作的重点难点,大部分贫困户缺乏资金、没有劳动力,重建改造积极性比较低,他与村里的“两委”积极筹集资金,每天出门做思想工作。 贫困户陈淑芬腰间盘突出,丈夫在维修泥草屋时,不慎从梯子上摔下,受了意外重伤。 丈夫为了治病欠了五万多元钱。 陈淑芬想像其他贫困阶层一样改造危房。 路海兵了解情况后,帮助其申请危房改造资金,并调整施工队押金为陈淑芬修建40平方米砖混结构住房。 到目前为止,万合村17户贫困家庭D级危房改造全面完成,5户C级危房也全部修复改造。

在建设生活用水入户工程时,陆海兵克服了管线长、分户管线多、户外出行多等困难,组织村组干部挨家挨户排查,最终在2017年底让全村农户喝上纯净香甜的自来水,包括家属在内的人员一户不落。

产业扶贫不仅是突破口,也是永久摆脱贫困的关键。 为了找到项目、落实项目,陆海兵深入村屯,在村民家中分组召开贫困户产业项目落实会议,挨家挨户落实产业项目。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自主养殖、小菜园、劳务输出等产业项目。 张连奎、佟玉臣等10户贫困户,由于庭院面积较大,实行了庭院种菜和玉米套种产业。 赵连凤、姚志民等10户贫困户,有一定养殖经验,执行了养牛、养猪、养鹅、养鸡等养殖项目; 通过介绍农民工,鼓励张国、冯树忠等10户贫困家庭的农民工参加村内公益岗位。 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托国土资源养殖合作社,以贫困户参与的形式签订替代养殖合同。 对没有资金的贫困户,采取包干负责人代付出资年底归还的方式,为王金山、张友等16户贫困户代养特色鸡480只,户均增收600元。

热心地帮助贫困者

久观人心。 一年多的相处,老路成为乡亲们最可靠最亲切的人,乡亲们的大事向他求助。 2018年初,贫困家庭王玉发的哥哥王玉才家因供暖不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路海兵第一时间在赶往医院看望的同时,村委会为王玉才一家垫付了2万元医疗费,最终救了王玉才妻子曹华凤的命。 2018年4月,贫困者大象来家的母牛分娩,产后小牛濒临死亡。 路海兵立即联系镇包村干部李冬辉带着镇畜牧技术人员和药品成功抢救了小牛,成功挽救了小牛的生命。

扶贫重在帮助志愿。 路海兵主张深入挖掘贫困根源,做好贫困群众的思想工作,破除他们“等、靠、要”的思想,鼓励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动致富。 贫困家庭吕殿合的妻子身患重病,唯一的儿子出狱后下落不明。 吕殿合和妻子住在不到30平方米的危房里靠最低生活保障维持生活。 生活的窘迫使吕殿合染上了酗酒的恶习。 得知此事,路海兵多次入户走访,做吕殿合的思想工作,向吕殿合免费提供粘玉米种子,帮助他发展小菜园经济增加收入,亲手改善生活。 2017年,他又联系红十字会捐资6000元为吕殿合盖了一套4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安全住宅,吕殿合一家人又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他大力支持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自主创业,帮助贫困户朱岩申请小额贷款5万元作为创业资金购买小吃车。 目前,朱岩特色小吃在绥化夜市很受欢迎,有两家加盟店在大连和北京开业。

“老陆”不仅有扶贫的头脑,还有抗洪的胆量。 今年7月进入汛期,遭遇暴雨干旱的河流决口,肆虐的洪水冲向房屋、水田。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路海兵带头组织村“两委”抢修决口三处,动员人力100多人。 险恶缓和后,他仍毫不松懈,继续投入到弗兰河水库筑堤防洪工作中,与广大抗洪勇士经过几天的奋战,终于战胜洪峰,守住了堤坝。

扛着责任往前跑

当被问到参加扶贫工作的感受时,路海兵只说了一句话,很有成就感,很想家。 陆海兵通常在星期六星期天可以回家。 但是,工作和会议一多,就经常不能回家。 驻村工作很辛苦,居住条件也不好,但在冬天,长时间没人住的房间很冷,不热是常有的事。 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每天最大的消遣是拿着手机看职场发来的短信通知。

2017年春季胃肠感冒流行,被陆海兵招募,上吐下泻,肚子痛不能上床。 村民来找陆海兵有事,他躺在那里吃了苦头,得照顾他,给他做饭。 陆海兵当时非常感动。 但最后,陆海兵勉强支持,解决了村民的问题。 路海兵说很高兴能为村民们做点什么。 自己来这里不是为了官员,也不是为了钱。 他只是要求在这个岗位上回应这个差距,回应自己肩头的责任,也回应共产党这个称呼。 陆海兵最大的愿望是让自己把投入乡野的心血换来村民的富裕。

陆海兵幸运的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万合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村民的精神面貌和素质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高。 2018年底,如果现有24户贫困户能按期脱贫,万合村将摘下全部贫困村的帽子。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