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自考大纲免费下载

自考资讯2022-11-24 14:10:33chanong

公共政策自考大纲免费下载

公共政策自考大纲免费下载

今天放心自考网自考平台主编为您做简单介绍。

10月江西公共政策自考考试大纲在哪里看? 可在江西教育考试院官网查看江西省00318公共政策自学考试教材大纲版本,也可下载公共政策电子版考试大纲。 大纲审查知识点的学生要对照教材牢牢记住哦。 一般考试内容不超过大纲要求的审查范围。 具体内容见以下内容。

00318公共政策自考考试大纲( 2010版)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大纲名称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主编 出版社 版次 公共政策 00318 4 公共政策学自学考试大纲 公共政策学 宁 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版

*长表,可单独横向滚动

*长表,可单独横向滚动

1 .上表课程单位包括实践环节单位。

点击下载:00318公共政策自考考试大纲(2010版)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课程内容

(一)何谓公共政策学

1 .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

2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3 .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

4 .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

(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化

1 .古代政策研究

2 .工业革命至20世纪上半叶西欧国家政策研究

3 .学科的诞生和发展

4 .公共政策学的引进及其中国化

(三)为何要学习公共政策学

二.自学要求

1 .了解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了解和掌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理解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4 .了解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发达的原因,了解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公共政策学孕育的条件。

5 .了解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和今后的发展历程。

6 .了解什么是公共政策学中国化,了解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过程和发展方向。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公共政策学基本概念

1 .知识记: (1)公共政策学; )2)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3 )公共政策学概念体系。

2 )理解: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概念、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

(二)公共政策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中国的政策研究;(2)公共政策学在西欧国家产生的条件、标志和发展过程。

(三)公共政策学中国化

(1)公共政策学的引入;(2)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

(四)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

理解: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一.课程内容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和功能

1 .什么是公共政策

2 .公共政策的产生和发展

3 .政策类型:从内容特点区分

4 .政策类型:从形式特征区分

5 .公共政策和法

6 .公共政策的基本职能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 .政策的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阶段

2 .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三)政策工具

1 .什么是政策工具

2 .政策工具的类型

二.自学要求

1 .了解公共政策、政策本质、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等基本概念,掌握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

2 .了解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和认识论本质。

3 .了解公共政策类型划分的形式特征,把握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类型划分的体系,把握美国公共政策类型划分的体系。

4 .本章重点: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本质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其内涵; 公共政策类型划分公共政策基本功能政策工具的分类。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类型和功能

1 .知识记: (1)公共政策概念;(2)公共政策类型划分;(3)公共政策的功能。

2 .理解: (1)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2)公共政策与法的异同。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1识记: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

2 .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三)政策工具

1 .知识记:政策工具的概念、政策工具的类型。

2 .简单应用:政策工具类型划分。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一.课程内容

(一)政策行为者和政策系统

1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的关系

2 .公共政策的主体和主体系统

3 .政策网络

4 .公共政策的客体和客体系统

5 .政策支持系统

6 .政策环境和政策反馈系统

7 .政策系统的运行

(二)公共权力和公共决策体制

1 .政府权力、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

2 .国家结构和公共政策

3 .政府能力、治理能力和公共政策

4 .公共决策体制

(三)非政府政策行为者和公共政策

1 .公共利益和公共政策

2 .公民和公共政策

3 .民间社会、社会团体和公共政策

4 .政党和公共政策

5 .大众传播和公共政策

二.自学要求

1 .了解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的关系,了解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政策客体与客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和政策反馈系统的含义,了解政策系统的环境(一般环境、工作环境)。

2 .了解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了解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了解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3 .把握公共利益内涵,了解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4 .掌握决策权力及其归属、决策权力配置、公共决策规则,认识公共决策体制类型。

5 .认识非政府政策行为者的一般特征,了解公民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政党与公共政策的关系,以及公民社会、社会团体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环境

1 .知识记: (1)公共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 )2)公共政策的客体和客人

体系; )3)政策系统与政策客体和环境的关系。

2 .理解: (1)政策系统运行; )2)政策支持系统和反馈系统。

3 .简单应用(1)政策系统一般环境; )2)政策系统工作

环境。

(二)公共权力和公共政策

1 .知识记:政府能力内涵、公共决策体制。

2 .理解: (1)政府权力、政府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2)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3 .简单应用:政府能力、管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三)非政府政策行为者和公共政策

1 .知识记: (1)公共利益内涵; )2)作为政策对象和主体的公民。

2 .理解:非政府政策行为者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3 .简单应用: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四)公共决策体制

1 .知识记: (1)决策权力及其归属; )2)决策权力配置。

2 .理解: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3 .简单应用:公共决策规则。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一.课程内容

(一)政策过程和理论模型构建

(二)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 .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2 .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

(三)“上上下下”——中国基于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 .中国经验要求构建中国特色政策过程模式

2 .“上上下下”政策过程模式的构建

3 .“上上下下”政策过程的容纳性和开放性

(四)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1 .简化决策过程

2 .决策过程专业化

3 .决策过程科学化

4 .决策进程民主化

二.自学要求

1 .理解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的含义,把握政策过程模型的认识论意义和政策分析需要依赖模型的原因。

2 .把握揭示认识论本质的一系列政策过程理论模式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式的内容及其具体运用。

3 .了解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式——“上下行”模式的内涵及其容纳性和开放性,把握“上下行”政策过程模式的构建方式。

4 .了解公共决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5 .本章重点: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含义及其认识论意义; 理性主义者

义型; 渐进主义模型; 规范最优模型和混合扫描模型政治系统模型;

机构一制度模式; 群模型; 精英模特; 构建“上下”政策程序模式实现公共决策过程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政策过程和理论模型构建

1 .知识记: (1)政策过程模式的认识论意义; )2)政策过程模型的

必要条件。

2 .理解:公共政策分析需要依赖模型的原因。

(二)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 .知识记: (1)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2)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

(3)规范优化和混合扫描模型的含义;(4)政治系统模型的含义

)5)机构一制度模式的含义;6 )集团模式的含义;7 )精英模式的含义。

2 .理解: (1)理性主义模式的具体运用; )2)渐进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3)规范最优模型和混合扫描模型的具体运用; )4)政治系统模式的具体运用;5 )群体模式的具体运用;6 )精英模式的具体运用。

3 .简单应用(1)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运用;

)2)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运用。

4 .综合运用: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式适用于中国政策实践的条件。

(三)“上上下下”——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

1 .知识记:“上上下下”政策过程模式的含义。

2 .理解: (1)构建中国特色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 )2)“上上下下”政策过程模型构建; (3)“上上下下”政策过程的接受性和开放性。

3 .简单应用:构建“上上下下”政策过程模式的意义。

4 .综合应用:运用“上上下下”政策过程模型对当代中国重大政策进行系统考察和分析。

(四)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1 .知识记: (1)决策过程合理化的含义;(2)决策过程专业化的含义;(3)决策过程科学化的含义;(4)决策过程民主化的含义。

2 .理解:公共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一.课程内容

(一)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和分类

1 .个人问题、公共问题和政策问题

2 .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3 .政策问题的分类

(二)提出公共问题

1 .政府间组织

2 .政治家

3 .政党组织

4 .利益集团

5 .大众媒体

六.专家及咨询机构

7 .公民和社会团体

(三)问题认定和政策议程

1 .问题认定的含义、方法和程序

2 .公共政策议程设定

二.自学要求

1 .了解问题、私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的含义,把握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基本属性和分类。

2 .了解提出公共问题者的基本种类,掌握常见公共问题提出主体和政策网络的含义。

3 .了解政策问题的含义和问题认定的程序,掌握问题认定的方法、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式。

4 .本章重点: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政策问题的基本分类公共问题提出的主体政策网络; 问题认定的含义、方法、程序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公共问题入人政策议程的条件和残疾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政策问题的概念、属性和分类

1 .知识记: (1)政策问题的概念2 )公共问题的基本含义3 )政策问题的分类。

2 .理解: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之间的联系。

(二)提出公共问题

1 .知识记: (1)常见公共问题的提出主体; )2)政策网络的含义。

2 .理解: (1)政策网络与公共问题的提出; )2)提出公共问题

对政策制定的意义。

(三)问题认定和政策议程

1 .知识记: (1)问题认定的含义;(2)问题认定的方法;(3)问题认定的步骤;(4)政策议程的含义和类型;(5)进入公共问题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6)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7)三源流模型的含义。

2 .理解:政策议程确立过程模式的具体运用。

3 .简单应用:将某一问题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的具体操作方法。

4 .综合运用:西方政策议程模式与中国实际结合后产生的模式及其具体运用。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一.课程内容

(一)确定公共政策目标

一.政策目标的含义和特点

2 .政策目标的分类

3 .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和原则

(二)公共政策方案规划

1 .政策规划和政策设计

2 .政策规划主体

3 .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

4 .政策规划的模式和参考框架

5 .政策学习和政策移植

(三)公共政策选择和合法化

1 .公共政策选择主体

2 .公共政策选择原则

3 .政策论证、政策审议和政策采纳

4 .公共政策选择合法化

五.常规决策和危机决策

二.自学要求

1 .掌握政策目标的含义和特点、政策目标的分类,了解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和原则。

2 .掌握政策规划和政策设计、政策规划主体、政策方案设计原则,了解政策规划模式和参考框架,以及政策学习和政策移植。

3 )掌握公共政策选择主体和原则、政策方案的评价和偏好,了解政策论证、政策探究、政策对话和政策审议,了解公共政策选择合法化,以及常规决策和危机决策。

4 .本章重点:确定公共政策基本目标政策目标的意义和原则

政策方案设计原则政策规划的理论分析框架公共政策选择主体与原则政策方案评价与偏好政策论证与政策对话公共政策选择合法化常规决策与危机决策。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确定公共政策目标

1 .知识记:政策目标的含义和特征。

2 .理解: (1)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和基本目标;(2)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和原则。

(二)公共政策方案规划

1 .知识记: (1)政策规划和政策设计含义; )2)政策规划的主体。

2 .理解: (1)政策规划特点; )2)政策设计的逻辑结构)3)政策规划与政策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4)政策学习与政策移植的类型。

3 .简单应用(1)政策方案设计原则; )2)政策规划的主要模式。

(三)公共政策选择和合法化

1 .知识记:公共政策的选择主体。

2 .理解:公共政策选择合法化; 政策论证、政策审议和政策通过(政策选择的一环或步骤)。

3 .简单应用(1)公共政策选择原则; )2)政策论证的逻辑结构;3 )常规决策和危机决策。

4 .综合应用:预测性评价(程序、方法)、可行性评价。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一.课程内容

(一)公共政策实施的意义、特点和模式

1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2 .政策执行研究的发展路径

3 .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上下下”模式

4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

(二)政策执行人和政策执行力

1 .政策执行机构的特性

2 .下级行政人员执业行为

3 .公共政策执行力

(三)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 .政策本身

2 .政策主体

3 .政策对象

4 .政策环境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1 .什么是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2 .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

3 .纠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五)公共政策无效执行和有效执行

1 .政策失灵与公共政策无效执行

2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和机制

二.自学要求

1 .把握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把握中国经验导向的政策执行“上下往复”模式以及西方经验导向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

2 .掌握政策执行机构的特性、下级行政人员的执行行为,了解公共政策执行力的相关知识。

3 .把握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政策本身、政策主体、政策对象及政策环境等方面。

4 .掌握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纠正方法。

5 .了解政策失败和公共政策无效执行的含义,掌握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和相关机制。

6 .本章重点: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我国经验政策执行“上下游”模式内涵西方经验政策执行理论模型政策执行机构特性下级执行人员行为地位与作用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力的途径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含义、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矫正对策; 公共政策失效的具体表现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和机制。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政策执行的意义、特点和模式

1 .知识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2 .理解: (1)中国基于经验的政策实行“上上下下”模式。 )2)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

(二)政策执行人和政策执行力

1 .知识记(1)政策执行机构特性; (二)下级执行人执业行为的地位和作用; )3)如何加大公共政策执行力度。

2 .理解: (1)公共政策执行力的概念;(2)公共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

(三)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 .知识记: (1)政策本身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2)政策主体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3)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4)政策环境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2 .理解: (1)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概念; )2)公共政策实施对象的特征。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

1 .知识记: (1)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概念; )2)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3)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4)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2 .理解: (1)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 (2)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客观原因。

(五)公共政策无效执行和有效执行

1 .知识记: (1)政策失灵的概念;(2)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3)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机制。

2 .理解()1)政策无效执行的概念; )2)政策无效执行的具体表现。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一.课程内容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作用、主体、类型、内容

1 .什么是公共政策评估

2 .公共政策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3 .公共政策评估的主体

4 .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

5 .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

1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

2 .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

3 .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因素

(三)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1 .以定量分析为主的评价方法

2 .以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方法

(四)公共政策监测

1 .公共政策监督的含义、类型和功能

2 .公共政策监测机构的组成

3 .公共政策监测过程

二.自学要求

1 .了解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了解公共政策评价的主体公共政策评价的目的、作用和过程,以及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

2 .了解影响政策评估的关键因素掌握政策评估的标准。

3 .掌握政策评价的定量和定性方法。

4 .了解公共政策监测的含义了解政策监测的内容、类型和功能

了解内部政策监督机制和外部政策监督机制的内容和运行,掌握公共政策监督的过程。

5 .本章重点:政策评估的过程政策评估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公共政策监测的过程。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作用、主体、类型、内容

1 .知识记: (1)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2)公共政策评价的目的

(3)公共政策评价的主体。

2 .理解: (1)公共政策评估的作用; )2)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

)3)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二)公共政策评估的过程、标准和影响因素

1 .知识记(1)公共政策评估过程; )公共政策评价的事实标准、技术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含义。

2 .理解: (1)公共政策评估事实标准的内容; )2)公共政策评价技术标准的内容;3 )公共政策评价价值标准的内容。

(三)公共政策评估方法

1 .知识记: (1)政策指标;(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实验法评价。

2 .理解: (1)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取向; )2)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政策评估过程。

(四)公共政策监测

1 .知识记: (1)公共政策监测的含义;(2)公共政策监测的类型

)3)公共政策监测的内容;(4)公共政策监测机构。

2 .理解: (1)公共政策监测的功能; )2)内部政策监督机制和外部政策监督机制; )3)公共政策监测的过程。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一.课程内容

(一)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1 .稳定和维持公共政策

2 .公共政策变动和创新

(二)公共政策协调和衔接

1 .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和内容

2 .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程序和原则

3 .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

4 .公共政策的继续

(三)公共政策终结

1 .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对象和方式

2 .公共政策结束的原因、作用和障碍

3 .公共政策结束的策略

二.自学要求

1 .把握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重大意义及其动力因素,了解公共政策变动的含义、原因、模式、政策创新的内涵和动力。

2 .掌握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内容、形式、程序和原则,了解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和作用,了解公共政策的后续。

3 .掌握公共政策终结的含义、对象和方式,了解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作用和障碍以及公共政策终结采取的策略。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公共政策的稳定和变动

1 .知识记: (1)公共政策稳定的内涵; )2)公共政策变更的含义

(3)公共政策创新内涵。

2 .理解: (1)影响公共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及意义; )2)公共政策变动的原因、类型; (3)公共政策创新动力。

3 .简单应用:公共政策变动的模型。

(二)公共政策协调和衔接

1 .知识记: (1)公共政策调整的含义;(2)公共政策连接的含义。

2 .理解: (1)公共政策调整的形式和程序; )2)公共政策调整的原因。

3 .简单应用(1)公共政策调整原则; )2)公共政策调整的

作用。

(三)公共政策终结

1 .知识记: (1)包括公共政策终结的I )2)公共政策终结的对象。

2 .理解: (1)公共政策终结的原因;(2)公共政策终结的作用

)3)公共政策结束的障碍。

3 .简单应用:公共政策终结的策略。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一.课程内容

(一)政策学知识应用与政策分析

1 .知识和政策学知识

2 .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政策分析

三.政策分析的要素和原则

4 .政策分析过程

5 .政策分析注意事项

(二)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师

1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

2 .应用性政策研究的从业者或政策分析师

3 .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和分析师职业道德

二.自学要求

1 .了解知识的含义和特点了解政策学知识与政策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政策学知识应用的主要形式——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和原则; 理解政策分析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 .了解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影响,掌握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类型了解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和构成,了解政策分析师素质要求掌握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师职业道德的内容框架。

3 .本章重点:政策知识和政策学知识的区别及相关政策分析的要素、原则和过程应用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政策分析师的职业道德。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一)政策知识和政策学知识

1 .知识记: (1)知识的含义与特征; )2)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2 .理解: (1)政策分析的含义、要素和原则; )2)政策分析的过程)3)政策分析注意事项。

(二)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师

1 .知识记: (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2)政策分析师的角色定位。

2 .理解: (1)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2)应用性政策研究组织和政策分析师的素质要求与职业道德。

以上是10月份江西省00318公共政策自学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 江西自考其他考试科目大纲可关注《江西自考大纲》一栏。 江西省00318公共政策自考大纲并不是每年更新,一般全国统考科目的科目大纲变化不大。 除非该科目更改为新教材,否则更改教材版本可能不一定会更改大纲。 总之,每期自考考前同学们先关注江西考试院发布的教材大纲版本目录,如果公共政策大纲发生变动,以江西考试院最新发布的为准没错~

以上是有关成人自考的内容。 考生如需了解更多有关自考的信息,请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