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德育原理》考试大纲下载

自考资讯2022-11-17 10:30:25chanong

自考 《德育原理》 考试大纲下载

自考《德育原理》考试大纲下载

今天无忧自考网络自考平台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贵州省德育原理自考大纲怎么查? 10月贵州省00468德育原理考试大纲版本可在贵州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上查看。 此外,还可以在正文中查看德育原理考试大纲,下载自主考试大纲的电子版。 10月份自学考试临近,学生们可以抓紧时间复习,利用德育原理对考试教材、考试大纲、考试题库等考试材料进行考试,收获更多。

00468德育原理试验纲要( 2018版) )。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大纲名称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主编 出版社 版次 德育原理 00468 4 德育原理自学考试大纲 德育原理 班建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长表,可单独横向滚动

*长表,可单独横向滚动

注: 1、本目录内的课程单位包括实践性环节单位。

点击下载:00468德育原理自考考试大纲

《德育原理》 考试大纲

I .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德育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课程的必修课和必考课,也是该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之一。 该课程的学习对考生深刻理解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必须牢牢把握《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 总体而言,本学科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综合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的特点。

从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角度看,德育原理学科具有很强的价值性,它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其价值取向的时代性、阶级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 同时,德育自身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必须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提高德育实效性。 两者不可偏废。

从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角度看,德育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要探索德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形成理论。 同时要密切结合实践变化,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在丰富的德育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此过程中不断检验理论,完善理论。

从综合性和开放性的角度看,德育原理是一门年轻、发展中的综合学科,需要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理论基础。 这就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德育原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历史发展及其学习方法的学习,了解德育的本质和功能,明确德育的目的和内容,了解德育的主体和对象,掌握德育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德育课程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德育活动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使学生能够处理好德育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现代西方主要的德育模式及其特点,进而培养考生的德育意识,帮助考生掌握主要德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考生分析和解决德育问题的能力。 此外,该课程对考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分

本课程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其诸多

许多内容是在广泛借鉴这些学科概念和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因此,学习本课程要求考生具备教育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本课程没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特有的学科概念、术语、范畴、命题。 在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是德育? ”有必要好好包围。 “德育是为了什么? ”“德育怎么办? ”等待核心问题进行德育原理的学习。

四.课程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正确把握德育本质,正确认识德育主体与德育对象的关系,揭示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通过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德育评价开展与实施的基本途径,掌握常用的德育方法。

本课程是原理性基础学科,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课程的难点在于正确认识德育的本质规律性,科学处理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在德育目的上的契合性,确保学生道德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处理好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审查目标

《德育原理》课程在考核目标中,通过认识、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来规定考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要求。 四个能力水平是递归关系,各能力水平的含义如下。

知识记( I ) :要求考生能识别和记忆本课程概念和原理的相关主要内容,并能按照考核要求准确表达、选材、判断。 例如,对德育原理基本问题、德育概念、德育本质与功能、德育目的与内容、德育主体与对象、德育课程、德育工作、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资源、德育环境、学生道德评价以及德育模式等基本概念至少有认识和理解。

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概念、原理、方法的差异和联系。 如:德育概念的语源学含义、德育的内涵与外延、德育产生和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社会基础、能准确判断某种德育活动的类型等。

应用() :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有关德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命题,能够分析和解释某一具体的德育理论和现实问题。 例如,可以根据德育本质和功能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我国德育实践中的处罚问题,运用德育资源的相关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德育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综合应用()基于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德育原理的多种知识点,系统地分析、解释复杂的德育问题,提出实践水平的改进意见。 例如,可以根据德育的本质观、过程观全面分析当前学校在教育与德育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思路。

.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德育原理的学科对象,把握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了解德育原理的学科发展历史,了解德育原理学习的意义,掌握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德育原理的内在动机和积极性。

二.课程内容

(一)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1 .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2 .德育原理的特点

(1)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基础性和应用性统一

)3)综合性和专业性相结合

(二)德育原理的历史演进

1 .国外德育原理的发展

2 .国内德育原理的发展

(三)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

1 .学习德育原理的重要意义

(1)学习德育原理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

)2)学习德育原理是德育实效性(提高的重要前提

(3)学习德育原理是德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2 .学习德育原理的主要途径

(1)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德育原理学习

)2)坚持多学科视角审视德育问题

)3)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坚持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开放创新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2 .德育原理的学科特征

3 .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和方法

(二)审查要求

1 .知识记: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特点。

2 .理解:学习德育原理的意义。

3 .简单应用: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比较可以深入理解德育原理的学科特征。

4 .综合应用:在德育原理学习中综合应用各种学习方法促进自己的学习

第二章德育的概念与功能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德育的概念和功能,了解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明晰德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德育的主要功能,明确德育的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区别,对德育功能的定义有一定的了解,为学习德育原理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准备

(一)何谓德育

1 .教育发展中的德育概念

) 1“德育”语源

)2)德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2 .德育本质

德育是一种规范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其特殊性二,它是社会性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者必须掌握的是社会普世价值中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情操;再次,它是知行合一、内外相化的综合性教育。 简而言之,德育的本质是强调人的一般社会性在个人德性品质中的具体体现和综合运用。

(二)德育功能

1 .德育功能界定

德育功能主要是指德育活动因其自身结构特征而对个体和社会发展客观具有的作用。

2 .德育的主要功能

(1)德育的个人功能

德育的个人功能包括德育的个人道德发展功能、德育的个人智能发展功能和德育的个人享受功能。

)2)德育的社会功能

德育的社会功能包括德育的政治功能、德育的经济功能、德育的文化功能、德育的生态功能和德育的教育功能。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德育的概念和内涵

2 .德育本质

3 .德育的主要功能

(二)审查要求

1 .识记:德育的概念及其内涵、关于德育界定的几个代表性^观点、德育的本质属性和特征、德育的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

2 .了解德育本质的内涵、德育的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德育诸功能的内部关系。

3 .简单应用:澄清德育实践者对“德育”概念的困惑。

4 .综合应用:从德育本质的角度分析学校出现的德育问题,在正确的德育功能观指导下开展德育实践。

第三章德育的历史发展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德育从产生到现在的整个历史脉络,理解德育在人与社会的生成中具有“深入了解自然、起源、不同历史时期德育的特点,了解现代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重点把握历史考虑德育问题。

二.课程内容

(一)德育的发生与原始社会德育

1 .德育起源

(1)德育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德育产生的社会现实基础

2 .原始社会德育特点

)1)德育形态是生活方式的德育

)2)德育内容以习俗传承为主

(3)德育对象具有全民性

)4)德育方法主要是口传和模范示范

(二)学校德育的产生与古代学校德育

1 .学校德育的发生

2 .古代学校德育特点

)1)组织化程度增强

)2)价值取向等级性明显

)3)内容变化突出阶段性

)4)表现形态具有神秘性

)5)实施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三)近现代学校德育特点及发展趋势

1 .近现代学校德育特点

(一)规模化

)2)民主化

(3)世俗化

(4)科学化

2 .现代学校德育发展趋势

(1)现代学校德育越来越强调实现个人全面自由发展

)2)现代德育综合系统化或整体结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现代德育内容多样化,全球化趋势增强

)现代德育在多种观念的交流与冲突中不断变革、寻求平衡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德育的起源与学校德育的发生。

2 .不同历史时期的德育特点。

3 .现代学校德育发展趋势。

(二)审查要求

1 .识记:学校德育由原始形态德育分化的原因、时间。 德育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

2 .理解:德育在人与社会的生成中自然起源。 原始社会德育、古代学校德育与现代学校德育的特点。

3 .简单应用:运用现代学校德育发展趋势的相关知识分析当前学校德育的问题。

4 .综合应用:可以综合应用关于三种德育历史形态的知识思考。提高学校德育实效之路。

第四章德育目的与内容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德育目的的内涵和功能,了解德育目的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制定德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了解德育目的具体化问题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德育目的的历史发展,了解德育目的发展的特点, 了解德育目的完善中应把握的方向了解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因素掌握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了解新时期德育内容的新课题。

二.课程内容

(一)德育目的概论

1 .德育目的的内涵与功能

德育的目的主要是指社会对德育中培养的学生在道德方面达到的某种总体状态的构想和要求。 它对德育活动和德育对象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德育目的确定的依据

(1)确定德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2)确定德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3 .德育目的的类型

(1)社会本位德育目的和个人本位德育目的

)2)精英主义的德育目的和平民主义的德育目的

4 .德育目的具体化

(1)德育目标分类

)2)德育目标分层

(二)我国德育目的

1 .我国学校德育目的的历史变迁

(1)学校德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我国德育目的的历史演变特征

2 .我国德育目的的完善

(1)社会本位取向与个人本位取向统一

)多元价值与核心价值相统一

)3)时代精神与传统道德契合

)4)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三)德育内容

1 .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因素

(1)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内部因素

)2)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外部因素

2 .我国学校的主要德育内容

(1)基本行为规范教育

)2)基本道德品质教育

(3)爱国主义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5)民主与法制教育

3 .德育内容的新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理想信念教育

(3)生命教育

)4)生态伦理教育

)5)媒介素养教育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确定德育目的的功能、德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德育目的的类型。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目的变迁特点、我国德育目的完善应注意的方向。

3-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因素,我国学校的主要德育内容。

(二)审查要求

1 .知识记:确定德育目的的功能、德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德育目的类型、影响德育内容选择的因素、我国学校的主德育内容。

2 .了解社会本位德育目的与个人本位德育目的的差异、精英主义德育目的与平民主义德育目的的差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目的变迁的特点。

3 .简单应用:实际分析我国学校德育目的应把握的合理取向。

4 .综合应用:联系实际综合分析学校制定德育目的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德育主体与对象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师育人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了解教师德育素养的结构及其发展提升的途径。 掌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揭示不同阶段的特点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学会运用个人道德发展的相关理论解决学校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课程内容

(一)教师育人作用与德育素养发展

1 .教师育人角色

)1)教师既是道德教育者,也是道德学习者

)2)教师既是道德示范者,又是道德实践者

)3)教师是道德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4)教师是德育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

2 .教师德育素养的发展

(1)教师德育素养结构

教师的德育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德育意识、教师的德育知识、教师的德育能力。

)2)教师德育素养的形成途径

教师德育素养的形成途径主要包括教师培训、教师自习、教师实践。

(二)学生道德发展特点与道德培养

1 .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品德的定义及其结构

)2)学生道德发展规律

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主要有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规律、大侠规律、在认知冲突中不断发展的规律等。

)3)学生道德修养特点

学生道德修养的特点是自觉性、内省性、自主性和实践性。

2 .个人道德发展理论与学生道德培养

(1)个人道德发展理论

个人道德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2)学生道德培养途径

学生道德培养的途径主要是激发学生道德修养积极倾向于帮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启发学生制定道德修养计划,帮助学生自觉学习;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磨练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克服道德培养中面临的困境帮助学生养成道德修养的习惯。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教师育人角色

2 .教师德育素养结构及其提升途径

3 .学生道德的定义及其结构、道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个人道德发展理论

4 .学生道德培养的途径及其策略

(二)审查要求

1 .知识写作:了解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揭示教师德育素养结构及其提升途径,揭示学生道德的定义及其结构,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能思考和复述提高学生道德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2 .理解:理解皮亚杰、柯尔伯格、弗洛伊德、埃里温、班杜拉的德育思想及其道德

通过发展理论,可以揭示不同派别思想家的区别和继承。 同调

3 .简单应用:充分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因地借鉴个人道德发展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现实教学情境。

4 .综合应用:整合德育主体和对象特征,密切结合教师作用和学生发展,从双方视角了解师生在学校德育中的定位,结合自身教学特点,灵活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第六章德育课程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德育课程的基本内涵和现代德育课程的主要发展趋势,了解德育课程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特点,掌握德育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学会运用德育课程的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德育课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二.课程内容

(一)德育课程概述

1 .德育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1)德育课程的内涵

德育课程主要是指学生获得的有关思想道德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总和和学习的历史。

)2)德育课程的特点

德育课程的特点是德育课程的目标主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德育课程的学习必须以学生主体性的高度觉醒为条件德育课程的实施必须最大限度地丰富和改变学生的道德体验。

2 .现代德育课程发展趋势

(1)德育课程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政府的重视

)2)德育课程生活化方向日益突出

(3)现代德育课程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

(二)德育学科课程

1 .德育学科课程概述

(1)学科课程

)2)德育学科课程的界定

2 .关于专业德育学科课程的争论

3 .学科课程与德育的关系

4 .实施德育学科课程

(1)直接实施德育课程

)2)学科课程德育的实施

(三)德育活动课程

1 .德育活动课程的含义

(1)活动课程

)2)德育活动课程的内涵与功能

德育活动课程是指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校积极参与增进学生道德理性和道德实践能力,改善学生道德生活的课程类型。

2 .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四)德育隐性课程

1 .隐性课程概念

2 .德育隐性课程的意义与内涵

(1)隐性课程的德育意义

)2)德育隐性课程的内涵

)3)德育隐性课程的类型

3 .优化德育隐性课程实施

(1)学校课程中德育隐性课程的优化

)2)学校制度下德育隐性课程的优化

)3)学校文化中德育隐性课程的优化

)4)教师行为、教学、指导方式下隐性课程的优化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德育课程的内涵、特征、类型及发展趋势

2 .德育学科课程的内涵与特点

3 .德育活动课程的内涵、功能与实施原则

4 .优化德育隐性课程实施

(二)审查要求

1 .知识记:德育课程的定义与特点、德育学科课程、德育活动课程、德育隐性课程的内涵及各自特点。

2 .了解现代德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有关专业德育学科的争论及其意义。

3 .简单应用: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学会挖掘德育资源,处理好德育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4 .综合应用:可以从各方面综合评价学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学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具体方案。

第七章德育过程与方法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揭示了德育过程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重点了解传统德育模式与现代德育模式的主要区别,了解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及其实践意义,了解影响德育方法选择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矛盾,围绕解决基本矛盾

二.课程内容

(一)德育过程与德育过程模式

1 .德育过程的内涵和特点

(1)德育过程组织的计划性

)2)德育过程的引导是肯定的

)3)德育过程的实施具有复杂性

)4)德育过程的魅力具有多样性

)5)德育过程的展开具有生成性

2 .德育过程的主要模式

(1)传统德育过程模式

)2)现代德育过程模式

(二)德育过程的组织

1 .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矛盾

(1)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道德发展的实际矛盾

)2)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3)学生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2 .德育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教育性原则

(三)近期发展区原则

)4)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原则

(三)德育方法及其应用

1 .德育方法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1)德育方法的含义

)2)德育方法的影响因素

2 .常用德育方法

(1)讲授法

)2)示范示范法

)3)情感陶冶法

)4)奖惩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德育过程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2 .传统过程模式和现代过程模式

3 .学校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的组织原则

4 .德育实践中的一般德育方法

(二)审查要求

1 .知识记:德育过程的概念、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过程的组织原则。

2 .了解德育过程的基本特征、传统过程模式与现代过程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

3 .简单应用:可根据具体德育抢劫,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

4 .综合应用:根据不同的德育情况,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德育方法。

第八章德育活动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明确德育工作的含义、特征、分类、功能以及德育工作的实施原则,注重实施原则,掌握科学设计和实施德育工作的方法。 了解学校实施德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如共青团、少先队等,可以了解其典型活动的内容和德育作用。 重点掌握学校两种典型的德育活动、仪式与游戏,了解仪式与游戏的概念、分类、其德育价值和影响学生道德发展的不同维度,掌握仪式与游戏设计与实施的内容、原则以及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注意事项,有效地进行仪式与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二.课程内容

(一)德育工作概述

1 .德育活动的含义和特点

)1)德育活动的含义

德育活动是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起来的、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活动。

)2)德育活动的特点

2 .德育活动的分类和功能

(1)德育活动的分类

)2)德育活动的功能

3 .德育工作的实施原则

(1)德育活动必须突出主体性

)2)德育活动应当配合德育课程进行

(3)德育活动应当与社会生活相统一

(二)具体德育活动

1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一)共青团组织工作

学校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在党的领导下,配合学校的行政、教育,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全体团员和青年学生,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学生,以“三好、”为目标,开展以学习为中心的各项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德、智

)2)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少先队的创立者和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

2 .德育仪式与游戏

)1)仪式教育的内涵及其实施

)2)游戏含义及其德育价值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德育活动的概念、特征、分类、功能、实施原则

2 .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典型活动及其德育作用

3 .仪式设计和实施的主要原则和内容、仪式五大德育意义、仪式促进学生道德培养三个层面

4 .校园游戏的分类、校园游戏中的德育因素、改进游戏的三种策略

(二)审查要求

1 .知识记:德育工作的概念、特征、分类、功能及德育工作实施原则。

2 .理解: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特点及其德育作用。

3 .简单应用:衔接实际上可以解释某种学校仪式或学校游戏德育的意义。

4 .综合应用:衔接可以实际科学地设计和实施仪式和游戏活动,可以从内容和其中所包含的德育含义的角度进行说明。

第九章学生品德评价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学生道德评价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掌握学生道德评价的基本原则,了解目前的主要评价模式,学习运用学生道德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学生道德评价概述

1 .学生道德评价的内涵

)1)学生道德评价的定义和内容

)2)当前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当前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科学化、评价结果客观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

2 .学生道德评价的基本功能

(1)引导功能

)2)诊断功能

(3)增强功能

3 .学生道德评价的基本原则

(1)重视发展评价,突出评价教育性

)突出过程评价,推进评价日常化

)3)开展多元评估,关注个体差异

)4)调动学生自主性,共同构建评价

(5)发挥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发展

(二)学生道德评价的参照模型

1 .泰勒模式

泰勒模式的评价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目标的确定

)2)经验选择

)3)有经验的组织

(4)结果评价

2 .决策模型

决策模型包括背景评价、输评、过程评价、结果评价。

3 .响应模式

强调回应评估模式是根据感兴趣的问题和评估目标而不是预设的收集工具和手段确定的。

4.CSE评估模式

CSE评估包括四个活动阶段:选择问题。 计划选择阶段; 形成性评价阶段; 总结性别评价阶段。

(三)学生道德评价的一般方法

1 .学生道德发展的评价方法

(1)国外关于学生道德发展的评价方法

国外量化道德评价方法主要有自我陈量表法和有限冲突测试法等; 国外质的道德评价方法主要有投影法、对偶叙事法、道德困境叙事法。

)2)关于国内学生道德发展的评价方法

国内量化的道德评价方法主要有评定量表法和12种性格因素量表法等; 国内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操作注释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行为观察法、情境测评法和案例分析法。

2 .学生道德评价实践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重视多元评价,不再片面用学业成绩评价学生品德发展

)2)强调综合评价,避免用认知评价取代学生品德的整体发展;(3)突出过程评价,防止片面追求“科学化”的量化评价

)4)强化评价的教育性,淡化道德评价的评价和筛选功能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品德评价的定义和内容

2 .当前学生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

3 .品德评价的基本功能

4 .学生道德评价的一般方法

5 .学生道德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审查要求

1 .知识记:学生道德评价的定义、功能与发展趋势

2 )了解不同学生道德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和优缺点,以及评价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3 .简单应用:借鉴学生道德评价的参照模型改进现有的评价方法。

4 .综合应用:根据具体实践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学生道德评价方法。

第十章德育资源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德育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德育资源意识确立的重要意义和必要的观念基础。 了解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熟悉并善于运用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可以在实践中实现不同类型德育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丰富德育的现实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

二.课程内容

(一)德育资源概述

1 .德育资源概念

2 .德育资源分类

(1)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

)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

(3)校内德育资源和校外德育资源

)4)传统德育资源与现代德育资源

)5)自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

)6)现实德育资源与网络德育资源

3 .德育各因素与德育资源的关系

(1)德育目标与德育资源

)2)德育主体与德育资源

)3)德育内容与德育资源

(4)德育方法与德育资源

(二)树立德育资源意识

1 .德育资源意识的界定

2 .树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1)德育资源意识的确立是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然选择

)2)德育资源意识的确立是构建和优化德育环境的前提条件

(3)树立德育资源意识,为提高德育实效开辟现实路径

3 .教师形成德育资源意识的观念基础

(1)先进德育理念

)2)德育主体意识

(3)德育生态意识

)4)德育创新意识

(三)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1 .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

)2)生活性原则

(3)创新原则

(4)经济原则

)5)安全原则

2 .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1)学科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充分挖掘

)2)教师德育专业素养的切实提高

(3)少年儿童组织及社区德育功能的系统发挥

(4)家庭学校德育共同体的有效构建

(5)校外教育机构德育效能的深度挖掘

3 .不同类型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校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家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媒体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其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德育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及其观念基础

3 .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有效途径

(二)审查要求

1 .识记:德育资源的概念、德育资源意识的概念及树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

2 .理解:德育各因素与德育资源的关系,德育资源意识的树立所需的观念基础。

3 .简单应用:可以对德育资源进行简单分类,掌握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原则。

4 .综合应用:既能结合教学实际把握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又能具体开发利用不同类型的德育资源,特别是学校、家庭、社会及媒体等主要德育资源类型。

第十一章德育环境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德育环境的基本特征、类型和作用,了解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和学校外部德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学习运用学校德育环境进行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与学

关于德育的问题,形成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正确观念。

二.课程内容

(一)德育环境概述

1 .德育环境特征

(1)普遍性

)2)可构建性

(3)历史性

)4)价值

2 .德育环境的类型

(1)宏观环境、中区环境、微观环境

)2)积极环境和消极环境

)3)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

)4)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

3 .德育环境的作用

(1)德育环境对个人道德的作用

导向作用、示范作用、资源供给作用

)2)德育环境对学校德育的作用

指导作用、诱导作用、补充作用、阻碍作用

(二)学校内部德育环境

1 .学校整体环境的基本要素和德育的影响

(1)学校整体环境的构成要素

)2)学校整体环境对个人道德的影响

)3)学校整体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2 .班级基本要素和德育的影响

)1)类的组成部分

)2)班级对个人道德发展的影响

)3)班级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3 .同辈群体的基本要素及德育影响

(1)同代的构成要素

)同辈对个人道德成长的影响

(3)同辈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三)学校外部德育环境

1 .学校宏观外部德育环境的构成及影响

(1)学校宏观外部德育环境的构成要素

)2)学校宏观外部德育环境对学校德育的影响

2 .学校中观外部德育环境的构成及影响

(1)社区及其德育影响

)2)大众传媒及其德育的影响

3 .学校微观外部德育环境的构成及影响

(四)德育环境建设

1 .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

)1)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要合理调动多方力量

)2)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要把握四项基本原则

2 .学校外部德育环境建设

(1)学校宏观外部德育环境建设

)2)学校中观外部德育环境建设

(3)学校微观外部德育环境建设、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德育环境的特点、类型及作用

2 .学校各种德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

3 .德育环境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二)审查要求

1 .知识记:德育环境的基本特征、类型与作用。

2 .了解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和学校外部德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影响。

3 .简单应用:运用学校德育环境知识分析和解决环境与学校德育相关问题。

4 .综合应用:结合实际思考,论述如何优化学校德育环境。

第十二章当代西方主要德育模式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德育模式的意义,知道当前西方几种主要德育模式的理论主张、实践策略及其优势和不足,学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这些德育模式来解决德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本章学习的重点是深入了解西方几种典型德育模式的特点、不足及其实践应用途径。

二.课程内容

(一)价值澄清模式

1 .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论主张

)1)价值观的定义

)2)价值澄清的四个要素

(3)价值澄清的评估过程

2 .价值澄清模式的实践策略

(1)澄清反应

)2)价值表战略

)3)小组讨论策略

3 .价值澄清模式简评

(二)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的核心是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道德教育的目的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普遍的道德原则——公正原则。 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

2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实践策略

)1)课堂演习法

)2)公正团体法

3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简评

(三)关怀模式

1 .同情心模式

)1)同情心模型的理论基础

学校道德教育应当以满足学生与人友好关系的需要为基本职责学校道德教育应当促进学生成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学校道德教育应当重视道德模范的作用不得采用高度合理化的道德教育方式

)2)同情心模式的实践策略

)3)同情心模型简评

2 .护理模式

)1)护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伦理与多元智能理论关怀

)2)护理模式的实践策略

)3)护理模式简评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评估知识点

1 .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策略。

2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策略。

3 .同情心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实践策略。

(二)审查要求

1 .知识记:价值澄清、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关怀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

2 .理解:价值澄清、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关怀模式时代的价值和教育意义。

3 .简单应用:价值澄清、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关怀模式和品格教育分别在教育中的应用。

4 .综合应用:根据学校德育实际创造性综合应用价值明晰、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关怀模式解决现实德育问题。

IV .关于纲要的说明和审查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德育原理》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教育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特点制定的。 其目的是指导和界定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

《德育原理》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 因此,它是制定自学考试课桌椅和指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学习指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考生、助教及家庭考试命题人员应认真阅读、理解、掌握本大纲内容及指定教材,并根据本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和范围及指定教材进行自学、辅导、命题,脱离本大纲及依据本大纲编制的教材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德育原理》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屠宰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教材内容是大纲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延伸和发挥。 纲要规定的内容和评价知识点,在教材中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具体的解释、说明、论述。 课程内容可以在教材中表达一定的深度或难度,但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要恰当。

大纲和教材体现的课程内容基本一致,大纲中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都在教材中介绍,但教材中的内容,并不一定体现在大纲中。

三.关于自学教材

《德育原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班建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该大纲课程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 考生自学要以本大纲为纲要,以指定教材为基础,理解大纲精神,努力学习教材内容。 重点是认识和理解f惠育的本质和功能,掌握德育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运用相关德育知识分析、解释和解决现实德育问题。

这就要求考生既要自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做好相应的理论学习,又要密切关注德育实践、提高理论的实践解释力和指导力。 同时,也要善于在丰富的德育实践中发现

总结问题、经验,提高自己的理论自觉水平。 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自觉中认真学习,才能学、学、学好《德育原理》课程。

为了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经给出了课程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考生应结合这些要求,通过自学重点突破。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深入了解纲要精神,确保社会助学符合纲要要求

为了避免考生自学脱离本大纲的基本要求,社会辅助机构和个人首先要深入了解本大纲的基本精神,使相应的内容选择和课程体系能够充分涵盖大纲的基本内容和相应的评价知识点。

2 .指导考生自学大纲和指定教材

社会学级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本大纲的规定,认真钻研指定教材。 在此基础上,要根据考生的特点,设计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内容,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考生在社会学等级的指导下,更好地掌握本大纲规定的内容和有关指定教材的考点。 能够根据考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正。

3 .结合应试,重视考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社会助学机构和个人一方面要努力使考生以优异成绩通过考试,另一方面要重视《德育原理》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 避免陷入片面的、碎片化的考点知识训练,考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这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因此,社会助学机构和个人要善于抓住这个大纲的核心知识和关键命题,在重点内容上下功夫,做到点与点相结合,提高纲目,帮助学生形成德育原理综合能力。

4 .结合思维,充分发挥考生主体性

社会助学机构和个人既要为考生提供反映大纲要求、体现指定教材内容的自学指导,也要充分引导其对相关问题的积极思考和自觉反思,不断激发考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帮助学生自学的过程,运用所学的德育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德育问题,提高考生自学的成就感和内在学习动机。

六.审查内容说明

本课程应把考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作为评价的内容。 课堂上各章的内容都由几个知识点组成,在自学考试中作为考核知识点。 因此,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以评价知识点的方式给出。 由于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自学考试针对各知识点分别按四个能力水平确定评价要求。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

1 .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上课除了考试用笔外,一般不做

应再携带任何考试工具。

2.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都属于考核的内容。考试命题既覆盖到章,又避免面面倶到。考试内容突出课程的重点、章节重点,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度。

3.命题不能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最高能力层次要求。命题应着重考核自学者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是否了解或掌握,对基本方法是否会用或熟练。不应出与基本要求不符的偏题或怪题。

4.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5.本课程考试在试卷中合理安排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O

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

6.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

以上“自考《德育原理》考试大纲下载_10月贵州00468教材大纲”由自考生网收集整理,如德育原理大纲调整、变动,以贵州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贵州自学考试大纲是考试复习的必备资料,同学们熟读教材之前,最好先将贵州考试大纲对应的考点标注在书上,再开始进行学习,这样复习目标明确,复习效率更高。关于自考大纲的更多内容,同学们可关注“贵州自考大纲”栏目。

以上是关于成人自考相关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自考的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站我们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