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表演过独木桥(艺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艺考动态2022-12-24 03:26:36艺考之家

一年一度的艺考即将拉开帷幕,将会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面,尤其是报考表演专业每年的招生人数成为趋势,加剧了激烈的竞争。虽然二八定律加剧的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在加大,但依然浇不熄外行人对演艺圈的热情。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名校。培养专业的表演者,承担着为这个行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任。因此,在源头上选择好的苗木非常重要。毕竟基础好了,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那么,国内影视行业到现在需要什么样的表演人才呢?什么样的人适合学表演?参加艺考,你能做什么提高成功概率注意事项?进入专业院校后,学生在表演方面的培养重点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金牌经纪人(y-agent)特别邀请了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著名表演艺术导演隋兰教授。她有多年的教学、影视表演和制作经验,曾在南京师范大学、李淑昕和关晓彤担任表演老师。今年艺考前,她结合自己丰富的经验为大家答疑解惑。

充分准备,加强综合素养,内外兼修。

怎么表演过独木桥(艺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作为王、张、周冬雨等众多优秀演员的摇篮,北京电影学院招生标准通常被视为风向标。外界甚至可能认为北电、中戏、沪剧对候选人有一套筛选标准。但在隋兰看来,艺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选拔好苗子,没有本质区别。感官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每个艺考面试老师审美偏好的细微差异。比如有的偏爱有青衣潜质的候选人,有的偏爱声音或外貌条件更容易辨认的候选人。所以,如果考场上有“幸运”有福气的考生,可能会高出一两个“印象分”。至于能招收什么样的学生进入表演专业,隋兰指出,外在形象和艺术气质是首要的筛选标准,也是考生入门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还要看考生内在的可开发素质,包括表演能力、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健全条件等。会有详细的基础评分表。但由于每个老师对考生的判断不同,艺考不同于数理化理科,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比如外在条件的审美,除了五官之外还会从表演的角度考虑,包括候选人是否更适合塑造某些角色,镜头下的可塑性,形象是否有辨识度。所以大众眼中的浓眉不一定是录取的必要审美标准。有时候,考生的性格也会影响艺考的命运。隋兰说,“思想开放的学生技巧性更强,表现力更强,更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录取的概率会稍微大一点。对于内向害羞的同学,如果形象气质在人群中比较突出,或者表现状态不错,也可能通过添加一些印象来划分录取。“比如作为李淑昕二、三考的考官,隋兰说自己比较内向,但是表演的时候很专心,状态也很好,所以顺理成章的就是录取。随着童星、爱豆等越来越多的明星考生参加艺考,无形中带动了艺考的关注度。Ta的艺考成绩经常成为粉丝、大众、媒体的话题。头上顶着明星光环,会因为比一个业余爱好者积累了更多的行业经验和知名度而更有优势吗?

采访过很多明星候选人的隋兰表示,对于这些知名候选人来说,t a们已经获得了一些拍摄经验,并不是零基础的表现。对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对于这类考生,我们感兴趣的是Ta是否具备成为演员的素质。我们有信心培养好Ta,才能招到。”表演专业艺考初试阶段,大部分考生会选择朗诵作为才艺展示。特别是对于那些零表演经验的考生,可以通过背诵来展现自己的表情和声线。这也是老师对考生表现能力的侧重。隋兰说,通过阅读语言,可以大致看出这个候选人的可塑性有多大。所以越来越多的考生会提前去艺考机构进行培训,但其实隋兰并不太赞同过度培训。因为在她做考官的经历中,她多次看到有的考生被训练成没有感情的阅读机器。手稿中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明显的人工加工痕迹,导致缺乏真情实感。这是一些机构对考生进行模特培训的结果。对此,隋兰指出,考生与其选择那些太遥远、无法理解、无法声嘶力竭表达自己的背诵,不如选择最能引起自己感情的东西来背诵。“虽然表演的时候可能逻辑重音不对或者有些技巧欠缺,但是真情实感的释放才是最重要最有感染力的。这种东西就是我们要的灵魂。我们希望看到候选人最真实的一面,而不是已经设计好的痕迹。”如果遇到考生因为紧张而背诵了一段果酱,老师们会安慰考生,让他们放松。再试一次,一般会给你三次机会,不会因为考生的一次偶然失误就妄下结论。对于一些成绩不错但突然有地方吃螺丝钉的考生,隋兰建议不要从头再来,要继续讲下去。只要它们能让人感受到完整的性能,对测试结果不会有太大影响。除了专业潜力,对候选人品格的考验也是选拔标准之一。其实在考生还没进考场的时候,考试就已经开始了。通过排队等考前准备过程,可以观察到考生性格的一个截面,有很多考生因为这个而落选。考场上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在考生的考查范围之内。“从排队到录取再到正式演出,老师考虑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有对其品行的观察和检验。”隋兰补充道。另外,还有一些考试着装的小技巧,可以增加印象分。比如,考生要穿能显示体型、合身的衣服,尽量选择颜色较亮的,不要穿宽松花哨的衣服,不能染发、佩戴首饰,第三次考试后必须穿美体衣、美体裤、软底鞋。

好演员的认知提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无止境,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演员这个职业。如果说,毕业后能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开阔视野,感受生活,是演员最好的老师,能让他们汲取创作灵感,补充能量,那么在专业院校学习的这段时间,就是打基本功的重要时期。基础打牢了,以后才能建高楼。在隋兰看来,一些没有接受过专业院校表演训练的人,可能有一些天赋,比如擅长扮演某一类型的角色,或者本色演出,但是通过专业的学习,可以掌握塑造多样化角色的方法。对于外界持有的演员职业门槛低的误解,隋兰认为,要成为一个好演员,任重而道远。“表演是一门有理论基础和课程的学科。进入大学后,学生要上形体课、声乐课、台词课,都是练基本功。他们要晨练,要达到老师的考核要求。这些都是演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而且演员还是一个需要有思想,善于思考,总结生活感受的职业。他应该全心全意地相信规定的情况。经过训练,他会有更清晰的创作路径,在作品中呈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正确价值观。”近年来,爱豆演戏逐渐成为常态,但大部分人因为非专业出身,不断接触到短小的演技,被观众诟病,也无形中影响了影视作品的质量。由此,演员对角色和剧本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正如隋兰所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最近提出的艺术类专业文化课加分政策,相当于对010到31035考生的文化素养进行了一轮筛选。事实上,之前表演专业的学生获得了文学学士文凭,这也说明了表演这个职业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演员所有的表演都来源于剧本,有多少文艺功底就能表现多少,能读懂剧本里多少东西,能理解多少影射和编剧想要传递的任务。“演员的任务很重,因为最后的工作都落在演员身上。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幕后工作人员都是从写剧本开始,然后拍摄制作,努力做一个项目。但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时候,焦点全在演员身上。有多少演员到场,就意味着这部作品有多少被观众认可。如果幕后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做到了90分,结果演员打了60分,怎么可能做到?”值得庆幸的是,“内容为王”的制作法则已经逐渐洗去了曾经盘踞在行业内的浮躁气息。当创作者明白了创新意识和巧妙打磨的重要性,影视产业链的秩序已经开始向规范化方向逆转。

演员作为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会受到正面影响。积极向上的氛围为演员提供了健康成长的土壤。那些真正懂艺术,真正会表演的好演员,会有更多的机会被大家看到,也会支撑起演员的主体生态。这无疑会给立志在表演领域大展拳脚的新人带来希望。专业院校为行业输送的新鲜血液,也能更有效的促进影视行业的良好运行。

今日头条|搜狐新浪观察|新浪微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