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全民抗疫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课”

艺考动态2022-12-23 21:19:59艺考之家

特别声明:本文由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的立场和观点。新华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全民抗疫是一堂最好的“思政课”

一点光。

从头到脚的纯白色衣服

你像天使一样美丽。

用生命奏响最动人的乐章。

你也是谁的孩子

也会觉得很累很累。

但是你说你现在睡不着。

擦去头发上的汗水,说不后悔。

谁在第一位时间

放下一切珍贵的东西

按下红手印,永不回头。

谁用过方便面和水?

和一朵纸做的玫瑰。

在小屏幕上与家人共度晚年。

你是我们的宝贝。

14亿人的孩子

有你和我们在一起,我们是多么幸运。

这是原曲《宝贝》中的一些歌词。这首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学生毛作曲的抗疫歌曲,优美而真挚。被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评价为“我听了都快哭了”。

疫情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24日晚,东方。本网记者独家专访了上海代表团的NPC代表廖昌永。如何用文艺创作体现“生命至上”,如何用音乐治愈人心,如何在艺术院校稳定就业,如何在文化演出行业恢复工作和生产……廖昌永代表与我们分享了他作为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感受。

创作抗疫歌曲,为一线医疗提供“音乐疗法”。

廖昌永:这是最好的“思政课”

疫情期间,廖昌永自己也唱了很多原创的抗疫歌曲。但在谈到疫情期间的文艺创作时,廖昌永代表并没有多谈自己演唱的作品,而是给记者“安利”了学生的创作。“上海音乐学院最近刚刚进行了抗疫原创歌曲的评选。我们师生创作了180多幅作品,很多都让我非常感动。”说起师生的创作,廖昌永代表一口气报出一串名字,《深呼吸》,《最美的你》,《宝贝》.他讲述了他创作背后的所有故事。

“我觉得这种触动是普遍的,与艺术创作的‘初心’不谋而合。当我们置身其中,有所感悟,有所感悟,就能写出活的作品。”廖昌永代表认为,灾难激发了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同学们关注了新闻中的感人故事,自发创作了这些作品,很多都是通过远程在线合作完成的。”廖昌永说,通过讴歌抗击疫病的英雄,敬畏生命,彰显人性的光辉和国家的伟大,这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思想政治课”。

图说:全国人大代表廖昌永(张驰摄)

文艺是最舒缓的。廖昌永代表告诉Dongfang.com,这些师生的创作不是“自娱自乐”,而是被送到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手中,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据我所知,收到的反馈非常积极。”

音乐治疗是音乐的特色专业。廖昌永代表回忆,2月初,通过紧急招募,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康复队正式成立。首批9名志愿者通过视频连线,为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提供音乐辅导和心理帮助。就在第一条信息发布后的两天时间,他们收到了近20条来自各方的求助信息。“我们的学生志愿者每天在线10个小时以上,每次连线都会让对方播放自己的音乐,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进行音乐想象和音乐指导,”廖昌永代表说。

除了线上“一对一”的定制化心理援助,上海音乐学院康复团队还推出了“音乐送上门”,将精心挑选的音乐送到一线医护人员、康复中的患者和家中的普通人手中。学院基层党支部还与基层P

廖昌永:用“上音歌剧院”构筑学术高地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在北京开会的同时,还在关注这两天在云端举行的2020级音乐硕士复试招生考试。疫情爆发后,上音率先确定了“在线提交视频资料,远程在线面试”的在线艺考方案。“上海音乐学院在远程考试选拔和教学方面有着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它在过去与海外音乐学院交换和合并课程时多次使用招生”。廖昌永代表说,在特殊时期,艺考既要秉持科学、公平的原则,又要体现人文关怀,不能让有才华的考生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失去机会,特别是重点疫区和边远地区的考生。也正因如此,今年两会期间,他也对少数民族学生考美术提出了建议招生。

另一方面,除了考试,尚音也在计划将授课内容搬到云端。廖昌永代表告诉东方网。com认为,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将直播课堂搬到网上演示,而是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廖昌永看来,艺术院校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将教学内容传播到云端,让更多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了解艺术教育的前沿信息,是一件好事。

图说:2019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 《魔笛》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重磅剧目,登陆新建并投入使用的上音歌剧院。(资料图)

去年下半年,上音歌剧院正式向公众亮相,并承接了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演出。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两部经典莫扎特歌剧《假扮园丁的姑娘》 《魔笛》首演后获得“满堂彩”,上音歌剧院的“首演”一炮而红。但由于疫情,今年的演出计划被完全打乱。廖昌永代表坦言,对上音歌剧院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时期时间。“一些原定的表演、道具、舞台装置等。已经运到上海,因为疫情只能原路返回意大利。”

幸运的是,上音歌剧院的部分功能是培养学生。“今年,我们将更多地利用上音歌剧院的优势,把很多线下无法演出的剧目录制下来然后放到‘云’上,充分利用场地,把设备调试到更好的状态。”比如廖昌永,原本计划今年在全国现场拍摄原创音乐剧《贺绿汀》。因疫情防控需要,可改为在上音歌剧院录制。此外,这里还会记录各种风格的“大师课”和学生作品的表演。中国艺术歌曲的百年录制也将考虑以剧场为重点,真正打造“学术高地”。另一方面,廖昌永代表也希望通过在上音歌剧院演出的经历,让更多的学生对舞台更加熟悉,感受更好。这些更成熟的学生去演出市场寻找机会时会有更大的优势。

开拓长三角演出市场

廖昌永:国内原创演出可能面临新的机遇。

最近上海音乐学院和奉贤区的战略合作协议,让很多人大呼“不懂”。一个艺术院校为什么要和当地政府进行战略合作?“周小燕老师说我们要‘破三门’3354,走出校门,走出国门。中国音乐的人才培养,需要各个机构之间敞开大门。”廖昌永代表告诉东方网。在他看来,校地合作也是一种“破校门”,目的都是打破壁垒,消除障碍,共享各自优势。廖昌永解释说,上音去年的就业情况在全市艺术类院校中排名第一。面对今年的就业压力,学校也在不断挖掘外部资源。“上海各区都有丰富的传统音乐资源,各类演出场所都在gr

商银在打开就业信息大门的同时,也在共享就业平台。一个多月前,尚音承担了一项“特殊”任务,与武汉音乐学院就两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开展“一对一”行动。这既是教育部布置的结对任务,也是上音义不容辞的责任。据了解,目前,上银五银就业服务月讲座已经开到了第二届,部门之间的精准对接已经建立,其他方面也开始衔接。廖昌永代表笑着说,这是给商银在就业上“自我加压”,但他对此还是很有信心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消费回升,支持文化等产业恢复发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廖昌永透露,上音正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资源联动,希望在充分了解该地区城市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开拓演出市场,帮助更多艺术人才实现就业,同时为长三角传统艺术的保护和江南文化的发展提供支持。

谈及对国内表演者和演出市场的期待,廖昌永代表说,“叫停不一定是坏事”。在他看来,快速蹿红和流量追逐是双刃剑,文艺工作者永远不能忘记初心。“流量来的快,去的也快。如果你对你的观众有什么敷衍的态度,大家都能看出来。”疫情期间,借机沉淀自己,可以为以后的发展积累更多的力量。

“在云上看演出的感觉远没有现场看的震撼,但云可以给更多原本没有机会上手演出的人。”代表廖昌永认为,虽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但在未来仍可与现场演出“共存”,通过网络直播为剧场“引流”,吸引更多人进入剧场。“这或许是国内原创演出市场的新机遇。”

来源:新华东方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