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自考法理学大纲免费下载

自考资讯2022-11-26 16:20:22小小

自考法理学大纲免费下载今天无忧自考网自考平台主编为您做简要介绍。

标题自考法理学大纲免费下载

10月05677法理自考大纲在哪里看? 山东05677法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怎么查? 其实,山东教育考试院每年都会在考试开始前公布当年或当期考试使用的教材和大纲版本的目录。 学生们可以在官方网站上看到。 另外,许多统一考试课的考试大纲在统一考试教材中。自考为了便于学生复习,将法理自考大纲及大纲下载链接整理如下,供学生学习使用。

05677法理学自考试验大纲( 2007版) ) ) ) ) ) )。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大纲名称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主编 出版社 版次
法理学 05677 7 法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法理学 周旺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长表,可单独横向滚动

*长表,可单独横向滚动

注:本目录中的课程单位包括实践环节单位。

点击下载:05677法理学自考考试大纲

《法理学》 考试大纲

第一编

第一章法学绪论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全书的绪论,是纲领性章节,主要阐述法学学科最基本的问题,所包含的原理和原则,对之后的各章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本章为重点章节。 本章侧重于了解法学的性质和特点、法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学科的划分、法学的专门研究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要概括而集中地了解法学是什么学问。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学的性质和特征

一.法学释义

法学的涵义与特征法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法学特色

二、法学是历史和国情的范畴

各时代和国情下法学的共性和个性西方古今法学和人们对法学的不同认知中国古今法学和人们的认知

三、法学是经世有用的学问

经世致用从法学特质所在法学对象、分科和方法看其经世致用特质从法学的产生和发展看其经世致用特质

第二节法学研究对象

一、法学研究对象的三大要素

法学首先以法为研究对象,法学要研究各种法的现象,法学也要研究与法相关的问题

二、西言学派对法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

四种主要观点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观点

三.不同情况下法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表现

历史法学曾经与其他学科长期结合的19世纪以来法学研究对象的变化

四.消除法学研究对象问题的认识误区

苏联的影响从多个角度法学应该以什么为研究对象

第三节法学体系与法学学科

一.法学体系释义

法学体系的含义与中心问题近代法学体系为什么由分学科构成法学体系与法的体系、法学课程体系的关系

二.法学分支学科划分标准

没有划分标准是法学体系研究的薄弱环节,划分法学分支学科必须坚持三个结合标准

三.法学分支学科的具体划分

法学、应用法学、历史法学、综合法

第四节法学研究方法

一.法学研究方法释义

法学研究方法三个层面的法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法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二.法学专业研究方法

法学专业研究方法语义专业研究方法是独立学科重要的标志法学专业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分析方法法学的其他专业研究方法

三.法学摄取的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方法历史考察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经济分析的方法价值分析的方法

四.法学的哲学指导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指导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方法

五.消除法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迷思

哲学指导方法不能代替法学专业方法法学摄取方法,也不能代替法学专业方法

考核范围

一.法学性质和特点

二.法学研究对象

三.法学体系和法学学科

四.法学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一.法学性质和特点

1 .知识记: (1)法学的涵义与特征; )2)法学产生的条件;(3)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其他法学的基本特色不同。

2 .理解()1)法学是历史和国情的范畴; )2)法学是经世有用的学问。

二.法学研究对象

1 .知识记: (1)法学研究对象的三个要素; (2)西方学派对法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

2 .理解:不同情境下法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表现。

三.法学体系和法学学科

1 .知识记: (1)法学体系的涵义与中心问题;(2)法学分支学科划分的标准。

2 )理解)1)近代法学体系为什么由分支学科构成; )2)法学分支学科的具体划分。

3 .应用:举例说明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法学课程体系的关系。

四.法学研究方法

1 .知识记: (1)法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面; )2)法学研究方法与法学方法论的比较; )3)法学专业研究方法的含义)4)法学中摄取的研究方法。

2 .理解: (1)拥有专门的研究方法是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2)法学专业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规范分析方法。 )3)法学的其他专业方法;4 )法学的哲学指导方法;5 )哲学指导方法和法学摄取方法不能代替法学专业方法。

3 .应用:举例说明法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法理学学科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将法理学作为专门学科进行归纳阐述,是继前一章之后对全书其他各章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章。 本章为重点章节。 本章注重弄清现代法理学属于什么法学领域,明确了学习理学的含义、法理学与法哲学的纠葛、奥斯汀与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的关系,特别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位置、法理学的三大组成部分、法理学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理学释义

一.法理含义

现代意义上的法理学意义多样化及其历史变迁

二.法理学冠名

法理学在西方的冠名法理学在中国的冠名

三.法理学和法哲学

法哲学的原初含义及其后三层含义当代中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及其误区

第二节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

一.奥斯汀和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

奥斯汀的两个突出贡献是作为学科近代法理学诞生的识别四个奥斯汀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及其影响

二.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实在法是法理学应重视研究的对象法理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研究性和开放性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法理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二重性

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位置

法理学作为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法理学对法学的其他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法理学的构成要素和构成情况

一.法理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法理学的内容、方法和起源三要素法理学要素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二.法理构成的实际情况

国内法理学不能关注渊源性因素西方法理学普遍由内容、方法和渊源三要素组成

第四节法理学起源中的资源因素

一.法理资源要素的构成

法理学资源性因素主要与理论学说、流派思潮和人物作品三种法理学理论学说、流派思潮和人物作品三种资源性因素之间有密切联系

二.法理学的理论学说

内容因素和资源因素的双重身份理论学说所包含的三者内容在不同时代和国情的理论学说上有多大的差异

三.法理学流派思潮

法理学流派思潮的语义法理流派思潮的语义研究法理学流派思潮的意义正确理解法理学流派思潮之间的界限和相关法理流派思潮构成的基本条件

四.法理学人物作品

法理学理论学说、流派思潮与人物作品的关联载入法理学发展史的人物作品

审查范围

一.法理释义

二.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

三.法理学的组成部分和组成情况

四.法理学救灾根源中的资源因素

审查要求

一.法理释义

1 .知识记: (1)法理含义的多样化及其历史沿革; )法哲学的原初含义及其后三层含义。

2 .理解:现代意义上的法理学法

二.作为独立学科的法理学

1 )知识记)1)奥斯汀的两大突出贡献; )2)近代法理学救灾诞生的四个标志。

() )奥斯汀的主要见解、方法、影响; )实在法是法理学应重视的研究对象(3)法理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确定性和开放性; (4)法理学是法学的主要理论学科。

3 .应用:举例说明法律学对法学其他领域所具有的普遍指导意义。

三.法理学的组成部分和组成情况

1 .知识记: (1)法理学救灾的内容、方法和起源三要素; )2)法理要素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2 .理解:国内法理学未能关注起源因素的状况。

四.法理学救灾根源中的资源因素

1 )知识记)1)法理学便签学说的内容有三个; )2)法理流派思潮的含义;(3)法理流派思潮构成的基本条件;(4)近代以来主要的法理救济流派思潮。

2 .理解: (1)法理学资源性三因素及其相关; )2)不同时代和国情的法理学便签学说差异; (3)法理学理论学说、流派思潮与人物作品的关联。

第二篇

第三章法的概念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第二篇的总论性章节,论述了法的最基本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上认识汉。 正确理解本章阐明的原理、知识和概念,是掌握法理学中许多原理、知识和概念的重要条件。 本章主题重大,无疑也是重点章节。 本章要重视令人气愤的认知法概念的向种的主要视角和方法,牢牢把握法的一系列基本特征,深刻理解法的本质所在,并重视自学试卷中存在诸多问题的法的要素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法律规则要素问题。

学习内容

第一节视角和方法

一.法的概念定义

二.理解法概念的视角和方法

法的概念问题上庞杂观点的成因与经验

三.真实法和理想法

什么是法,法就是坚持真实的法和理想的法的统一吗

四.具体法和一般法

三种人眼中的三种不同法坚持具体法和一般法的结合

五.完备法和局部法

全面把握法律的外延和内涵

六.本质法和形式法

第二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是为主体提供行为标准的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自然规律、技术规范的语义法这三大特征

二、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

法是指与国家政权之间产生变动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政权的强制力为后盾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三、法是司法机关办案的主要依据的社会规范

司法机关的案件依据是法强调这一特征对中国法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四.法是普遍、明确、肯定的社会规范

法在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法的形式和分类上具有明确性和肯定性

五、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规范

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是由法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法的本质

一.法的现象和法的本质

法的现象是运河的外部表现和外部联系法的本质未能形成的内部联系或内在规定性法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的含义

二、关于法本质的若干论说

神意论正义论理性论自然论权力论规范论历史论社会论

三.法的本质

1 .知识记: (1)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含义; )2)关于法的本质的若干论说。

2 .理解: (1)法首先主要体现执政阶级的意志; )2)法律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的生活条件。

四.法的要素

1 .知识记: (1)法的要素含义;(2)法的要素的四种模式;(3)法律规则、原则、概念的含义。

2 .理解: (1)法律规则分类;(2)法律原则分类;(3)法律概念分类。

3 .应用: (1)运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原理和知识分析现行法律的有关规定; )2)运用法律规则分类的原理和知识分析现行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章法的价值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本章聚焦于法的价值这一重要主题,包括法的价值论题的各个主要方面。 随着法的价值论在学术界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章自然也成为法理学课程的重点章节。 本章既着眼于理解法价值释义部分阐述的诸多法的价值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又着眼于法律秩序的特征、法律秩序的价值地位、类别与实现、法律利益与法律权利、法律利益的成因与实现、作为高级伦理规范的正义、法正义与正义、法正义与法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价值释义

一.法的价值界说

正确理解法的价值意义法的价值有用性法的价值术语三种用法法的价值与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的异同

二、法有什么价值

国外学者的观点秩序价值、利益价值、正义价值是运河更基本的价值

三.法的价值特性

法的价值客观性和主观性法的价值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二节法律秩序

一.法律秩序释义

法律秩序的含义法律秩序的特征

二.法律秩序的价值地位

法律永远伴随的基本价值是社会秩序法律秩序的价值是法的其他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基本法与秩序有着天然的联系

三.法律秩序的价值类别和体现

法律秩序的价值范畴法律秩序价值的体现

四.法律秩序价值的实现

法律秩序价值的实现与无政府状态和专制状态实现什么样的法律秩序价值如何实现法律秩序价值

第三节法律利益

一.作为生活资源的利益

关于利润的一些解释利润实际上是一种资源

二.法律利益和法律权利

法律利益的含义和主要特征什么样的利益可以转化为或者应当转化为法律利益,为什么利益、法律利益、法律权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三.法律利益的成因与实现

法律利益的原因法律利益实现的两种途径

四.法律利益中介的标准和原则

不同学说的不同标准和原则从国情看,现时期中国需要建立和执行什么样的中介标准和原则

第四节法律正义

一.作为高水平伦理规范的正义

二.正义的基本属性和本质

正义的基本属性正义的本质

三.法、正义、法律正义的讨论错误

三者有重合、相通,有个性、有差异,既可以体现正义,保障人类进步,也可以消解正义,阻碍文明进步。 只有部分正义适合用汉的形式来表达

四.法律正义与正义

法律正义是正义中的基本正义法律正义是转化为法律规范的正义,法律正义是具有理性强制和国家强制双重强制属性的正义,转化为法律正义取决于两个要素

五.法律正义与法律

法律正义是来源于高层伦理规范的法律规范,法律正义是以正义为核心的良法法律正义,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法律规范

六.法律正义的原因

法需要以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的正义作为评判法的恶习优劣的标准正义观念,推动法进步变革的经常性力量正义是法阙失的重要补充

审查范围

一.法的价值释义

二.法律秩序

三.法律利益

四.法律正义

审查要求

一.法的价值释义

1 .知识记: (1)法的价值含义:正确理解法的价值的有用性; )3)法的价值术语的三种用法(4)法的价值与同法功能和法作用的异同。

2 .理解()1)秩序价值、利益价值、正义价值是法的更基本价值; )法的价值客观性和主观性(3)法的价值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法律秩序

1 .知识记: (1)法律秩序的含义与特征; )2)法律秩序的价值范畴。

2 .理解: (1)法律秩序的价值地位; )2)法律秩序价值的实现。

3 .应用:通过观察实际生活说明法律秩序价值的体现。

三.法律利益

1 .知识记: (1)法律利益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2)什么样的利益可以转化为或者应当转化为法律利益; )3)法律利益的原因)4)法律利益实现的两种方式。

2 .理解: (1)利益实际上是资源。(2)为什么利益、法律利益、法律权利问题密切相关?

3 .应用: (1)试举例说明不同学说在法律利益中介方面的不同标准和原则; )2)根据中国国情,说明现阶段中国需要建立和执行哪些中介标准和原则。

四.法律正义

1 .知识记: (1)作为高层次伦理规范的正义;(2)正义的基本属性与本质;法律、正义、法律正义的重叠,会通与个性、差异性; (4)正义向法律正义的转变取决于两个因素。(5)正义可以作为衡量法律优劣的标准。(6)法律正义是正义的基本正义。(7)法律正义是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法律规范。

2 .理解()1)法可以体现正义,也可以消除正义; )只有部分正义适合以法的形式体现(3)法律正义是转化为法律规范的正义。 (4)法律正义是同时具有理性强制和国家强制双重强制属性的正义。 )5)法律正义是基于高水平伦理规范的法律规范。 (6)法律正义是以正义为核心的良则良法。

3 .应用: (1)阐释法为什么需要以正义为基本价值目标;(2)根据实际生活说明正义观念是促进法进步变革的经常性力量; )3)试举例说明正义是法阙失的重要补充者。

第五章法的功能和作用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和有效实现法的功能和作用,对推进法学理论和推进我国当前法治国家建设,具有直接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本章的内容与法的价值、法的概念各章的内容有很大的关联性。 所以本章也是重点章节。 本章应了解法的功能和法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法的功能与作用的界限和联系,把握法的调整、引导、保障三大功能和法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和公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功能与作用释义

一.法的功能释义

法的功能是法固有的内在属性法的功能,法固有的稳定属性法的功能是法固有的对应属性

二.法的作用释义

法的作用是被赋予并设定的法的外在属性法的作用是体现社会变化的法的动态属性法的作用是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法的实际属性

三.法的功能和作用的界限和联系

法的功能与作用边界及其启示法功能与作用的关联

第二节法的基本功能

一.法有什么功能

看清辩证法功能的标准法以调整、指导、保障为基本功能

二.法律的调整功能

法的调整功能的语义法为什么具有调整功能法的调整方式和范围法的调整类型

三.法的指导职能

法的指针功能的语义法为什么具有指针功能法的指针功能的四个内容决定指针和不确定指针一般指针和个别指针呢

四.法律保障功能

法律保障功能的含义法为什么具有保障功能法的保障功能体现法的保障功能,无论贫富差距如何,都不能平衡地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体

第三节法的主要作用

一.正确认知法的重要作用

法的作用意义和意义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使人满意的法不是万能的,作用是有限度的

二.法的作用是什么

众说纷纭法的作用问题质疑法的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区分法的作用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现代国家法的三大作用

三.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

法与国家生活的联系国家实际上法律实体法的作用在当今国家生活中很突出

四.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法的作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种基本事项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法的本质和目的之间的隐性联系

五.法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公民生活主要是与法律相关的人的生活法在以前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法在近代以来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审查范围

一.法的功能和作用释义

二.法的基本功能

三.法的主要作用

审查要求

一.法的功能和作用释义

1 .知识记(1)法的功能含义和三个属性; )法作用的含义和三个属性。

2 .理解:法的功能与作用的边界和联系。

二.法的基本功能

1 .知识记: (1)辩证法功能的标准; )法以调整、指导、保障为基本功能。 (3)指引的确定和不确定;(4)一般指引和个别指引。

2 .理解: (1)法的调整功能的含义、原因、方式、范围和类型; )2)法律指引功能的含义、理由、内容; )3)法律保障功能的含义、原因和体现。

3 .应用:示范法的保障功能并不均衡地适用于所有社会主体,无论贫富差距如何。

三.法的主要作用

1 .知识记: (1)法作用的含义和意义; )2)现代国家法的三大作用;3 )法与国家生活的关联;(4)法的作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种基本事项。

2 .理解()1)法的作用极限;2 )法的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国家实际上是法律实体;(4)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要作用;(5)公民生活主要是该法人的生活。

3 .应用: (1)法律在当今国家生活中作用的突出体现:举例说明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法的本质和目的之间的隐性联系;(3)考验法律在近代以来市民生活中的作用。

第六章法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法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深入认识许多法的现象的必要环节。 学习本章,要对法的起源观、法起源的原因和规律、法的历史类型有所了解

要掌握其历史发展的理论和知识,特别是民法法系和一般法系、法律继承和法移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为中国现时期法治国家建设服务。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起源

一.法的起源观

法的起源有无问题法是如何起源的

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

无法无天的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三.法起源的原因和规律

法起源的根本原因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四.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异同

第二节法的历史演进

一.法的历史类型

法的历史类型概念法的历史类型交替规律

二.古代法: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

奴隶制封建制法

三.资本主义法

资本主义法的发生资本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资本主义法治

第三节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

一.法系概念

二.民法法系

民法法系的含义、范围与支柱罗马法与民法法系《法国民法典》和民法法系《德国民法典》与民法法系

三.一般法系

普通法系的含义、范围和支柱普通法和普通法系衡平法和普通法系制定法和普通法系

四.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之比较

立法权归属与法的形式比较法的系统性比较法分类比较司法组织比较诉讼活动

五.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的融合

第四节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

一.法的继承

法继承的含义和理由法继承的主要内容

二.法律移植

法移植的含义、理由与类型法移植的效果

审查范围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历史发展

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

四.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

审查要求

一.法的起源

1 .知识记: (1)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2)法渊源的根本原因;3 )法渊源的一般规律;(4)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异同。

2 .理解:法的起源观。

二.法的历史发展

1 .知识记(1)法的历史类型概念; )2)法的历史类型交替规律; (3)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的特点。

2 .理解: (1)资本主义法的产生; )2)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3 .应用:尝试评论资本主义法治。

三.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

1 .知识记: (1)法系概念;(2)民法法系的含义、范围与支柱;(3)一般法系的含义、范围、支柱。

2 .理解(1)民法法系与罗马法、《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的关系; )普通法系与普通法、衡平法、制定法的关系;3 )民法法系与普通法系的融合。

3 .应用:试比较民法法系和一般法系的主要特征。

四.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

1 .知识记(1)法的继承和法的移植含义; )法继承的主要内容)3)法移植的类型。

2 )理解)1)法律继承与法律移植的理由)2)法律移植的效果。

第七章法和社会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正确认识法与社会的关联,正确处理法与经济与科技、法与政治与国家、法与道德与宗教、法与可持续发展、法与全球化等的关系。 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成功发展法理学的重要主题。 学习本章,要掌握法和社会的一般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法和以上各种社会现象的联系,努力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服务。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与社会一般理论

一.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社会性质决定法的性质法以社会为基础

二.依法管制社会

法是推动社会变迁的装置法,控制社会的重要手段法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第二节法律、经济和技术

一.法与经济关系的历史观察

商品交换的形成与法的发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法的发展

二.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法与经济基础法和社会生产力法对经济的作用机制

三.法律和技术

法与科技的必然关联法与科技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法律和政治与国家

一.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政治对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依法确认、调整和影响政治

用法和政治的区别

二.法与国

国家概念法与国家的相互关系

三.法律和政策

政策含义法与政策差异

第四节法律、道德和宗教

一.道德含义

二.法律和道德

法与道德的一致法与道德的区别法与道德的相互作用

三.法律和宗教

法与宗教的联系与区别法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第五节法制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点

二.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立法进展

立法原则与国家责任可持续发展立法的国际进展

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法制实践

重构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法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六节法律与全球化

一.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

全球化的含义法律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二、法律全球化对法制发展的影响

理念层面、制度层面

三.积极应对法律全球化

法律全球化与国家主权法律全球化和法律西化法律全球化与本土化

审查范围

一.法和社会一般理论

二.法、经济和技术

三.法、政和国家

四.法律、道德和宗教

五.法与可持续发展

六.法与全球化

审查要求

一.法和社会一般理论

1 .知识记: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2 .理解:依法控制社会。

二.法、经济和技术

1 .知识记(1)商品交换的形成与法的产生; )2)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法的发展; )3)法与科学技术的必然关联。

2 .理解: (1)法对经济的作用机制;(2)法与科技的相互关系。

三.法、政和国家

1 .知识记: (1)法律与政治的差异;(2)法律与政策的差异。

2 .理解: (1)法与政治的相互作用; )2)法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法律、道德和宗教

1 .知识记: (1)法律与道德的一致与区别; )2)法律与宗教的联系

和区别开来。

2 .理解:法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3 .应用:基于现实生活阐述法与道德的互动。

五.法与可持续发展

1 .知识记: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立法进展。

2 .理解:重塑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理念。

3 .应用:构建可持续发展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六.法与全球化

1 .知识记: (1)法律全球化的内涵与表现;(2)法律全球化对法制发展的影响;(3)法律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2 .理解:法律全球化与法律西化。

3 .应用:尝试法律全球化和本土化。

第三篇

第八章立法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立法是整个法治建设的前提性和基础性环节,也是整个法治系统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章自然成为重点章节之一。 本章要了解有关立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包括立法的本质、特征和外延、立法体制的含义和构成、立法原则的含义和功能等,并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我国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我国立法基本原则等重要主题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学习内容

第一节立法释义

一.立法含义

立法本质对中西古今立法概念的界说立法概念界定

二.立法特点

立法是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立法,是按照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立法,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立法,是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立法,是法律制定、认可、变动的活动形式化

三.立法外延

立法是历史范畴立法是国情的产物立法种类繁多

四.立法和法的创制和法律的制定

立法和法的创制立法和法的制定

第二节立法体制

一.立法体制的含义和组成

立法体制的含义作为立法体制组成部分的立法权是立法体制

核心

二.当今世界主要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单一立法体制、复合立法体制、制衡立法体制

三.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中国现行立法体制与许多国家的立法体制不同,作为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中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和国情取决于法

第三节立法程序和立法程序

一.立法进程

立法准备从法案到法律立法都已就绪

二.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含义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法案公布法的通过

第四节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立法原则释义

立法原则的含义与功能立法原则的演变与种类立法原则的客观性

二.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观念化向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转变立法的宪法原则立法的法治原则立法的民主原则立法的科学原则

审查范围

一.立法释义

二.立法体制

三.立法进程和立法进程

四.立法的基本原则

审查要求

一.立法释义

1 .知识记: (1)立法本质; )2)立法概念的界定;(3)立法的特点。

2 .理解: (1)立法是历史范畴和国情的产物; )2)立法种类多样化。

3 .应用:结合立法实际说明立法与法的创制和法的制定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立法体制

1 .知识记: (1)立法体制的含义;(2)立法体制的构成要素;(3)立法权是立法体制的核心;(4)单一、复合、平衡的立法体制; (5)中国的立法体制与许多国家的立法体制不同。

2 .理解: (1)我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2)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

3 .应用:试述我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的国情依据。

三.立法进程和立法进程

1 .知识记: (1)立法准备阶段的含义、内容和地位; )2)从法案到法律阶段的含义、内容、地位; )3)立法完善阶段的含义、内容、地位; )4)立法程序的含义。

2 .理解()1)法案提出的含义、权力归属和运作流程; )2)审议法案含义、权力归属和运作流程; (3)法案表决和通过的含义、权力归属和运作流程;(4)颁布法律含义、权力归属和运作流程。

3 .应用:试解释立法进程与立法进程的关系。

四.立法的基本原则

1 .知识记: (1)立法原则的含义与功能; (2)立法原则的发展与种类;(3)立法的法治原则; (4)立法的民主原则。

2 .理解(1)立法原则的客观性; )2)立法的宪法原则;(3)立法的科学原则。

3 .应用:尝试了中国立法原则从观念化向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转变。

第九章法的渊源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法的起源是法可以形成的资源、途径和动因,是法律实际生活的基础性现象,是举法学理论流派不可回避的重大论题。 这一章也是重要的一章。 本章明确了了解什么是法的根源,看清法根源的资源因素、进路因素和动因因素,认知法根源的价值是什么,法的根源价值与实际生活、法的根源价值与良法美制的关系,把握法根源的选择和提炼方法,唤起法根源意识的觉醒,特别是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起源释义

一.法的起源含义

二.法的渊源范围与种类:资源、进路与动因

法起源的三个基本要素法起源的资源要素法起源的进路要素法起源的动因要素

第二节法渊源的价值实现

一.认知法的根源价值

法渊源的主要价值认知法渊源价值的语义法渊源价值实现的两种模式

二.法的根源价值和实际生活

法治渊源的价值与实现现实生活关联的坚持法治渊源的价值,实现现实生活所需的统一传统法治渊源理论的两种偏向

三.法的根源价值与良法美制

法的渊源向法的转化与形成良法的美制相结合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效果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保障法的渊源价值实现的局限性

四.法的渊源选择与提及

法的起源选择和提炼方式法的起源价值的综合体目前正在确认知法起源对法的形成的作用

第三节法的起源意识

一.法律根源意识的基础和依托

法的起源意识和法律学说的起源意识与法律的实际生活

二.法的起源意识的实际情况

学术界对法起源的研究和认知实务界对法起源的认识

三.奥斯汀和其他学者的努力

奥斯汀对法的起源理论的贡献与局限——其他学者在法中的

渊源理论方面的努力

四.法的起源、意识和觉醒的方向和标志

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含义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条件正确理解法的渊源与法的关系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标志

第四节现代中国主要法律渊源

现代中国主要法律的起源

立法国家机关的决策和司法经验、判例和法律解释国家和有关社会组织的政策国际法习惯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社团规程和民间合同外国法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

审查范围

一.法的起源释义

二.法律根源价值的实现

三.法的起源意识

四.当代中国主要法律渊源

审查要求

一.法的起源释义

1 .知识记: (1)法的起源含义;(2)法的起源的资源要素;(3)法的起源的前进性要素;(4)法的根源的动因要素。

2 .理解:法起源的三个基本要素。

3 .应用:举例说明我国法律文本中的资源性因素和动因性因素。

二.法律根源的价值实现

1 .知识记: (1)法渊源的主要价值;(2)法根源价值实现的两种模式;(3)传统法渊源理论的两种偏向;(3)法渊源的选择与提炼方式;(4)法根源价值的综合体现。

2 .理解(1)法律根源的价值实现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2)法的根源价值实现的保障)3)法的根源价值实现的界限(4)正确认知法起源对法的形成的作用。

3 .应用:实现法的根源价值与良法美制的关系。

三.法的起源意识

1 .知识记: (1)法的渊源意识觉醒的含义;(2)法的根源意识觉醒的条件;(3)法渊源意识觉醒的标志。

2 .理解(1)法律根源意识的基础和依托; ) )奥斯汀对法的起源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3)其他学者在法的根源理论上的努力; )4)正确理解法的根源与法的关系。

3 .应用:考验我国学术界和法律实务界法的起源意识的实际情况。

四.当代中国主要法律渊源

1 .知识记: (1)现代中国法渊源中的判例与法律解释; )现代中国法根源中的政策、习惯、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 (3)现代中国法渊源中的理论学说。

2 .理解: (1)立法、国家机关在现代中国法渊源中的决定和决定; )现代中国法根源中的国际法、外国法。

3 .应用:尝试中国民法典编纂需要选择和提炼哪些渊源。

第十章法的形式和分类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任何法都要用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在属于一定类别的法的群体中,深刻理解法的形式和分类问题,才能真正理解一定的表现形式和属于一定法律类别的各种法。 本章为重点章节。 本章要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什么是法的形式,法的形式与法的起源有什么界限,如何规范和系统化法的形式,特别是现代中国的主要法的形式,对法的基本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形式释义

一.法的形式含义和意义

法的形式意义法的形式与法的内容的关系法的形式的分类划分法的形式的标准法的形式的价值

二.法的形式与法的起源边界

奥斯汀学者在边界法渊源和法形式方面的努力至今仍普遍存在混淆法渊源和法形式状况法渊源和法形式三方面的边界分

第二节现代中国主要法律形式

一.宪法

宪法的含义和特征宪法的效力阶级中国现行宪法的技术特色

二.法律

法律含义和位阶基本法和其他法律法律调整范围法的名称

三.法规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

四.规章

部门规章政府规章

五.国际公约和惯例

国际条约的国际惯例

六.其他法律形式

军事法律和军事规章特别行政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书根据授权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书的要求编纂

第三节规范和系统化法律形式

一.规范法律形式

法的形式规范的含义与意义实现法的形式规范之四点

二.法律形式的系统化

法的形式系统化意义与语义法清理法汇编法的

第四节法的基本分类

一.法的分类含义

二.法的一般分类

国内法和国际法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本法和普通法及特别法和程序法

三.法的特殊分类

公法和私法普通法和衡平法

审查范围

一.法的形式释义

二.当代中国主要法律形式

三.规范和系统化法律形式

四.法的基本分类

审查要求

一.法的形式释义

1 .知识记: (1)法的形式含义;(2)法的形式分类;(3)法的形式价值) )自奥斯汀以来,一直在学习边界分法的起源和法的形式上的努力。

2 .理解(1)法的形式与法的内容的关系; )2)区分法形式的标准。

3 .应用:考验分析法的起源和法的形式三方面的界限。

二.当代中国主要法律形式

1 .知识记: (1)宪法含义与特征; )2)宪法的效力阶级;3 )法律的含义和位阶;4 )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5 )行政法规;6 )地方性法规;7 )自治法规;8 )国际条约和惯例;9 )其他法律形式。

2 .理解: (1)我国现行宪法的技术特色;(2)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法规的比较。

3 .应用: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说明法律的独特调整范围。

三.规范和系统化法律形式

1 .知识记: (1)法律形式规范化的含义和意义; )法的形式系统化的意义和意义。

2 .理解: (1)清理法律; )2)法的汇编;(3)法的编纂。

3 .应用:说明实现法形式规范化应坚持的基本要求。

四.法的基本分类

1 .知识记: (1)法的分类含义;2 )国内法和国际法;3 )根本法和普通法;实体法和程序法;(5)普通法和衡平法。

2 .理解: (1)成文法和成文法;(2)普通法和特别法;(3)公法和私法。

第十一章法的体系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建设现代法治国家首先需要现代法的体系,因此法的体系问题近年来成为中国法学理论和法律实际生活关注度非常高的主题。 本章应该理解什么是法的体系,法的体系有什么特点,作为法体系一部分的部门法根据什么来分类,“一国两制”下中国法的体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中国法的体系总体框架主要包括哪些部门法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体系释义

一.法律体系的含义

分析法学派对法体系正确理解研究法体系的含义和法体系的三点要求决定法体系内容的因子法体系与法学体系和法系的界限

二.法律体系的特点

法律体系是建构性法律体系,发展变化的法律体系具有统一性

第二节部门法的划分

一.部门法概念

部门法的含义部门法与具体法律制度和规范性法律文书的联系和区分部门法不同于《行业法》和《专门法》部门法的特点

二.区分部门法依据

部门法划分上的主观说和客观说部门法划分的对象标准和方法标准部门法划分的四项原则

第三节现代中国法律体系

一.现代中国法律体系与“一国两制”

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对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影响

二.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宪政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环境法刑法序法

审查范围

一.法律体系释义

二.部门法的划分

三.现代中国法律体系

审查要求

一.法律体系释义

1 .知识记: (1)法律体系的含义;(2)决定法律体系内容的因素;(3)法律体系与法系的界限。

2 .理解: (1)法律体系的三大特点; )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的界限。

3 .应用:尝试如何正确理解法律体系。

二.部门法的划分

1 .知识记: (1)部门法的含义;(2)部门法的特点;(3)部门法划分依据上的主观说和客观说; )4)部门法划分的四项原则。

2 .理解: (1)部门法与具体法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2)部门法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关联与区别)3)部门法不同于《行业法》和《专门法》。

3 .应用:试用部门法划分的对象标准和方法标准。

三.现代中国法律体系

1 .识记: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

2 .了解“一国两制”对现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影响。

3 .应用:以某规范性法律文件归类为相应部门法为例。

第四篇

第十二章法的实施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法的价值、功能、作用都需要法的实施来体现,现代法治国家也需要在法的有效实施过程中建设。 因此,法的实施是法理上的重大问题。 因此,本章也是重要的一章。 本章应理解怎样的称呼语的实施,掌握法律效力、守法、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一系列原理、知识和概念,并重点了解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了解中国法律实施的现状及其原因,从而全面掌握法律实施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的实施释义

一、法的实施的含义

法的实施的含义法的实施的基本要求

二、正当程序是法得以正确实施的保障

法律程序的含义法律程序对执法和司法的意义

三、法的实施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关键环节

法的实施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我国法的实施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第二节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的概念

法的效力的含义法的效力的来源法的效力和法的实效

二、法的效力位阶

法的效力位阶的含义

三、法的效力范围

法的效力范围的含义法对主体的效力法对事的效力法的空间效力法的时间效力

第三节法的遵守

一、法的遵守的概念

法的遵守的含义守法的主体守法的范围、内容和境界守法的意义正确对待不合理的法

二、守法的动机和理由

守法的原因从传统到现代看守法的理由

三、守法的道德基础

守法的道德基础的内在要求守法的道德基础的外在要求

第四节法的适用

一、法的适用的概念

法的适用的含义司法的特征

二、法的适用的基本要

公正正确高效权威

三、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司法法治原则司法公正原则司法独立原则司法民主原则司法责任原则

考核范围

一、法的实施释义

二、法的效力

三、法的遵守

四、法的适用

考核要求

一、法的实施释义

1.识记:(1)法的实施的含义;(2)法的实施的基本要求;(3)法律程序的含义。

2.领会:(1)法律程序对执法的意义;(2)法律程序对司法的意义;(3)我国法的实施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3.应用:试述法的实施对法治国家建设的意义。

二、法的效力

1.识记:(1)法的效力的含义;(2)法的效力和法的实效;(3)法的效力位阶的含义;(4)法的效力范围的含义;(5)法对主体的效力;(6)法对事的效力;(7)法的空间效力;(8)法的时间效力。

2.领会:(1)法的效力的来源;(2)认定法的效力位阶应遵循的原则。

三、法的遵守

1.识记:(1)法的遵守的含义;(2)守法的主体;(3)守法的范围;(4)守法的内容。

2.领会:(1)正确对待不合理的法;(2)守法的动机和理由。

3.应用:试分析守法的道德基础。

四、法的适

1.识记:(1)法的适用的含义;(2)司法的特征;(3)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

2.领会:(1)司法法治原则;(2)司法独立原则;(3)司法民主原则;(4)司法责任原则。

3.应用:试述司法公正原则。

第十三章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关系是凝聚着国家意志的社会关系,是法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得以表现或实现的具体形式,因而法律关系问题在中国法理学著作中一直颇受重视。相应地本章也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有种种类别的区分,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大要素构成的整体,搞清楚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基本问题,还要把握法律关系演变的条件和事实,以完整掌握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关系释义

一、法律关系是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律关系的含义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思想社会关系

二、学界认知法律关系的历程

法律关系存在和运行的条件法律关系的概念溯源19世纪以来西方学人对法律关系的界说苏联人对法律关系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法律关系的种类

一、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一般法律关系具体法律关系

二、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绝对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

三、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调整性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

四、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平权型法律关系隶属型法律关系

第三节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的三大要素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法律关系所体现的权利和义务在总体上是统一的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二、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和范围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和范围同国情紧密相关中国现时期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或范围

三、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

权利能力的含义权利能力的类别权利能力的起止时间

四、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能力

行为能力的含义主体是否具有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关系自然人行为能力的类别划分合法行为能力和对非法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事物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一国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同该国国情相关联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物精神财富行为

第五节法律关系的演变

一、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个条件

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含义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个基本条件

二、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种事实

法律事实的分类行为的含义和特点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的区分事件的含义和特点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的区分

考核范围

一、法律关系释义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

五、法律关系的演变

考核要求

一、法律关系释义

1.识记:(1)法律关系的含义;(2)法律关系存在和运行的条件;(3)19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法律关系的界说;(4)苏联人对法律关系理论的发展。

2.领会:(1)法律关系是由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以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3.应用:试论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思想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种类

1.识记:(1)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2)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3)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4)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2.应用:把法律生活中的某一法律关系按不同标准划归相应的种类。

三、法律关系的主体

1.识记:(1)法律关系的三大要素;(2)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3)权利能力的含义;(4)权利能力的类别;(5)权利能力的起止时间;(6)行为能力的含义;(7)自然人行为能力的划分;(8)合法行为能力和对非法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2.领会:(1)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和范围同国情紧密相关;(2)主体是否具有行为能力的判断标准;(3)行为能力是法所拟制的行为能力;(4)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关系。

3.应用:(1)试述中国现时期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或范围;(2)试述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联系和相互转化。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

1.识记:(1)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2)事物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需要具备的条件;(3)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2.领会:一国法律关系客体的范围同该国国情相关联。

五、法律关系的演进

1.识记:(1)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含义;(2)法律事实的分类;(3)行为的含义和特点;(4)事件的含义和特点。

2.领会:(1)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两个基本条件;(2)合法行为和不合法行为的区分。

3.应用:举例区分绝对事件和相对事件。

第十四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理学乃至全部法学的基本范畴。本章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和特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不同种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限度:以及法律和人权保障,从而全面掌握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这两个重要的法学范畴。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释义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

法律权利的概念法律义务的概念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特质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的基本内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构成法的内在机理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是部门法调整的重要内容

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溯源

第二节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一、质疑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问题上的传统观念

关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的传统观念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传统观念的质疑

二、运用几个基本工具厘清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

责任作为法的概念的权力自由和特权豁免

第三节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

一、法律权利的分类

对物权和对人权公权利和私权利原权利和救济权专属权和可转移权主权利和从权利

二、法律义务的分类

对世义务与对人义务公义务与私义务第一位义务与第二位义务专属义务和可转移义务主义务和从义务

第四节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限度

一、权利和义务限度概说

二、时效制度

诉讼时效取得时效

三、权利滥用

权利滥用的含义认定行为构成权利滥用标准的演变权利滥用存在的领域我国对权利滥用的态度

第五节法律和人权保障

一、人权发展的历史

人权的含义和特点历史上几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权法案欧洲人权法院资产阶级人权和马克思主义人权

二、社会主义法制与人权

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人权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人权活动维护人权的实践

考核范围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释义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

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限度

五、法律和人权保障

考核要求

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释义

1.识记:(1)法律权利的概念;(2)法律义务的概念。

2.领会:(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特质;(2)法律权利和法

律义务溯源。

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1.领会: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关系传统观念的质疑。

2.应用:运用几个基本工具厘清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

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

1.识记:(1)对物权和对人权;(2)公权利和私权利;(3)原权利和救济权;(4)专属权和可转移权;(5)主权利和从权利;(6)对世义务与对人义务;(7)公义务与私义务;(8)第一位义务与第二位义务;(9)专属义务和可转移义务;(10)主义务和从义务。

2.应用:把某一具体的法律权利或义务从不同的角度划归不同种类。

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限度

1.识记:(1)权利和义务限度概说;(2)诉讼时效;(3)取得时效;(4)权利滥用的含义。

2.领会:(1)认定行为构成权利滥用标准的演变;(2)权利滥用存在的领域。

3.应用:试述我国对权利滥用的态度。

五、法律和人权保障

1.识记:(1)人权的含义和特点;(2)历史上几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权法案。

2.领会:(1)社会主义法制对人权的作用;(2)人权对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

3.应用:试述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人权活动维护人权的实践。

第十五章法和权力调控

学习目的和要求

权力和法律的关系,是法学和法治的非常重要的范畴,是中国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极具现实性的重大主体。本章是重点章。学习本章,应理解权力是一种具有支配性力量的社会资源,权力资源对我们的实际生活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把握法治与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权力资源的合法化与法律调控、法律调控与权力资源弊病的抑制等关系,还要注重掌握权力资源调控与民主宪政制度、权力资源调控与分权制衡制度、权力调控重点和权利保障及责任追究问题、权力资源调控的传统形式和新形式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以全面认知法和权力调控的关联。

学习内容

第一节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

一、权力研究的现状和学术基础

中西学界关于权力研究的现状和学术基础西方学界对权力的界说

二、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

权力是一种资源权力是一种社会资源权力是一种具有支配性力量的社会资源

三、权力资源对我们的影响和价值

权力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权力资源对生活的影响权力资源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权力资源对国家生活的价值权力资源对法的价值

第二节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动因

一、法治与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

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的含义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要义之一

二、权力资源的合法化与法律调控

权力资源合法化的含义西方学者关于合法化权力的界说权力资源的合法化分为形式合法化和实质合法化实现权力资源合法化的意义权力资源的合法化同权力产生的途径相联

三、法律调控与权力资源弊病的抑制

权力资源弊病的表现如何通过法来抑制权力资源弊病权力资源易生弊病的原因

四、权力资源法律调控的可能性

法和权力有天然的联系权力资源法律调控的限度

第三节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方式

一、权力资源调控与民主宪政制度

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同民主的结合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同宪政的结合分清“所有权”和“管理权”的界限

二、权力资源调控与分权制衡制度

权力资源的调控需坚持分权和制衡的原则分权的必要性和分权的方法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含义分权与制衡的关系

三、权力调控重点和权利保障及责任追究问题

注重对相关权力资源实行重点调控权力资源调控和权利保障相结合权利资源调控和责任追究相统一

四、权力资源调控的传统形式和新形式

权力资源调控的传统形式权力资源调控的新形式以法的形式调控权力资源的表现形态国家权力实现的非法定形式

考核范围

一、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

二、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动因

三、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方式

考核要求

一、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

1.识记:(1)西方学界对权力的界说;(2)作为支配性力量的权力资源;(3)权力资源对国家生活的价值;(4)权力资源对法的价值。

2.领会:(1)权力资源对生活的影响;(2)权力资源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应用:试述权力是一柄锋利的双刃剑。

二、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动因

1.识记:(1)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的含义;(2)权力资源合法化的含义;(3)西方学者关于合法化权力的界说;(3)实现权力资源合法化的意义;(4)权力资源弊病的表现;(5)如何通过法来抑制权力资源弊病;(6)权力资源法律调控的限度。

2.领会:(1)对权力资源实行法律调控是法治的要义之一;(2)权力资源的形式合法化和实质合法化;(3)权力资源的合法化同权力产生的途径相联;(4)权力资源易生弊病的原因。

3.应用:试述法和权力资源的天然联系。

三、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方式

1.识记:(1)“所有权”和“管理权”的界限;(2)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含义;(3)分权与制衡的关系;(4)权利资源调控和责任追究相统一;(5)权力资源调控的传统形式;(6)权力资源调控的新形式;(7)以法的形式调控权力资源的表现形态;(8)国家权力实现的非法定形式。

2.领会:(1)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同民主的结合;(2)权力资源的法律调控同宪政的结合;(3)权力资源的调控需坚持分权和制衡的原则;(4)分权的必要性和分权的方法。

3.应用:(1)试论注重对相关权力资源实行重点调控;(2)试述权力资源调控和权利保障相结合。

第十六章法律行为、责任和制裁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是法律实际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现象。学习本章,应理解何谓法律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掌握法律责任的根据和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构成和实现、法律制裁的种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以服务法的实施和推进法律实际生活的开展。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行为

一、行为与法律行为

行为的含义法律行为的含义、特征和结构

二、法律行为的种类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中性行为积极法律行为和消极法律行为抽象法律行为和具体法律行为个体法律行为和群体法律行为

三、法律行为的激励机制

法律行为的激励的含义法律行为的激励机制法律行为的激励过程需处理的三个问题

第二节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释义

责任与法律责任法律责任的特点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职务责任与个人责任

三、法律责任的根据和归责原则(法律责任的根据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

四、法律责任的构成

行为心理状态损害事实因果关系

五、法律责任的实现

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的竞合法律责任的免除

第三节法律制裁

一、法律制裁的概念

法律制裁的含义法律制裁和法律责任的关系

二、法律制裁的种类

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违宪制裁

考核范围

一、法律行为

二、法律责任

三、法律制裁

考核要求

一、法律行为

1.识记:(1)法律行为的含义和特征;(2)合法行为、违法行为和中性行为;(3)积极法律行为和消极法律行为;(4)抽象法律行为和具体法律行为;(5)个体法律行为和群体法律行为;(6)法律行为的激励的含义。

2.领会:(1)法律行为的激励机制;(2)法律行为的激励过程需处理的三个问题。

二、法律责任

1.识记:(1)法律责任的含义;(2)法律责任的特点;(3)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4)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5)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6)职务责任与个人责任。

2.领会:(1)法律责任的根据;(2)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3)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4)法律责任的免除。

3.应用:(1)试述法律责任的构成;(2)怎样理解法律责任的竞合。

三、法律制裁

1.识记:(1)法律制裁的含义;(2)法律制裁的种类。

2.领会:法律制裁和法律责任的关系。

第十七章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既是实践性很强的问题,也是可以有很深的理论深度的问题。学习本章,应理解法律解释的含义、特征和意义,法定解释和非法定解释的区分,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等解释方法的辨别,理解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征,法律推理的演绎方法、归纳方法和类比诸方法,理解法律论证的含义、目的和特点,法律论证的逻辑方法、修辞方法和对话方法,特别是要牢固认知中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含义和意义

法律解释的含义和特征法律解释的意义

二、法律解释的种类

法定解释非法定解释

三、法律解释的方法

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语法解释和字面解释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历史解释、逻辑解释和目的解释

四、中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

立法法之前中国法律解释体制立法法确立的中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

五、法律解释的历史和理论

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解释中国历史上的法律解释西方近代以来的法律解释

第二节法律推理

一、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征

法律推理的含义法律推理的特征

二、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在法律推理中的应用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第三节法律论证

一、法律论证理论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

法律论证理论的历史背景什么是法律论证法律论证的目的和特点

二、法律论证的方法

逻辑方法修辞方法对话方法

三、对法律论证理论的评价

法律论证理论的价值传统法律推理模式和法律论证理论的关系

考核范围

一、法律解释

二、法律推理

三、法律论证

考核要求

一、法律解释

1.识记:(1)法律解释的含义和特征;(2)法律解释的意义;(3)学理解释和任意解释;(4)语法解释和字面解释;(5)限制解释和扩充解释;(6)历史解释、逻辑解释和目的解释;(7)罗马法学家对罗马法的解释。

2.领会:(1)法定解释的含义和特征;(2)非法定解释的含义

和特征;(3)西方近代以来的法律解释。

3.应用:论中国现行法律解释体制。

二、法律推理

1.识记:法律推理的含义和特征。

2.领会:(1)演绎推理;(2)归纳推理;(3)类比推理。

三、法律论证

1.识记:(1)法律论证的含义;(2)法律论证的目的和特点。

2.领会:(1)法律论证理论的历史背景;(2)法律论证的逻辑方法;(3)法律论证的修辞方法;(4)法律论证的对话方法。

3.应用:试评论法律论证理论。

第十八章法律职业和法律思维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律职业和法律思维这类问题近年来也逐渐为国内法理学所关注,它们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学习本章,应了解法律职业的相关内容,掌握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的理论,把握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的联系。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职业

一、法律职业的含义

二、法律职业主体及其特征

法律职业主体法律职业的特征

三、法律职业的技能与道德

法律职业技能法律职业伦理

第二节法律思维

一、法律思维的含义

法律思维的含义正确理解法律恩维

二、法律思维与法律职业的关系

法律职业伴随法的理性化而成熟法律职业化使其从业者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

三、法律思维的内容及其特征

学界对法律思维特征的不同概括法律思维的内容和特征

第三节法律逻辑

一、法律逻辑的含义

二、法律思维与法律逻辑

三、法律实施中的法律逻辑

形式逻辑是法律思维的基本方法法律的不确定性并不构成对法律逻辑的否定非形式逻辑方法与司法正当性

考核范围

一、法律职业

二、法律思维

三、法律逻辑

考核要求

一、法律职业

1.识记:(1)法律职业的含义;(2)法律职业的主体;(3)法律职业的特征。

2.领会:(1)法律职业技能;(2)法律职业伦理。

二、法律思维

1.识记:(1)法律思维的含义;(2)法律思维的内容和特征。

2.领会:(1)正确理解法律思维;(2)法律职业伴随法的理性化而成熟。

3.应用:怎样理解法律职业化使其从业者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

三、法律逻辑

1.识记:(1)法律逻辑的含义;(2)形式逻辑是法律思维的基本方法。

2.领会:(1)法律的不确定性不构成对法律逻辑的否定;(2)非形式逻辑方法与司法正当性。

3.应用:怎样理解法律思维和法律逻辑的关系。

第五编

第十九章法治和法制

学习目的和要求

法治和法制问题都是法理学上和法律实际生活中的非常重大的主题。学习本章,应理解什么是法治和法制,法治的原则和条件有哪些,法制和民主是什么关系,建设中国法治国家的理念和路径是什么,较为完整地把握法治和法制的相关理论。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治和法制释义

一、法治释义

中西法治概念的历史比较形式性的法治概念和实质性的法治概念中国学者对法治概念的理解

二、法制的概念

法制的含义中国现时期的法制

三、法治和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节法治的原则和条件

一、法治的基本原则

中西学界对法治原则的不同理解中国法治的基本原则

二、法治的基本条件

中国学界有关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的代表性观点中国现时期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法制和民主

一、民主的概念

民主的含义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主

二、法制与民主的一般关系

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三、法制的民主化和民主的法制化

法制的民主化民主的法制化

第四节建设中国法治国家

一、理念的重构:丢弃人治,走向法治

二、路径的选择:发展现代法治和法制

现代法治和法制的选择现代法治的主要标志

考核范围

一、法治和法制释义

二、法治的原则和条件

三、法制和民主

四、建设中国法治国家

考核要求

一、法治和法制释义

1.识记:(1)中西法治概念的历史比较;(2)法制的含义;(3)中国现时期的法制。

2.领会:(1)形式性的法治概念和实质性的法治概念;(2)中国学者对法治概念的理解。

3.应用:试述法治和法制的区别和联系。

二、法治的原则和条件

1.识记:中国现时期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

2.领会:(1)中西学界对法治原则的不同理解;(2)中国学界有关建设法治国家的条件的代表性观点。

3.应用:试论中国法治的基本原则。

三、法制和民主

1.识记:(1)民主的含义;(2)法制的民主化;(3)民主的法制化。

2.领会:法制与民主的一般关系。

四、建设中国法治国家

1.识记:现代法治的主要标志。

2.领会:丢弃人治而走向法治。

第二十章法律监督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有健全的和富有成效的法律监督制度和实践,才会有健康的政治文明和昌明的法治环境。学习本章,应理解法律监督的含义、意义和种类,掌握国家机关法律监督体系中的权力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监督、审判机关监督和检察机关监督的基本内容,也要对社会监督中的有关监督有必要的了解。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监督释义

一、监督与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在法律运行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法律监督的概念

法律监督的概念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

三、法律监督的意义

四、法律监督的种类

第二节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

一、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体系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

第三节社会的法律监督

一、社会的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社会的法律监督体系

社会组织的监督公民的监督法律职业群体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执政党的监督

考核范围

一、法律监督释义

二、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

三、社会的法律监督

考核要求

一、法律监督释义

1.识记:(1)法律监督的概念;(2)法律监督的构成要素;(3)法律监督的种类。

2.领会:法律监督在法律运行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应用:试论法律监督的意义。

二、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

1.识记:(1)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的概念;(2)国家检察机关的监督;(3)国家审判机关的监督。

2.领会:(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3.应用:试述国家监督法。

三、社会的法律监督

1.识记:(1)社会的法律监督的概念;(2)法律职业群体的监督;(3)社会舆论的监督。

2.领会:(1)社会组织的监督;(2)公民的监督;(3)执政党的监督。

第二十一章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

学习目的和要求

先进和发达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条件。近年来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也为国内法理学所逐渐关注。学习本章,应理解什么叫法律意识、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法和法律意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法律意识是如何培养的,法律传统有什么样的功能,法律文化对法有何作用,从而比较完整地掌握法律意识、法律传统和法律文化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学习内容

第一节法律意识

一、法律意识概述

法律意识的含义、类别和地位法律意识和其他社会意识的联系和区别

二、法和法律意识的相互作用

法治建设对法律意识的作用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

三、法律意识的培养

加强法治建设抑制旧法律传统、旧法律意识的影响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制教育

第二节法律传统

一、法律传统的概念

法律传统的含义法律传统的跨时代性法律传统的变迁模式法律传统与传统法律

二、法律传统的社会功能

文化传承功能社会整合和控制功能精神凝聚功能

三、中西方法律传统比较

西方法律传统中国法律传统

第三节法律文化

一、法律文化释义

法律文化的含义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法律文化与法律意识

二、法律文化的特征

传承性和变异性民族性和共通性时代性和超越性对抗性和融合性

三、法律文化对法的作用

法律思想、法律理论对法的影响法律文化传统对法的影响法律文化遗产对法的影响法律文化传统、法学对法的影响

考核范围

一、法律意识

二、法律传统

三、法律文化

考核要求

一、法律意识

1.识记:(1)法律意识的含义、类别和地位;(2)法律意识和其他社会意识的联系和区别。

2.领会:(1)法治建设对法律意识的作用;(2)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

3.应用:试述法律意识的培养举措。

二、法律传统

1.识记:(1)法律传统的含义;(2)法律传统的跨时代性;(3)法律传统的变迁模式;(4)法律传统与传统法律;(5)西方法律传统。

2.领会:(1)法律传统的文化传承功能;(2)法律传统的社会整合和控制功能;(3)法律传统的精神凝聚功能

3.应用:结合实例说明中国法律传统的体现和影响。

三、法律文化

1.识记:(1)法律文化的含义;(2)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3)法律文化与法律意识;(4)法律文化传统对法的影响。

2.领会:(1)法律思想、法律理论对法的影响;(2)法律文化遗产对法的影响;(3)法律文化传统、法学对法的影响。

3.应用:试述法律文化的特征。

10月山东自考《05677法理学》考试大纲具体内容通过上文相信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但了解还不够,需要在学习教材时同步使用,将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章节对应的知识点标注在教材中,确保每个考点都复习到位,才能更好的通过考试!山东自考大纲相关的考试资料可在自考生网站中查询,如点此查看“山东自考题库”、“山东自考网课”等。如法理学大纲变动,以山东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

以上是关于成人自考相关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自考的相关资讯,请关注本站我们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
自考资讯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