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优点(应试教育的利与弊)

艺考动态2022-12-23 01:58:07艺考之家

——

上周,中央美院的考试落下帷幕。“中美洲艺考难度系数”、“艺术考生奇思妙想的滥用”等话题也成为近年来艺术圈一年一度的热门话题。

如果你以为每个学校的艺考还是有一套静物或者请一个模特给所有考生画,然后打分选出最好或者最差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近几年美院的考题越来越标新立异,难度逐年增加。

应试教育的优点(应试教育的利与弊)

今年中美洲艺术设计类的考题之一是设计一个作品方案,题目是“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光里”。

2019年中美洲考题

学生不仅要解读策展人的这种不直截了当的说法,还要在创作完成后,解释清楚自己作品的概念逻辑或制作说明。所以很多人吐槽,如果现在语言不够好,是不可能拿到中美洲的艺考的。

上述双年展的设计题目只是一个设计类的考试,而另一个造型类的考试则要求考生按照“我的群体”的概念进行绘画,“通过绘画的方式,通过画面中造型元素的构成来表达我和我的群体之间的关系”。

看到这两个问题,你能想出什么好点子?考生要想简单解读题目是极其困难的时间,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作品,依靠平时积累的扎实基础完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央美术学院

其实,中美洲艺考的“改革”早在四年前就开始了。一是改变学生对各种辅导班制作的刻板“作文”,更重要的是选择更有实力的考生。

以前只是简单的给考生一个方向或者主题去画,很多人会准备几张画去适应各种主题,到了现场再去“背”,很大程度上不能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

百度搜索“艺考”,全是各种辅导广告。

所以,2015年杨梅第一次艺考改革一鸣惊人。艺术设计考生进教室,发现老师在发棒棒糖。一开始我以为是杨梅的“人文关怀”告诉大家不要太紧张。试卷发的时候,我傻了。

要求考生吃棒棒糖,然后根据自己的味觉感受结合糖纸上的设计元素重新设计。这是第一次尝试给考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一些准备了很久却措手不及的考生直接选择了离开。

但中美洲的老师们对此很满意:“背一些过去的符号到考场考上中央美院,这个时代结束了。”

杨怡考试阅卷现场

之后杨梅2016艺术设计的考题是画出你想象中转基因鱼的形状,更“过分”:描述你想象中转基因鱼生物细胞的形态组合。

转基因这个话题,在当时是社会讨论的热点,是杨梅从2015年的亲身经历到2016年的社会焦点的一次渐进式尝试。“转基因”考试也是首次跨界,将考试涉及的内容与生物联系起来,希望考生知识面更广。

2017年,杨梅又有新动作。这次的试题是“根据鲍勃迪伦的一首歌《答案在风中飘荡》,为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设计一张获奖证书”。题目不仅涉及当时的热点话题,还跨越了音乐、文学等领域。

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

对于2017年中美洲的“精彩题目”,一些走出考场的同学忍不住调侃道:“以前是我告诉你画什么,现在是你想画什么。至于——的涂结果,答案就在风中飘荡了。”

中美洲的改革虽然遭遇了很多候选人,但也得到了很多艺术家和普通民众的支持。大家都觉得这才是美院培养艺术创造力的样子。“不然每年拍爆头跟咸鱼没什么区别”。

直到2018年,杨梅艺术设计的考题要求考生画出“幸福指数”的主题。这个更抽象的题目,让考试的难度提高多了一个层次,坚定地向外界传达了中美洲的希望:招收更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未来艺术家,而不是死板的绘画机器。

无论是杨梅还是国美,都与蔡元培的“国立艺专”关系密切。

如果说艺术设计类专业要求考生多关注时事是为了“过当下”,那么来自中国的中国传统书画类专业则更看重考生的“博古”能力。

以前国画院的考题,充其量就是要求考生根据某一首古诗作画。虽然要求考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但这被认为是对文化水平的考查。但实际上,很多考生还是根据自己准备的山水、人物或花鸟画,选择最接近的画面来记忆和完成试题。

去年杨梅直接让国画考生“写古诗七首之一”,让很多自以为有备而来的考生傻了眼。今年要求考生直接创作杨梅学校的校训。考试的内容是:要含蓄,要宽泛。

学生在创作

在书画问题上,杨梅的改革也是颇受欢迎的。事实上,中国历代书画家一直注重掌握“诗、书、印”四艺。

书法,国画,包括篆刻,都被纳入了之前的调查范围,但对“诗”的调查一直不敢严。导致很多人只关注绘画的表面技巧,而忽略了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这次对中美洲加强文化基础要求的改革,也是一次极好的追根溯源的尝试。要挖掘和培养真正的艺术人才,就必须做到这一点。

第四大学(美术学院)校长: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

半个世纪前,蔡元培、林风眠、刘海粟等有识之士。留学回国,在国内创办各种艺术院校。希望“以美育代宗教”,将审美理念根植于新中国人的思想中,从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一代中国艺术实践者当时留下的许多记录,至今仍在浙江博物馆、档案馆等地熠熠生辉,记录着前辈们对中国美育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1946年美术理论试题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我们熬过了美育大损的时代,也经历了用艺术作为“学习成绩差”的补救措施的荒唐时期。在美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苏联、德国和美国走过了太多的弯路。

现在,一个强大的国家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文化自信,让我们开始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文化艺术是什么,适合自己的民族和社会,能够符合这个新时代的艺术是什么。终于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是过去一代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也是我们此刻肩负的重任。从美院艺考开始的一系列创新就是这个新时代的标志。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美育将会有一个让我们的祖先感到欣慰的未来。

来源:

艺术学科招生“艺考热”视角下的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当代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3354设计素质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又是一年的艺考,看看考生是怎么被虐的。

半个世纪前的中国美院美术试题有哪些?

论艺术评论中词语的变化

中央艺考:答题卡水平下降,但老师满意。

被杨梅虐过你开心吗?杨梅这些年出了哪些刁钻的问题?

中央艺考要求考生写诗被指“太滥”?考官说他们在应试游戏中。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