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大纲免费下载

自考资讯2022-11-14 17:41:06chanong

自考心理学大纲免费下载今天无忧自考网络自考平台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自考心理学大纲免费下载

10月陕西省心理学考试大纲可免费下载。 00031心理学自考教材大纲版为2015版,目前大纲的调整、变更以陕西考试院最新发布为准。 众所周知,自考专科或自考本科的复习,离不开考试教材和考试大纲。 没有试验纲要,就像在海上航行没有方向一样。 那么,就来看看陕西自考00031心理学考试大纲里有哪些内容吧~

00031心理学自考大纲( 2015版) )。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大纲名称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主编 出版社 版次 心理学 00031 4 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心理学 张厚粲 高等教育出版社

*长表,可单独横向滚动

*长表,可单独横向滚动

注: 1、本目录内的课程单位包括实践性环节单位。

点击下载:00031心理学自考考试大纲

《心理学》 考试大纲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心理学的概念和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各学术流派,了解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分支,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明确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要点:

1 .心理学的概念和性质

2 .心理学的历史演进与流派

3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4 .心理学研究方法

5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本章难点:

1 .心理学概念

2 .心理学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第二节心理科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与结构主义心理学

二.功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

四.格式塔心理学

五.精神分析学派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七.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理论领域

二.心理学应用领域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试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了解客观世界

二.行动协调和控制

三.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

三.评估知识点

(一)心理学概念

(二)心理诞生的标志

(三)心理学分支

(四)心理学研究方法

(五)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四.审查要求

(一)心理学概念

1 .知识记:心理学概念

2 .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性质

(二)心理学分支

知识:科学心理学的标志和奠基人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

理解:心理学各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

(四)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应用: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意义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心理学的生理基础,大脑是心理的器官。 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作用和大脑各部分的分工。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突触的作用。 初步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研究大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内分泌系统。

本章要点:

1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2 .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和大脑各部位分工

3 .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突触的工作方式

4 .现代科技手段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本章难点:

1 .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各部分功能

2 .脑成像研究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神经系统和神经元

一.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大脑半球的结构和功能

一.大脑半球的主要结构

二.大脑皮质的划分和功能

第三节大脑两半球的单侧优势

一.大脑不对称

二.手部偏侧化研究

第四节,探讨人脑的神秘方法

一.脑电图

二.大脑成像技术

第五节内分泌系统

一.内分泌腺概念

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和功能

三.评估知识点

(一)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二)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三)中枢神经系统

(四)大脑皮层划分和运作

(五)大脑不对称

(六)脑成像技术

(七)内分泌系统

四.审查要求

(一)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

1 .识记:中枢神经系统

2 .理解: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功能及其与外周的相关性

(二)大脑皮质

1 .知识记:大脑分区

2 .理解:大脑皮质各分区主要功能

(三)大脑不对称

1 .识记:大脑两半球的差异与语言中枢的位置

2 .理解:大脑两半球的分工和协同活动

(四)探讨人脑奥秘的方法

理解:脑成像技术对心理学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五)内分泌系统

知识记: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作用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旨在了解意识的概念和不同状态,了解注意的概念及其与意识的关系,了解睡眠的几个阶段和失眠的种类,了解解梦心理学的原理和研究,了解催眠的特点和理论。

本章要点:

1 .意识概念

2 .意识不同的状态(阶层) ) ) ) ) ) )。

3 .注意及其种类

4 .生物节律

5 .睡眠和梦想

6 .催眠现象

本章难点:

1 .意识状态

2 .睡眠与催眠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一.什么是意识

二.意识状态

第二节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三.注意类型

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想

一.生物节律

二.睡眠和失眠

三.梦想

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

一.催眠

二.心理刺激物的影响

三.评估知识点

(一)意识概念

(二)意识状态和注意干预

(三)生物节律特征

(四)睡眠阶段

(五)失眠类型

(六)梦的特点与研究

(七)催眠概念、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催眠理论

四.审查要求

(一)意识性质

1 .意识、无意识

2 .体会:注意意识的四种不同状态、与意识状态的关系

)二)生物节律

1 .识记:生物节律、日节律

2 .理解:生物节律与睡眠

(三)睡眠失眠

脑电图与睡眠阶段、失眠类型

(四)催眠现象

理解:催眠原理,催眠与睡眠的区别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了解感觉和感知的基本概念,以及感觉和感知的关系。 了解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视觉和听觉产生的机制。 了解社会感知和一般感知的异同,了解社会感知的特殊性和基本规律。

本章要点:

1 .感觉和感知概念

2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3 .视听机制

本章难点:

1 .感知的过程

2 .社会感知过程

二.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三.敏感性和感觉极限

第二节视觉

一.视觉刺激

二.基本视觉现象

三.视觉机制

第三节听觉

一.听觉刺激

二.基本听觉现象

三.听觉机制

第四节知觉、感觉整合

一.感知的一般概念

二.感知的特性

三.几种复杂感知及其机制

第五节社会感知和社会认知

一.社会感知的一般概念

二.社会认知过程

三.评估知识点

(一)感觉的基本概念

(二)敏感性和感觉极限

(三)基本视觉现象和机制

(四)基本听觉现象和机制

(五)似知觉_的概念

(六)感知的特性和机制

(七)社会感知的_似概念

(八)社会认知过程

四.审查要求

(一)感觉概述

1 .知识记:感觉的基本概念

2 .理解:敏感性和感觉的极限

(二)视觉系统

1 .知识记:视觉适应、颜色特性

2 .理解:视觉发生机制,色觉理论

(三)听觉系统

理解:听觉机制,基本听觉现象

(四)感知—感知整合

1 .识记:感知的概念、感知的特性

2 .理解:感知机制

3 .简单应用:感觉整合—感知的形成

(五)社会感知

1 .知识记:社会感知的一般概念、社会感知的特性

2 .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

第五章记忆与学习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分类、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征和关系,了解遗忘规律和积极遗忘的作用、记忆与学习的关系,掌握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和学习策略。

本章要点:

1 .记忆过程

2 .存储系统

3 .遗忘规律和克服遗忘的方法

4 .学习战略

本章难点:

1 .记忆系统中各成分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3.提高记忆能力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记忆概要

一.记忆概念

二.记忆的基本过程

三.记忆类型

第二节记忆系统

一.感觉记忆

二.短时记忆

三.长时间记忆

第三节遗忘

一.遗忘进程和遗忘曲线

二.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三.有意遗忘

四.提高记忆能力方法

第四节学习

一.学习的定义

二、对学习理论的不同理解

三.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

四.学习的分类

五.学习策略和方法

三.评估知识点

(一)记忆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二)记忆类型

(三)记忆系统

(四)遗忘及遗忘曲线

(五)遗忘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六)克服遗忘的方法

(七)学习概念和分类

(八)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审查要求

(一)记忆概述

1 .知识记:记忆

2 .理解:记忆过程、记忆类型

(二)记忆系统

1 .识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 .理解: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和区别,记忆系统间各成分的关系

3 .应用:描述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换条件,长时记忆的保存和构建特点

(三)遗忘

1 .知识记:遗忘

2 .体会:遗忘曲线、遗忘原因、主动遗忘作用

3 .应用:方法提高记忆能力

(四)记忆和学习

1 .知识记:学习

2 .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种类、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3 .应用:学习的策略

第六章思维与创造性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我们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和过程、思维的基本特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本质和步骤、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的形成、解决问题的影响因素的理解、想象和创造性的概念、测量、影响因素等,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训练的基本

方法。

本章要点:

1 .思维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制

2 .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有关条件

3 .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论模型和方法步骤

4 .解决问题的影响因素

5 .创造性概念,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本章难点:

1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 .创造性测量

3 .创造性培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二.思维过程和种类

第二节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概念的心理学定义

二.概念形成过程研究

第三节推理和问题解决

一.推理

二.解决问题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第四节想象与创造性培养

一.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测量与鉴别

三.创造力的影响因素与创造性思维训练

三.评估知识点

(一)思维概念和过程

(二)思维机制

(三)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四)推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五)解决问题的概念、理论模型、方法步骤

(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及其影响因素

(七)创造性概念

(八)创造性测量与鉴别

(九)创造力影响因素和创造力培养

四.审查要求

(一)思维及其基本特征

1 .知识记: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特征

2 .理解:思维方式

(二)概念的形成过程

1 .知识记:概念的性质和分类,概念的功能

2 .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和条件

(三)推理和问题解决

1 .知识记:推理的概念、问题解决的概念

2 .理解:推理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问题解决的理论模型和方法步骤

(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1 .知识记:想象的概念,创造的概念

2 .理解:创造性的测量与鉴别

第七章智力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我们理解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各种不同的智能理论,理解智能的含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智能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征,理解智能检测的发展及其科学指标,掌握遗传、环境、教育在智能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要点:

1 .智力性质和类别

2 .智商与智力差异

3 .一些主要智力理论

4 .智力测试

5 .智力影响因素

本章难点:

1 .智力性质

2 .智力理论

3 .对智力测试的正确理解

4 .智力发展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智力概述

一.智力性质

二.智商与智力的差异

三.智力发展特点

第二节智力理论

一.智力因素论

二.流体智能与晶体智能学说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智力认知理论

第三节智力的测量

一.智力测试概述

二.心理测试的技术指标

三.经典智力测试

四.智力测试与性情测试、成就测试的关系

第四节智力影响因素:遗传与环境

一.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四.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三.评估知识点

(一)智力基本概念:能力、倾向性测试、成就测试的关系

)二)智商的计算包括计算公式和智能的差异

(三)智力发展特点

(四)重要智力理论

(五)智力测试技术指标

(六)智力影响因素

四.审查要求

(一)智力性质

1 .知识记:智商、比率智商、离差智商、常模

2 .智力类型、智力发展特点、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3-应用:如何看待智力差异与发展

(二)智力理论

1 .知识记:智力的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流体智力和结晶智力

2 .理解: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和不同

(三)智力测试

1 .知识记:常模、信度、效度、方差智商计算

2 )了解智力测试的性质和类型、智力测试与性情测试、达标测试的差异

(四)智力影响因素

1 .知识记:遗传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2 .理解:智力的影响因素

3 .应用:如何分析智力测试结果,发挥智力测试在教学中的作用

第八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概念,掌握动机理论,了解动机和情绪情感的种类,掌握动机和情绪情感的作用。

本章要点:

1 .动机的概念、功能和产生

2 .动机类型

3 .社会动机

4 .动机理论

5 .情绪情感的定义和种类

6 .情绪情感表达

7 .情绪情感功能

本章难点:

1 .动机与预后的关系

2 .动机强度与生产力的关系

3 .动机理论

4 .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动机和行为

一.动机定乂

二.动机的产生

三.动机类型

四.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

第二节社会动机

一.交往动机

二.成就动机

三.权力动机

四.工作动机

第三节动机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认知和期望理论

第四节情绪情感及其种类

一.情绪情感定义

二.情绪、感情种类

三.情绪情感表达

第五节情绪情感功能

一.情绪情感动机作用

二.情绪控制功能

三.情绪、情感健康功能

四.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

三.评估知识点

(一)动机概念和特征

(二)动机的产生和作用

(三)动机种类

(四)社会动机

(五)动机理论

(六)情绪情感的概念及两者的差异

(七)情绪情感类型

(八)情绪情感表达

(九)情绪情感作用

四.审查要求

(一)动机和行为

1 .知识记:动机、需求、诱因

2 )理解)动机的基本特征、动机的功能、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动机的种类

3 .应用: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二)社会动机

1 .知识记:成就动机、工作动机、交际动机

2 .理解:成就动机的成分、工作动机理论

3-应用: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因素、社会动机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意义

(三)动机理论

1 .知识记:成长动机、认知与期望理论

2 .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3 .应用:运用认知期望理论解释人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现象

(四)情绪情感概念

1 .知识记:情绪情感、心境、压力

2 .理解:情感与情感的差异及表达方式

3 .应用: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

(五)情绪情感功能

应用:阐释情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

第九章人格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力求了解人格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了解人格的不同结构成分,掌握人格的两个主要理论,了解各种人格差异,了解人格的测评方法,了解影响人格的重要因素。

本章要点:

1 .人格的概念和特性

2 .人格机制

3 .人格理论

4 .人格影响因素

本章难点:

1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2 .人格理论

3 .认知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定义和特性

二.人格结构

第二节人格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二.气质差异

三.性格差异

第三节人格记述

一.人格特征

第四节人格成因

一.生物学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早期童年经历

五.学校教育要素

六.自然物理因素

第五节人格测量

一.测试法

二.投射法

三.情况测试

四.远程人格测量

三.评估知识点

(一)人格概念特性

(二)人格结构

(三)人格特质论与类型论

(四)认知方式

(五)人格(测评方法

(六)人格塑造的影响因素

四.审查要求

(一)人格概述

1 .知识记:人格、气质、性格、自我意识

2-理解:人格特质、气质类型、气质与性格差异、自我控制三大系统

3 .应用:如何看待人的气质差异

(二)人格理论

1 .知识记:特质、个别属性、共同属性

2 .理解:属性种类、现代属性理论、类型三种模式、属性论与类型论的关系

3-应用:描述各种人格差异的特征

(三)认知方式

1 .知识记:认知方式

2 .理解:各种认知方式差异的特点

3 .应用: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不同学生认知方式的优势

(四)人格(测评 )

理解:人格测评的主要方法

(五)人格塑造的影响因素

1 .理解:影响人格塑造的因素

2 .应用:在教学中,如何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

第十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寻求掌握人际关系的基本过程和特征、喜欢和吸引人的条件、人际关系的测量方法、群体的特征和结构、群体和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本章要点:

1 .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2 .吸引人的条件

3 .交流的基本过程

4 .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5 .人际关系测量

本章难点:

1 .社会影响

2 .社会测量结果的处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

二.人际交往理论

第二节人际沟通和人际吸引

一.人际沟通

二.吸引人的条件

三.人际关系测量

第三节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一.群体的一般特性

二.社会影响

三.评估知识点

(一)人际关系理论

)二)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

(三)吸引人的条件

(四)群体概念和特征

(五)群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六)人际关系测量

四.审查要求

(一)人际交往需要和人际行为取向

1 .知识记: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

2 .理解:三维人际关系理论

(二)人际沟通、人际吸引条件

1 .知识记:沟通的概念和沟通的影响因素

2 .理解:吸引人的条件

(三)群体及其影响

1 )识记)群体的概念与特征、社会助长、从众,去个体化、群体极化、群体思维

2 .理解:大众和服从的基本原因

(四)人际关系测量

1 .知识记:社会测量法

2 .理解:社会测量法原理

3 .综合应用:社会测量法结果的处理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等概念,了解和掌握压力、挫折、焦虑的处理策略,掌握培养健康人格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本章要点:

1 .心理健康概念和标准

2 .压力的概念、来源和应对措施

3 .焦虑的概念、类型和产生原因

4 .挫折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5 .应对焦虑和挫折的措施

6 .心理防御机制

本章难点:

1 .应对压力、挫折和焦虑的措施

2 .健康人格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心理健康标准

一.科学健康观念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标准

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节心理健康与压力

一.压力及其来源

二.压力的身心反应

三.压力的影响因素

四.应对压力的措施

第三节不安

一.不安全概念

二.焦虑的主要类型和产生原因

三.应对焦虑

第四节挫折

一.挫折概念

二.挫折产生的原因

三.挫折后的反应

四.应对挫折的对策

三.评估知识点

(一)心理健康概念和标准

(二)压力的概念、来源

(三)应对压力

(四)焦虑的概念、类型和原因

(五)应对焦虑

(六)挫折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七)挫折后反应

(八)应对挫折

(九)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

四.审查要求

(一)心理健康标准

1 .知识记: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标准

2 .理解: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二)心理健康与压力

1 .知识记:压力的概念

2 .理解:压力来源、压力影响因素

3 .简单应用:应对压力

(三)心理健康与焦虑

1 .知识记:焦虑的概念、焦虑类型

2 .理解:焦虑的原因

3 .简单应用:应对焦虑

(四)心理健康与挫折

1 .知识记:挫折的概念、挫折的类型

2 .理解:挫折的原因、挫折的防卫方式

3 .简单应用:应对挫折的措施

(五)塑造健康人格

1 .理解:健康人格特征——乐观与抗压能力

2 .综合应用:如何培养健康人格

第十二章毕生发展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力求掌握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个体各阶段的认知发展过程、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过程。

本章要点:

1 .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2 .儿童期心理发展过程

3 .成人期心理发展特点

本章难点:

1 .个人认知发展的基本问题

2 .个人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3 .成人期心理发展特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个人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本质

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划分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节儿童期身心发展

一.儿童期生理发展

二.儿童期认知与语言发展

三.儿童期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第三节青少年心理的发展

一.青少年身体发展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

第四节成人期心理发展

一.成人初期发展

二.成人中期发展

三.成人晚期发展

三.评估知识点

(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儿童期心理发展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

(四)成人期发展特点

四.审查要求

(一)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

1 .知识记: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关键期

2 .理解: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二)儿童期心理发展

1 .知识记:认知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个人认知差异、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发展的观点

(三)青少年心理发展

1 .知识记:情绪情感特征

2 .理解:青少年人际交往特点、自我意识发展

(四)成人期心理发展

1 .知识记:成年期各阶段的发展任务

2 .理解:成人期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

以上《自考心理学大纲免费下载_10月陕西00031教材大纲》由自考生网收集整理,供同学参考。 陕西自考考试大纲可以点击文章开头的下载链接免费下载。 既可以下载在电脑上看,也可以下载保存在手机上。 为了更好地复习,同学们印发了陕西省的大纲,建议在学习教材时同时使用有才的放矢。 关于陕西省纲要的内容,可以关注“陕西省自主考试纲要”的主题。 如心理学大纲的调整、变更以陕西考试院最新发布为准。

以上内容涉及成人自考,考生如欲了解更多自考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