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切割机(数控龙门铣床)

今日新闻2023-01-09 15:48:0051data

从默默无闻到大显身手,多学多练多积累,让黄华丽转身。

数控切割机(数控龙门铣床)

【热爱民族奋斗者身边的大国工匠】数控专家“三多”的秘密

黄在工作。

个子高,眼睛总是在设备周围游走,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小本子。他经常跟着几个年轻人,三三三三五四,问长问短,抓住机会求教,到厂里找黄。这也不容易。之所以容易,是因为以上特点让他很好认。对他来说不容易。大部分是时间在各个车间检查。

黄是一汽解放汽车公司变速器事业部变速箱厂的高级维修电工,一汽数控设备维修专家,被很多工人称为“黄三二人组”。

危机倒逼“三多”学习法。

18岁进入工厂后,黄一直在努力工作,但他仍然默默无闻。

2000年,企业改制再就业。进入三十多岁的黄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和危机感。

“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败,而是不能从失败中站起来。”黄告诉记者:“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从此,我制定了多学、多练、多积累的‘三加’学习法,开始疯狂充电。我先后考了长春市职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科班,吉林大学企业现场管理专业自考班本科。”

在职业学院的1000多个夜晚里,黄苦苦摸索出一个原理,他常常彻夜不眠。学习期间,他一个人就记了60多本笔记。

勤奋是很好的训练,每一份努力造就每一份才华。2003年,一汽集团举行高技能人才考试,黄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前30名,入选数控维修技术培训班。一年半后,他每天坚持骑行3个小时,风雨无阻地赶往讲座现场。因为他的勤奋,很多参数规范都被他毁了,甚至还贴了透明胶,“打了补丁”。

2008年,黄代表一汽参加中国机械冶金建材联合会数控装配维修大赛。面对五湖四海的顶尖专家,他获得了全国第七名。这也大大增加了黄对的信心。为了提高技术,他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在实训室时间。一年后,在第三届全国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技能决赛中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在创新和创造中显示自己的才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黄开始显示出他在创新和创造方面的才华。

“这是我们厂1986年引进的设备。由于电器元件老化,故障率越来越高。”黄指着车间里的6台400匈牙利数控车床告诉记者,到2006年底,这6台机床中有4台被迫停产。他反复琢磨,努力改造,不仅使这些报废的机床重新上线,而且使主轴功率提高了0.10-310401.5倍,X、Z坐标功率提高了近一倍,大大提高了机床的金属切削性能。

数控机床应有润滑油维护。以前机床不管是生产还是加工,都是滴润滑油的,一台车床一天浪费几升润滑油。黄觉得这种润滑方式不合理,于是重新编写程序控制润滑时间,间隔时间。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他终于实现了“按需供油”。这一创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废品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

“去年,我利用以太网技术将数控机床联网,实现了设备实时网络系统监控和故障软件智能分析,使设备管理水平从010到31040大幅提升;今年,我已有5个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谈起创新创造,性格内向的黄两眼放光。

在…里

我希望带出几十万个“黄”来

除了许多创新和荣誉称号,黄还有许多学生。

“一个人的能力再高,作用也是有限的。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几百个、几千个黄魏翔就不错了。”他说。

走进黄的(专家)创新工作室,智能工厂试验台、变频器试验台、数控系统实训台等先进设备,记者眼花缭乱。依托这一平台,黄尽力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不遗余力地培养技能型高端人才。

他开发的《快速数控维修方法》等课程规范了维修技巧,深入浅出的讲解,现在都有。他们很受年轻工人的欢迎,每年有400多人来工作室学习。通过培训、模拟、体验、实战,他的学员中有2人成为国家级技术能手,3人当选吉林省技术能手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7人被评为长春市工匠。

2015年,黄被吉林省政府聘为“长白山名师”,在长春汽车高等学校创办“黄机电一体化”工作室专科。

站在这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上,黄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着力改革教学项目,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先后培养数控维修学员和人员1500余名。

尽管到处都是学生,黄仍然坚持学习。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技术资料和设备手册。随便打开一本,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铅笔痕迹。"辉煌人生的动力是多学习,多实践,多积累."黄说,“要做出更多的创新成果,带出更多的优秀学员,学习和努力永远在路上。”

彭兵

彭兵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达更多信息。如有出处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