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望艺谈:空间规划邂逅艺术跨界应用会擦出美妙火花

艺考动态2022-12-23 08:21:00艺考之家

近日,“艺术品质在——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多元应用”主题论坛在卢浮宫家居艺术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组委会、城市艺术季、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公共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与会者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策展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运营、社区微建设等角度探讨了艺术的跨界应用方式和途径。帮助打破艺术与设计、规划、空间运营等领域的思维壁垒,引领行业创新融合发展。

广东商业地产投资协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魏向阳发言。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会长黄文杰发言。受访者供图

南望艺谈:空间规划邂逅艺术跨界应用会擦出美妙火花

潘磊:以最先锋的形式玩转新商业运营。

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下4A广告公司,电声股份对商业空间和商业综合体的运营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电声数码互动与艺术事业部总经理、明日视界创始人兼总经理潘磊首先从边际角度全面分析了当前商业综合体的八大困境(同业竞争加剧、会员管理松散、疫情影响时断时续、推广手段单一、品牌间缺乏联动、内容玩法缺乏创新、自有团队内容运营服务水平低、与新生代消费者缺乏沟通)和九大趋势(智能化、体验化、数字化、社交化)。

接着,他从自己丰富的经验出发,指出当线下消费将迎来爆发式复苏时,商业综合体发展可以尝试的五条创新路径分别是打造数字孪生商业实体、打造商业实体宇宙场景、裸眼3D商业内容营销、游戏化互动体验、引入艺术装置,旨在升级消费场景,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打造数字时代的全链路营销。

潘磊受访者供图

鲍菁:超宇宙时代科技怎么玩?

原子经理兼首席策展人鲍静以一个令人震惊的视频开始了分享。随后,鲍菁结合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分享了在超宇宙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新兴艺术。应该如何创新文化发展和艺术表现形式,如何用新技术新媒体的呈现方式讲述时代的艺术和故事,如何用数字影像影响时代的印记。

在现场,她用多个沉浸式案例和视频内容,包括新媒体艺术互动装置、沉浸式餐厅、沉浸式酒吧、数字艺术画廊、沉浸式音乐节、艺术快闪和前沿科技展示,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完全重塑的世界”,体验超越现实。同时,她也忍不住想,商业和艺术能和平共处吗?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原子空间探索的品牌文化艺术家平台定制化策展模式,聚焦品牌或企业IP,打造有针对性的新媒体艺术策展,将为艺术作品和企业文化提供卓越的价值和成长空间。

鲍菁受访者供图

高伟:光鲜打造商业消费新场景

随着城市文化旅游和夜间经济的爆发,XR沉浸式虚拟场景和裸眼3D显示屏幕作为极具商业和文化价值的显示应用,以其在自主传播、流量变现、品牌增值、打造网络名人地标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在世界各地的新兴城市地标和文化旅游景观中得到应用,日益凸显其对城市商业和夜间经济的重要性。

与广商综合体有深度合作关系的周明集团国内市场策划部总监高伟介绍了整个行业的背景,系统分析了商业综合体的场景分类和布局,分享了人们的真实需求(精神审美、沉浸式体验等。)从可定制光显示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的角度,为数字时代的光显示解决方案。同时,高伟从公共空间场景、商业网点红色打卡点、文化创意天地、互动体验区、时尚影视之都五大灯光展示场景阐述了商业综合体如何增加影响力、如何引流、如何吸引商家和企业入驻、如何变“人流”为“现金流”。以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为思路,以本土文化为核心,辅以华丽的视觉效果,周明的分享清晰地为人们呈现了“光无处不在”的未来商业世界和全新消费体验。

高伟受访者供图

梁美芝:Playmaking Workshop中的动画设计艺术孵化商务办公空间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潮流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全球潮流玩具市场的发展。中国的潮流玩具零售市场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增长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广州封帆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梁美芝,从二次元文化IP孵化综合体的角度,通过对自有品牌“创玩工坊”的“展、卖、购”四大维度的综合运用,打造以动漫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实体商业聚集区,孵化器、商场、写字楼、餐厅、酒店、公寓、主题公园,打造真正赋有“玩”魂的乐园,助力环境升级。

在分享的过程中,梁美芝还展示了“创玩工坊”丰富的IP资源、新潮的活动和展览案例,为热爱创玩的创作者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切题

艺术和商业策展如何双向推动圆桌交流?

在分享了四位嘉宾的主题后,进行了以“艺术与商业固化如何双向驱动”为主题的圆桌交流会。

圆桌共享现场。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艺术家、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郑小俊;

艺术是一个时代的镜子,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生活和精神面貌。我们这次的圆桌话题,将聚焦在新场景、新商业、新生活下的“艺术与商业”双向驱动。这个“新”字,传达的是我们对过去的总结,对现在和未来的思考。那么,如何利用创作者的角色来建构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场景、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艺术介入形式呢?请从各自的领域和角度来分享。

照片由郑小俊受访者提供

曾魏震,广州文化艺术大师,日本九州大学艺术工程博士;

在当前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只有思维多元、技术多元、能力全面的文化工作者,才能支撑起创作者的理念。但这里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我们的教育体系不完善。现在的教育更多的是单一的专业教育,缺乏综合能力和跨界层次的培养。当这群未来的艺术家离开校园,去满足社会多元文化、多元创作的需求时,显然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是供需矛盾)。其次,当社会已经进入多层次、多元化、透明但又竞争的关系时,运营者能否自己投资建设一个有自己文化价值的视觉点?在之前嘉宾的分享中,我们会发现新技术和多媒体这种多视角重构文化的模式,已经超越了传统单一的静态模式。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艺术家来说,如何有效地从懵懂单一的视角成长为多元技术的混合体来呈现自己的艺术理念,需要从多元和构成(相互支持,多维度合作)的角度去做。当然,这对所有艺术家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曾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商业地产投资协会会长黄文杰;

商业综合体本身就是一个载体,最初主要承载物质消费的需求,也就是购物功能。之后商业综合体也面临多元化发展,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今天我们提出公共艺术,是希望能进一步认识到艺术不是大众化的,而是可以向大众开放的,可以享受雅俗共赏的。所以我们也希望现在的综合体内容能够有趣,生动,有体验。作为未来的协会,我们也希望通过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串联更多的艺术资源,满足业务需求,达到双向并进的效果。

照片由黄文杰受访者提供

保利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创新中心总经理郑毅:

艺术和商业不是对立的,而是有很多共同点。其实商业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以更方便的组合方式呈现给消费者,而艺术是基于消费者共同的心理结构。艺术创作者发掘内在的特质,然后以不同的方式和载体呈现给大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回顾疫情以来的两年半时间,在相对不稳定的市场环境下,这期间展示的商业亮点往往以美取胜,这意味着我们美国商人(审美能力)在打造一个商业项目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未来商业和艺术应该是一种共创关系和模式(比如联名,共同打造艺术空间),从而实现双方更深层次的融合,打破商业发展同质化的现状。

郑毅受访者供图

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定喜: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怎样才能吸引消费者?比如现在的贾政广场(引进剧场等。)和K11是不同艺术形式和商业模式的融合。某种程度上,作品的植入和艺术活动的引入也代表了综合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用户导向。

夏,家居艺术中心市场总监;

我的理解是,在艺术与商业的合作融合过程中,商业空间为艺术提供了呈现的载体和发展的动力,艺术为商业空间的多元化发展赋能。每个商场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和主要品类,同样的艺术也有多元化的主题和表现方式。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首先会从共同的立场上寻找合作的突破点,包括专业的评估双向是否合适。艺术家会根据场地的特点和需要面对的人群的定位,思考植入什么样的艺术品,用什么样的表达和呈现方式。商业空间除了提供购物体验场景,还希望展示更多品牌核心和文化内涵的内容,希望与自身消费者进行情感交流。以前我们的广告内容往往是基于品牌故事、品牌定位、品牌服务,但是随着消费升级,这些内容已经不足以打动消费者。商业空间更多的是通过艺术告诉消费者:我们有共同的审美和价值观,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软着陆”的概念由此而来。当然,这也是大家接下来继续探索的一条路和方向。

夏受访者供图

【综合】南方产业智库南方采集在线

【作者】冯善书

在线收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