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评估,南京a+学科名单

专业信息2022-09-13 11:34:10chanong

根据教育部正式发布的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南京医科大学AB类学科名单(学科评估结果排名)如下:

南京医科大学AB类学科名单及学科评估结果排名(第四轮评估)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科评估,南京a+学科名单

序号学校名称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估结果1南京医科大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A+21001基础医学B+31002临床医学B+41003口腔医学B+51011护理学B+61007药学B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自由参与”的原则,采取“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评价数据采用“公开数据与单位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评价结果以“分级”的形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照“学科总体水平得分”的百分位数公布9个年级中排名前70%的学科:前2%(或前2名)为A,2% ~ 5%为A(不含2%,下同),5% ~ 10%为A-,10%。

什么是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总体水平评估。它是由第三方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价项目,不同于政府开展的符合性评价。2002年首次推出,平均四轮,至今已完成四轮。学科评估坚持“自愿申请、自由参与”的原则,凡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包括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的授权)均可申请参与。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在95个一级学科(不含军事学等16个学科)开展。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与评价(比第三轮增加76%);全国高校94%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申请参加评审。

为什么要开展学科评估?

作为世界第二大研究生教育大国,构建多元主体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是管办评分离的教育内部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以评估和评价为主要业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位中心,开展学科评估,评价学科内涵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是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实践。

学科评估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服务大局。贯彻国家发展研究生教育方针,展示我国学科发展成就,建立学科评估中国标准、中国模式,服务研究生教育“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内涵发展”大局;二是服务高校。通过对学科建设成效和质量的评估,帮助高校认识学科的优劣势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不平衡,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三是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对教育质量的知情需求,为社会各界了解和分析学科水平和质量信息提供服务。

南京医科大学介绍

南京医科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江苏省首批共建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也是教育部“卓越博士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高水平大学公费培养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工程”高校、中国政府留学人员奖学金接收高校、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创建于1934年,前身为江苏医药政治学院。1957年从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学院。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9月,获批为教育部首批共建医学院校,

截至2019年3月,学校在康达学院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连云港校区;学院19所(含康达学院);附属医院25所,教学医院50余所;学校本部在职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学校专任教师884人;中(外)文纸质图书、电子书、全文电子期刊1000万册以上;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7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科处于ESI全球排名前1%的位置,其中临床医学学科处于ESI全球排名前1的位置。在第四轮国家学科评估中,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54所参评高校中获A级。2019年,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91项,项目数在独立医学类高校中排名第一。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